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0350-2015 油田油氣集輸設計規范
- 大慶油田工程有限公司主編
- 853字
- 2021-08-13 19:29:40
4 油氣收集
4.1 一般規定
4.1.1 油氣集輸設計應根據技術經濟對比情況確定布站方式,可在一級布站、二級布站或三級布站方式中優選,根據具體情況也可采用半級布站方式。
4.1.2 計量站、接轉站、放水站和脫水站的設置,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油田地面工程建設規劃設計規范》SY/T 0049的規定。計量站管轄油井數宜為8口~30口,集油閥組間管轄油井數不宜超過50口。
4.1.3 稠油油田油氣集輸分井計量裝置宜依托采油井場集中設置。當采用蒸汽吞吐放噴罐時宜依托站場設置。
4.1.4 油田油氣收集的基本流程宜采用井口不加熱單管流程、井口加熱單管流程、雙管摻液流程、單管環狀摻水流程。各典型流程的選用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油田地面工程建設規劃設計規范》SY/T 0049的規定。根據油田實際情況,可采用單井進站或多井串接進站流程。
4.1.5 油井較多、分布較為集中的油田,宜采用管道集輸;油井分散的油田或邊遠的油井,宜采用汽車拉運、船運等集輸方式。
4.1.6 設計時,油井最高允許井口回壓宜符合下列規定:
1 機械采油井宜為1.0MPa~1.5MPa;
2 稠油油井宜為0.6MPa~1.5MPa;
3 特殊地區機械采油井可提高到2.5MPa;
4 自噴井可為油管壓力的0.4倍~0.5倍。
4.1.7 油田伴生氣集氣工藝應結合油氣集輸工藝流程,通過技術經濟分析,選擇油氣混輸或油氣分輸工藝。集氣應充分利用油氣分離的壓力,當分離壓力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進行增壓。凈化處理后的干氣可外輸作為商品天然氣或返輸作為油田站場的燃料氣。
4.1.8 油氣集輸單項工程設計能力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采油井場的設備及出油管道的設計能力,應按油田開發方案提供的單井產油、氣、水量及摻入液量或氣舉氣量確定。油井的年生產天數,自噴油井宜按330d計算,機械采油井宜按300d計算。
2 各類站場含水原油處理及輸送設施的設計能力,應按油田開發方案提供的所轄油井日產油量、原油含水率及收集過程中的摻入液量確定。
3 凈化原油儲運設施的設計能力,宜為油田開發方案提供的所轄油田原油產量的1.2倍,年工作時間宜按365d計算。
4 油田伴生氣集輸工程的設計能力,可按所轄區塊油田開發方案提供的產氣量確定。需要時,應考慮氣舉氣量。當油氣集輸的加熱以濕氣為燃料時,應扣除相應的集輸自耗氣量。
- GB51005-2014水泥工廠余熱發電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英文版)
- 海上風力發電場勘測標準
- 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探索
- GB/T 50441-2016 石油化工設計能耗計算標準
- DL/T5161.3-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3部分:電力變壓器、油浸電抗器、互感器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
- GB 51134-2015 煤礦瓦斯發電工程設計規范
- GB 50169-201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
- SH/T3143-2012石油化工往復壓縮機工程技術規范(英文版)
- GB50439-2015煉鋼工程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 51184-2016 礦山提升井塔設計規范
- GB50468-2008焊管工藝設計規范(英文版)
- DL/T5210.4-2009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價規程第4部分:熱工儀表及控制裝置(英文版)
- DL/T 5028.3-2015 電力工程制圖標準 第3部分:電氣、儀表與控制部分
- GB50474-2008隔熱耐磨襯里技術規范(英文版)
- GB/T 51116-2016 醫藥工程安全風險評估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