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3 原油泵輸

4.3.1 輸油泵的類型應根據所輸介質的組成和性質及工藝要求確定。

4.3.2 含水原油和凈化原油輸送宜采用離心泵。離心泵的總流量應按設計液量確定,揚程宜為輸油系統計算總水頭的1.05倍~1.20倍,應按泵特性曲線的高效區選擇油泵。所選泵的效率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離心泵 效率》GB/T 13007規定的數值。

4.3.3 油、氣、水混輸時,宜采用螺桿泵。對于氣液流量大的工況宜選用雙螺桿混輸泵,對于氣液流量小、含固量較高的工況宜選用單螺桿混輸泵。

4.3.4 稠油輸送泵選型應根據原油黏度、含水及含砂因素的影響,宜采用容積泵。在操作條件下介質黏度較低時,也可選用離心泵,但應保證其效率換算系數不小于0.45。

4.3.5 稠油輸送泵的總流量宜按設計液量的1.1倍~1.2倍確定,出口壓力宜按輸油系統計算總水頭的1.l倍~1.2倍確定。

4.3.6 輸油泵臺數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技術條件允許和滿足輸液量并適應有關工況條件變化的前提下,宜減少泵的數量。

2 連續運行的原油輸送泵宜選3臺,且應含備用泵1臺。當泵并聯運行時,吸入管道流量的分配和泵吸入性能應匹配。

3 污油回收泵、裝車油泵等間歇運行的泵的數量,應根據輸油量和變化幅度以及其他要求綜合考慮確定,可不設備用泵。

4 含水原油泵、含油污水泵可互為備用。

4.3.7 選用輸油泵時應校核操作條件下泵的有效汽蝕余量。選用離心泵時,還應校核操作條件下原油黏度對泵工作性能的影響。

4.3.8 輸油系統計算總水頭應包括管道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末端和吸入端壓頭差,以及系統終點和起點位差。

4.3.9 輸油泵進口管段上應設過濾器。離心泵過濾器面積宜為入口管截面積的3倍~4倍。容積泵過濾器面積可按容積泵技術要求確定。

4.3.10 離心泵出口管段上應安裝止回閥。容積泵應設計旁路回流閥調節流量。

4.3.11 泵體上不帶安全閥的容積泵,應在靠近泵的出口管段上安裝安全閥。

4.3.12 輸油泵安全閥的泄放端管段宜與泵的入口端管段連接。

4.3.13 輸油泵進口匯管應有良好的吸入條件,進口匯管流速不宜大于1.0m/s,排出匯管流速宜為0.8m/s~2.0m/s。

4.3.14 油氣混輸泵的進、出口管道流速應根據泵型和工藝條件確定,進口匯管流速不宜大于3.0m/s,出口匯管流速宜為1.5m/s~5.0m/s。運行吸入壓力不應低于0.2MPa。

4.3.15 輸油泵吸入管內徑與排出管內徑應按進出口允許流速確定。

4.3.16 離心泵輸油用的原油緩沖罐和油氣分離緩沖罐的緩沖容積,應滿足正常生產緩沖和事故狀態下切換流程的需要。緩沖時間應根據進出液量不平衡程度、液面控制和流程切換的技術水平確定,緩沖時間宜為10min~20min。泵輸稠油的分離緩沖罐,緩沖時間宜為20min~40min。向原油穩定裝置平穩供油的緩沖罐,緩沖時間應按具體情況計算確定。

4.3.17 離心泵的軸密封宜選用機械密封。

4.3.18 離心泵組的流量和壓力調節方式,應根據管道流量和壓力變化等情況,經過技術經濟對比確定。可采用下列調節方式:

1 改變泵的運行臺數、葉輪級數、葉輪直徑和大小泵匹配;

2 采用變速調節方式;

3 間歇運行的火車、汽車裝油泵,采用改變運行臺數和回流方式。

4.3.19 連續運行且流量變化范圍較大及電機功率較大的容積式輸油泵,宜設置變頻調速器進行流量調節。

4.3.20 泵輸高凝原油、稠油時,應采取防凝和暖泵措施。

4.3.21 輸油泵房設置起重設備時,可按本規范第4.4.9條的規定執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芦溪县| 乳山市| 虎林市| 宣武区| 霍林郭勒市| 宣恩县| 大埔区| 家居| 丹东市| 桐柏县| 布拖县| 怀化市| 四川省| 吉木乃县| 江津市| 高陵县| 大渡口区| 南郑县| 霞浦县| 手游| 芦山县| 牙克石市| 绥棱县| 鄱阳县| 林周县| 疏附县| 弥渡县| 清水县| 沂水县| 新河县| 舒城县| 武乡县| 石楼县| 元氏县| 宜州市| 达州市| 额济纳旗| 炎陵县| 金华市|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