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本章參考文獻

[1] 門福錄.關于災害、災害學和災害研究方法若干問題的淺見[J].自然災害學報,2002(4):149-152.

[2] 鄭遠長.全球自然災害概述[J].中國減災,2000(1):17-22.

[3] 史培軍,虞立紅,張素娟.國內外自然災害研究綜述及我國近期對策[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1989(3):163-172.

[4] 王龍,楊娟,徐剛.全球變化與自然災害的相互關系[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7(4):86-91.

[5] Thinnes, B. Glob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catastrophes in 2012[J]. Hydrocarbon Processing, 2013.

[6] 林佳.2018年國外重大自然災害盤點[J].中國減災,2019(5):24-29.

[7] 佚名.2018年國內重大自然災害概覽[J].中國應急救援,2019(1):2.

[8] 周俊.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J].化石,1996(1):8-10.

[9] 佚名.地震科普問答[J].國土資源,2013(5):14-15.

[10] 張友聯.深部流體與地震成因的研究[J].地震研究,2011,34(2):239-245.

[11] 杜建國,仵柯田,孫鳳霞.地震成因綜述[J/OL].[2019-4-1]. https://doi.org/10.13745/j.esf.yx.2017-12-21.

[12] Coburn A, Spence R.Earthquake Protection[M].2E.John Wiley & Sons, 2002.

[13] 郭華玥,張越青,徐敏,等.世界地震空間分布規律的實證研究[J].地理教學,2012(8):63-64.

[14] 葉琳,于福江,吳瑋.我國海嘯災害及預警現狀與建議[J].海洋預報,2005(22):147-157.

[15] 劉辰.地震預警模式及預警能力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

[16] 王佳龍.近年全球火山噴發概述[J].城市與減災,2018,122(5):76-81.

[17] 藤田英輔,魏費翔.日本活動火山監測與減災[J].城市與減災,2018(5):78-83.

[18] 周寒.干旱風險評估及監測預警模式探討[J].地下水,2019,41(3):156,178.

[19] 權瑞松.典型沿海城市暴雨內澇災害風險評估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20] 尹占娥.城市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與實證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21] 董敬鋒,劉錦文.太湖藍藻事件探析[J].新西部,2012(4):37-38.

[22] 佚名.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J].世界環境,2011(3):7.

[23] 佚名.數說2018年全國火災及出警情況[EB/OL].[2019-4-12]. https://new.fire114.cn/zxapp/detail?id=67960.

[24] 王博宇,李杰偉.中國交通事故的統計分析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5(20):116-119.

[25] 陳顒.海嘯的成因與預警系統[J].自然雜志,2005,27(1):4-7.

[26] 佚名.什么是火山?[J].生命與災害,2009(3):49.

[27] 閆全人,王宗起,陳雋璐,等.北秦嶺斜峪關群和草灘溝群火山巖成因的地球化學和同位素約束、SHRIMP年代及其意義[J].地質學報,2007(4):488-500.

[28] 陳剛.廣州市城區暴雨洪澇成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廣東水利水電,2010(7):38-41.

[29] 馬福慧.長江中游1998年特大洪澇成因分析[J].地球物理學報,2000,43(3):331-338.

[30] 盧建斌.晉中市洪澇災害成因及防治對策[J].山西水利,2016,32(3):23-24.

[31] 李興宇,畢碩本,李棟梁.1616—1911年河南省異常洪澇災害的時空特征及其成因[J].氣象科學,2017,37(3):348-358.

[32] 丁志雄,黃詩峰,鄧炯.流域洪災監測評估與預警技術體系框架[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7,27(S2):19-22.

[33] 袁文平,周廣勝.干旱指標的理論分析與研究展望[J].地球科學進展,2004,19(6):982-991.

[34] 趙忠孝.氣候變暖會使颶風更頻繁嗎?——兼論颶風的成因和防治[J].世界科學,2006(7):13-15.

[35] 夏傳棟,廖國進,周立宏.2002年7月沈陽地區連續強雷暴天氣成因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3,19(3):7-9.

[36] 佚名.1898年至今的全球地震帶熒光地圖——信息圖[EB/OL].[2019-6-13]. https://www.iteye.com/blog/iris-1992-2170351.

[37] 孫榮強.干旱定義及其指標評述[J].災害學,1994,9(1):17-21.

[38] 張宇,馮建英,王芝蘭,等.2018年秋季全國干旱狀況及其影響與成因[J].干旱氣象,2018,36(6):1052-1060.

[39] 張士功.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5.

[40] 徐啟運,張強,張存杰,等.中國干旱預警系統研究[J].中國沙漠,2005(5):785-789.

[41] 曾曉梅.美國國家天氣局啟用新颶風風力等級[J].氣象科技,2010,38(2):269.

[42] 何章銀.中國救災外交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43] 李海紅,李錫福,張海珍,等.中國牧區雪災等級指標研究[J].青海氣象,2006(1):24-27.

[44] 汪壽陽,劉鐵民,陳收,等.突發性災害對我國經濟影響與應急管理研究——以2008年雪災和地震為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45] 郭鈮,傾繼祖.氣象衛星資料對積雪的遙感監測與分析[J].遙感技術與應用,2000,15(4):237-240.

[46] 馬明,呂偉濤,張義軍,等.1997—2006年我國雷電災情特征[J].應用氣象學報,2008,19(4):393-400.

[47] 阿麗塔,許培揚,田玲,等.基于文獻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中國疫情分析[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0,31(1):47-50.

[48] 杜寧,楊霄星,楊磊,等.1957年亞洲流感(H2N2)病原學概述[J].病毒學報,2009,25(z1):12-16.

[49] 杜寧,王大燕,舒躍龍.2009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原學概述[J].病毒學報,2009(6):77-82.

[50] 毛利霞.淺論1831—1849年間英國人對霍亂的反應和對策[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0,30(4):120-124.

[51] 褚佩英.霍亂的流行和控制[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1995(1):10-12.

[52] 楊興婁,葛行義,胡犇,等.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學[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6):621-645.

[53] 李超,楊明,牟笛,等.2013—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14(11):925-928.

[54] 李妍.永不停歇的疫戰 中國傳染病防治70年[J].科學大觀園,2019(23):44-45.

[55] 劉興詩.給孩子們看的防災避險故事·人為災害篇[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2.

[56] 中國科學院-國家計劃委員會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中國自然資源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57] 崔九思,汪欽源,王漢平.大氣污染監測方法[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58] 石曉亮,錢公望.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護措施[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4,30(1):6-9.

[59] 舊堂.一個突變基因保護了歐洲人祖先[J].科技信息(山東),2013(1):74-75.

[60] 曹曉強.火災原因和事故責任認定的探討[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89-92,70.

[61] 楊書序.霧霾形成的物理機制及灰霾的控制[J].環境與發展,2016(3):54-57.

[62] 李保俊,袁藝,鄒銘,等.中國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研究進展與對策[J].自然災害學報,2004(3):18-23.

[63] 吳秀強.當代應急管理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3.

[64] 劉智勇,陳蘋,劉文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災害應急管理的發展及其成效[J].黨政研究,2019(3):28-36.

[65] 郭太生.美國公共安全危機事件應急管理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19(6):16-25.

[66] 孫長虹.政府職能轉變的新課題:建立現代政府危機管理體系[J].社會科學輯刊,2004(2):45-48.

[67] 趙曉萍.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探索構架[J].世界有色金屬,2019(8):273,275.

[68] 趙廷久,邢建鑫.降雨量遠程實時監測系統及其在汛期的應用[J].鐵道建筑,2003(9):73-74.

[69] 滕五曉,夏劍霺.基于危機管理模式的政府應急管理體制研究[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0(2):22-26.

[70] 孫杰.應急管理的法制建設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3.

[71] 盧文剛,溫超敏,劉沛.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災害應急管理:挑戰及應對能力建設——以珠海市金灣區應對臺風“天鴿”為例[J].行政科學論壇,2018(4):47-52.

[72] 姚玲玲,李冰,王晶.淺議城市災害與災害管理[J].山西建筑,2007,33(9):198-199.

[73] 王宏偉.美國應急管理的發展與演變[J].國外社會科學,2007(2):54-60.

[74] 何川,劉功智,任智剛,等.國外災害風險評估模型對比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6(5):148-153.

[75] 曹海林,陳玉清.我國災害應急管理信息溝通的現實困境及其應對[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3):20-24.

[76] 毛德華.災害應急管理的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08(2):35-38,76.

[77] 高暉,張妍婷.礦山地質工程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9(6):162,164.


[1] 編輯注:“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名字的由來并不是因為這次流感是從西班牙暴發的,而是因為西班牙十分誠實地報道了本國暴發的流感,所以被稱為“西班牙流行性感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甘孜县| 濉溪县| 河曲县| 攀枝花市| 桂林市| 余干县| 赤峰市| 太白县| 明水县| 临泉县| 城市| 兴文县| 淳安县| 家居| 晋宁县| 高尔夫| 昆山市| 镇平县| 商洛市| 新闻| 莱阳市| 贞丰县| 华宁县| 海门市| 阿拉善左旗| 东丽区| 鄂伦春自治旗| 安徽省| 定襄县| 西昌市| 定远县| 乳源| 兴安县| 潢川县| 合作市| 咸宁市| 丰顺县| 广平县| 绥棱县| 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