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此生何羨功與名

  • 大唐之鄴侯傳人
  • 雷與劍
  • 2530字
  • 2021-08-13 19:35:00

其實在四個人中,只有凌绹是嘗過個中滋味的,畢竟在前世還有過一段婚姻。聽他們說得無限向往的樣子,只是在心中不斷發笑。想起這些,凌绹的心中又掠過溫馨的影子,卻又模糊了許多。不知道她怎樣了,凌绹又暗暗嘆口氣。

畢竟李商隱年齡大一兩歲,稍微穩重些,見他們說得下流,便道:“要想抱得美人歸,我輩須奮發圖強,他日若金榜題名,何愁少了顏如玉呢?大丈夫還是要先成就功名的。”

聽李商隱這么說,曾元裕嘆了一口氣道:“我可比不了你們一個個的,我一聽先生說書就直犯困,要不是爺老子逼著,我早就不上這勞什子學院了,金榜題名這輩子跟我是無緣了。長大了我是要做將軍的,像李衛公一樣橫戈躍馬,征戰四方,平服四夷,那才叫大丈夫。”

聽凌绹半天不出聲了,溫庭云叫道:“桃子,你呢?你是要當狀元還是要當大將軍?”

聽溫庭云問自己,凌绹尋思半晌,道:“我想要快樂,真正的快樂!”

“快樂?什么是真的快樂?”三人一齊問道。

什么是真正的快樂?凌绹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快樂于每一個人的定義是不同的:對于一個農夫來說,每年秋天能多打一些糧食是農夫的快樂;對于一個商人來說,每天能多賺些錢是商人的快樂;對于一個讀書人來說,金榜題名是讀書人的快樂;對于一個將軍來說,跨馬馳騁萬里沙場,殺得敵人望風而逃才是他們的快樂。

不過人的欲望也都是無盡的,得到了的東西他們還想要更好的、更多的,永遠不會滿足。糧食打多了,農夫還希望官府減少賦稅,不過通常時候官府看見豐收反而要加稅的;商人錢掙多了,就想再娶兩房小妾,當然大老婆不同意,一家子打得不可開交;讀書人考上了功名做了官,永遠嫌官下,想做大一些,然后開始貪腐,終于被罷免;將軍戰場大勝后,得意忘形,繼續追敵,結果中了埋伏,全軍覆沒。

這樣一來,快樂反倒是變成了煩惱,樂極了往往便生出悲來。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永遠向著他的對立面發展,所謂否極泰來、泰極否來。而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才是快樂的關鍵,這一點上凌绹最佩服的是李泌,永遠是站到最高峰的時候選擇急流勇退,不再前進一步,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也是明哲保身之道。正因為如此,他歷經四朝而榮寵不衰,建立無數功業后而悄然身退,最后隱居衡山讀書,真正實現了他的“業就扁舟泛五湖”的夙愿。

******************************

其實在凌绹的前世里,他還是比較喜歡讀一些四書五經之類的古典書籍,雖然沒有很深的研究,但他覺得人間所有樸素的道理都包含在這幾本書里了,因此在學院就學的日子他并不覺得枯燥,反而津津有味。通過幾位先生對儒家各種經典的講解,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闡釋,加之他兩世的人生經驗,融匯貫通之后,使他對人生的意義更有了新的理解。

凌绹覺得中國幾千年的哲學思想史其實在先秦就已經被諸子百家發現并確立了,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墨家、易家等等。秦以后所有的思想家無不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把前人的智慧結晶重新的加工整理,然后注入自己的解釋,最后形成所謂的“學問”,而實際上并沒有太多新的創造,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秦始皇坑殺了一批讀書人,消滅了一部分思想。到了漢武帝又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后形成了儒家一家獨大的局面,由于儒家主張積極的“入世”,因此被統治者所喜歡,因此在兩千年的皇權社會里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思想。

而道家由于其“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的出世思想對統治者不具備威脅而被保留下來,并在后世與皇權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遇上喜歡“黃老”的帝王,道家的處境便會好一些,比如在嘉靖朝,由于皇帝崇信道教,因此道家頗受推崇,各地“真人”不斷涌現,為官宦豪富所膜拜;而如果遇上崇佛的帝王,道家的處境便會艱難些,在清朝幾乎所有的皇帝都崇尚佛教,因此道家在清朝一直處于一種比較沉寂的狀態。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后,便迅速確立的他的地位。由于佛教主張因果報應,認為今世的一切苦難都來自于前世的孽緣,統治者們欣喜地發現這個思想簡直太好了,群眾們不再認為暴政是導致他們窮困的根源,而是開始積極地做自我檢討,檢討前生為何做了那么多的壞事,他們的矛頭不再對準政權而是自己的內心,這樣的情況無疑對統治非常的有利,因此幾乎所有的帝王都張開懷抱擁抱佛教,并希冀來幫助他們統治的久長。

用儒家思想來規范人民的行為、用佛、道思想來統治人民的靈魂,因此在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皇權社會里“儒、釋、道”這“三駕馬車”一直并駕齊驅,成為中國社會的思想主流。

不過凌绹想不明白的是,到了現代社會,道家和佛家仍然延續著生命,道觀和寺廟大量存在且香火旺盛,但是儒家到哪里去了?是被徹底地消滅了,還是已經融入到整個社會了呢?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書院的生活對于凌绹來說是快樂而充實的,課業并不算繁重,雖然書院教授儒學,但并非像明清后世的八股文章那般古板枯燥,兼之幾位先生也都是學問大家,因此課業都以教育學生修身養性立德為主,這有點像現代的素質教育。學子們則對杜牧先生教授的詩詞歌賦更感興趣,因為先生講到興處,每每穿插進自己的風流韻事作為注腳,讓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同時頗為神往。

在書院中唯一讓凌绹不舒服的便是上課時的坐姿。唐時沿襲了秦漢以來的跪坐姿勢,因為普遍桌案都是比較低矮,而且人大都是據席而坐,因此無論是上課還是吃飯或者待客,大家都把腳背平放在席上,屁股自然落在腳后跟上,同時后背挺直。雖然古人習慣了這種姿勢,但是對于后世穿越來的凌绹自是十分不舒服,幾日下來,凌绹便感覺腰酸背痛腿發麻,心中大是叫苦,只怕再過上些時日便會落下腰肌勞損的毛病。

另外,這種據席而坐還有一樁不好的地方便是需要脫鞋,無論是跪坐在席上還是榻上,為了保持席的干凈,必須把鞋子脫下,如此以來某些味道便會彌漫在空氣中,尤其是夏天在一個有幾十個青年人的屋子中,那味道簡直酸爽的無以復加了。

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凌绹思索了幾日,決意對書院的家具式樣進行革新。其實也不用太復雜美觀,去除一切雕花裝飾什么的,只要跟現在的課桌椅差不多就行,其要點在于高度,使人能垂坐在椅子上,受力點放在屁股上而不是小腿上。

雖然凌绹沒有繪畫的基礎,好在需要改進的家具樣式簡單,在修改過幾遍后,一張課桌椅的結構圖便躍然紙上——課桌的樣子跟目前使用的案幾差不多,只不過四條腿加高了兩尺,而且在案板下面多出一個放東西的屜斗;椅子的樣式則是一個小型版的課桌,不過一側多出了一個靠背,去掉了下面的屜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华县| 开平市| 康定县| 嘉义县| 平谷区| 景德镇市| 株洲县| 长泰县| 阿克| 应城市| 江华| 观塘区| 峨山| 延边| 胶州市| 庐江县| 华坪县| 东源县| 宣城市| 翁牛特旗| 泸西县| 阳新县| 营山县| 台东县| 张北县| 平湖市| 平远县| 托里县| 保定市| 民勤县| 垫江县| 嘉荫县| 南川市| 盘山县| 沙雅县| 茌平县| 丰原市| 浏阳市| 尤溪县| 绥化市| 松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