前言 Foreword
2017年6月21日,筆者在自媒體開辦了《吳氏隨筆》欄目,結合對市場的研判,以對話的形式展開,為投資者答疑解惑,收獲了不少肯定。
在這期間,筆者也創造了不少研判上的“奇跡”。比如,對上證50階段性休整的研判,甚至精準研判了局部反殺。其中,保險股包括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等;家電三劍客——格力電器、美的集團、老板電器。與此同時,更是對新戰區(創業板和次新股)階段性的機會提前精準研判,比如將2017年7月17日創業板的大跌定義為草船借箭,之后走出大反攻,定義為火燒赤壁,這些研判結果讓市場驚嘆不已。
筆者也挖掘了被稱為“宇宙第一牛股”——方大炭素的階段性機會,還有寶泰隆階段性大牛股的機會,對石墨烯板塊以點帶面的戰役精準研判。此外,還有對安凱客車、江豐電子、新易盛等階段性機會的提前挖掘。
這些成果的背后,其實是筆者經歷風雨后的一種蛻變。背后融合了筆者的十二字真經:成長為王,引爆為輔,博弈融合;以及九字真經:提前,深度,堅持,大格局。
身在市場中,博弈是尤為關鍵的一個部分。對于市場,不能僅僅看其波動背后的原因,一定要看到背后博弈的本質:多方如何思考?空方如何思考?它們的兵力如何?會如何進攻?事實上,股市本身的博弈就是由一場場大大小小的戰斗所組成,要在這個領域有所成就,必須對整個局面和局部局面要有透徹的認識。
有人說,盤感很重要。是的,這也是一種盤感,是經歷過無數磨礪后的盤感,建立在本身盈利系統的基礎上,實現對過去所有技術的融合、基本面挖掘的融合、心理博弈的融合,才能實現的蛻變。
對普通股民來說,只有付出更多汗水、精力,甚至是金錢,才能實現真正的蛻變。畢竟,我們的對手是無形的,很多高智商的人在這里博弈。想要勝出,必須讓自己更強大;要看透,必須要讓自己站得更高。
比如,為何階段性上證50機會會逐步減弱?邏輯其實不復雜,2017年6月之前,很多上證50的個股都經歷了不小的炒作,很多資金蜂擁而入,尤其是當散戶拼命配置的時候。這時,你難道不應該更清醒地認識到,即使再好的上市公司,其實都有做波段、做差價的需要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再如創業板暴跌時,為何筆者堅定認為此時的行情是“草船借箭”?需要知道的是,市場極度恐慌地殺跌,結合極度超跌,以及新興產業未來必然的精彩,這里更多是機會而不是風險。博弈也是促使一些資金順勢收集廉價籌碼,然后把握好新興產業的未來,最終做一個大波段。所以,到了2017年9月,量變促成質變,包括芯片、5G、通信、軟件、石墨烯、新能源能新興產業,紛紛走出了大牛股。
做股票,切記要具備前瞻性。猶如下棋,別人想到的是下一步如何走,你要想到未來5步如何走。很多人之所以會輸,本質上是因為只關注當下。
我很喜歡研究未來,也經常思考很多問題,透過研究和思考,往往能得出非常有價值的信息,這對于具體研判和把握機會是非常有益處的。當然,精準的背后,需要打好基礎,對于廣大股民而言,筆者的建議是先多學習、多讀書、多上課程。筆者的書籍以及在自媒體上發布的課程也都是在用心分享思想,希望能幫助更多人,幫助更多散戶,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市場的本質。這是個充分博弈的市場,進入之前,請先武裝好自己,或者先對市場的基本狀況有個認識,否則最終將是一個輸家。
筆者一直在努力做好金融文化,希望能和更多人一起前行,一起飛!未來,我相信會是一個慢牛行情,輕大盤、重個股,3年10倍就是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