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新農人的新農活

不管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要把農村發展好,關鍵在人,關鍵在干。農村發展離不開人,離不開懂農業、愛農村的農民。讓農民成為一種有尊嚴、有追求、值得向往的職業,是擺在脫貧攻堅路上的無法回避的現實課題。

59歲“帶貨王”的新農活

村里人怎么也想不到,作為一個普通果農,張加成大爺竟然通過直播賣蘋果,短短1年增收了20多萬元,還給家里添了三輪車、電動車、小汽車。不僅如此,經歷了2020年國慶小長假直播帶貨的火爆,59歲的張大爺現在有了一個更大的目標:“10年靠電商掙到100萬元!”

張加成是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永興鎮龍槐村人。在這個素有“秦皇故里”之稱的秦文化發祥地禮縣,他只上了兩年學就輟學了。那個年代,為了生計,張加成放過羊、做過木工、蓋過房子,18歲外出打工,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當建筑工。異鄉的飯吃得越多,張加成卻越懷念家鄉那香甜粉糯的大蘋果。

張加成出生的時候,禮縣已經種了近10年的紅元帥蘋果,蘋果也成了當地特產。這里平均海拔1350米以上,年平均光照1900個小時,長出的蘋果飽滿紅亮、果肉香甜。然而,由于交通和當地人觀念的限制,禮縣的蘋果業一直沒什么發展,仍然延續著低價打包出售的落后方式,幾毛錢就能買到一斤又大又圓的紅蘋果。

在外漂泊了20多年,張加成愈發想念家鄉。2004年,西安果友協會到禮縣進行蘋果樹栽培培訓。聽到這個消息,張加成趕緊回鄉參加。這一次培訓,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學習了蘋果的栽種方式后,張加成決定返鄉創業。

第二年,張加成流轉來11畝地,開始種蘋果。他特地從外地引進新品種樹苗,一共800多棵。為了種好蘋果,他自掏腰包到北京昌平、山東煙臺等地到處學習,靠翻字典寫下10多本《蘋果日記》,里面密密麻麻地寫著關于種蘋果的知識和經驗。

2013年,適逢隴南市提出“433”發展戰略,其中有一條是在電子商務上集中突破,禮縣也在全縣范圍內多次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在禮縣園藝站舉辦的蘋果樹修剪班上,張加成第一次聽說了“網絡銷售蘋果”,他也想試試。聽到張加成要在網上賣蘋果,好些村民都笑話他。要知道當時在禮縣,網絡可是新鮮事物,要說這玩意兒能把東西賣出去,誰也不信。

沒想到,就在那一年,這個在村里人看來“不安分、愛折騰”的男人,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真的開起了淘寶店鋪,成了禮縣為數不多的開網店賣蘋果的農民。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初試網店的張加成居然小獲成功。2014年,趕上阿里巴巴啟動農村戰略,禮縣蘋果“進城”的道路更順暢了。那一年,張加成的淘寶網店賣出了1.5萬斤蘋果。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又翻了一倍,賣出了3萬多斤。隨后,張加成的網店生意越來越好。到了2018年,張加成一家順利脫貧了。村里人心想:這下張大爺該放心養老了吧?沒想到一轉頭,張加成又搗鼓起了新花樣。

2019年6月,阿里巴巴派駐禮縣特派員尹貽盼針對當年秋季禮縣蘋果線上銷售舉行了一期淘寶直播培訓班,張加成參加了。

別看張加成一股沖勁,他其實也有些擔心,畢竟年紀也大了,學不會可怎么辦?好在特派員給了他許多鼓勵。

開通直播之后,張加成認真刻苦。一開始,樸實的張大爺并不習慣面對鏡頭,一到果園里就只記得埋頭干活,忙著忙著,經常是人換地兒了、手機落下了,直播間里播了大半天都沒個人影,粉絲更是沒幾個。

張加成大爺(左)和脫貧特派員尹貽盼(右)

尹貽盼經常跟著張加成一塊到果園里,實地給他指導,使張加成逐漸掌握了直播的門道,熱情也越來越高漲。一連3個月的時間,張加成每天都堅持直播10個小時以上,整個80多人的培訓班只有3個人做到了這個程度。

每天清晨5點半,山間的霧氣還混合著殘留的夜色,張加成就已經出現在鏡頭前,開始為一天的直播做準備。透過張加成的鏡頭,農村的生活被原原本本地呈現。他天天都會到果園里逛一逛,檢查一下蘋果的生長情況,接下來便是一陣常規而真實的忙碌:剪枝、采摘、分揀、套袋、裝箱、運輸……張加成也漸漸習慣了對著手機說話,這給他省下了不少拍照和打字的功夫。他開始熟絡地稱粉絲為“寶寶們”,隨后又憨厚地笑道:“我還不太習慣稱寶寶,你們都是我忠實的客戶。”

在張加成的直播間里,除了蘋果,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本地花椒、粉條、核桃、胡麻油、木耳、中藥材的身影。原來,張加成不光賣自己的蘋果,還聯合了周圍二三十家農戶,把他們的土特產放進自己的直播間里,讓大伙兒一起搭上了直播電商的快車。

兩個月下來,張加成的直播平均每天有四五千人觀看,有時多達1萬人。曝光量上來了,訂單也逐漸穩定,平均每天都有四五十單的銷量,多的時候還能達到100來單。一段時間下來,所有商品的毛收入大概有20多萬元,張加成和周圍的農戶們都高興極了。

眼看著生意越來越忙,張加成一個人忙不過來,經常需要全家人一起出動。疫情期間,在外打工的女兒也回到了老家,跟著張加成學起了電商。2020年國慶小長假,禮縣蘋果正值大豐收,老張家更是兒子、女兒、兒媳婦一齊上陣,全家一起做起了淘寶主播。張加成很自豪:“‘十一’長假期間,全家人每天從早上五六點忙到晚上12點,孩子們換著播,裝貨的裝貨,播的播,效果特別好。7天賣掉了5000多斤蘋果,直播間的粉絲也翻倍了?!?/p>

俗話說,水漲船高。張加成的這艘直播船,在禮縣蘋果的蓬勃發展中行得越來越好。過去禮縣蘋果只靠人工簡單分選、打包出售,品質不一,價格不高。后來,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協調對接下,縣里引進了智能分選生產線,對蘋果進行分級分價銷售。禮縣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定點扶貧縣,總局還幫助禮縣蘋果實現標準化管理。阿里巴巴集團的扶貧項目也深入產業基地,通過新零售渠道及營銷資源,對接更廣闊的消費市場,助力禮縣蘋果形成成熟品牌。

標準建立了,品質保證了,市場找準了,品牌也就更響了。2020年,禮縣蘋果每箱最高售價達到198元,大山里的好蘋果終于賣上了好價錢。

2020年“雙11”促銷期間,禮縣蘋果進一步在網上拓寬銷售渠道,不僅參加了豐收節公益直播盛典和“雙11”晚會,還創下了3小時銷售蘋果1.5萬件、15萬斤的銷售紀錄。

從2019年到2020年,靠著直播賣蘋果,老張家在這一年里發生了顯著變化。以前全家人辛苦一年,收入滿打滿算不過2000多元錢?,F在通過直播電商,一年收入10多萬元。致富之后,熱心的張加成沒有閑著,每天除了自己直播,還叫同村人一起進到了直播間。他毫不吝嗇地把自己最樸實的經驗告訴村民:“從家里到果園,摘蘋果、包裝、發貨,我都在直播,所以客戶相信我。”

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一起才叫好。張加成打定主意,他要繼續在家鄉把直播賣蘋果做下去,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

海歸“新女農”

王淑娟,一位80后海歸美女,竟跑回深山賣蜂蜜,從不被鄉親信任到做出了年銷2200萬元的好成績,成了青川縣遠近聞名的致富“新農人”。

2014年,王淑娟跟著馬云敲響了上市鐘,被稱為“阿里巴巴上市敲鐘女孩”。聚光燈外,人們不免感到好奇:音樂系大學生回鄉養蜜蜂,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山河悲慟、舉國同哀,位于四川廣元市的青川縣,在地震中幾乎被夷為平地。地震中,王淑娟永遠地失去了最愛的爺爺,那位用蜂蜜甜蜜了她整個童年的老人。

這件事情成了王淑娟一輩子的傷痛。當王淑娟輾轉從成都回到了滿目瘡痍的家鄉,站在爺爺家門前廢墟橫亙的塵煙中,女孩的人生軌跡就此改寫。

王淑娟永遠忘不了童年最美好的回憶。小時候,她總是屁顛屁顛地跟在爺爺身后,農村人家里少糖果,爺爺疼她,總是帶她一起去掏蜂蜜。年幼的小淑娟手里拿著一個饅頭,躲在一旁眼巴巴地等啊等,終于等到爺爺把割下來的蜂巢放進桶里,她顧不得周圍還有幾只不甘離去的小蜜蜂,趕緊把饅頭蘸到金黃的蜂蜜里。濃厚的蜂蜜被潔白的饅頭掛起來,小淑娟趕緊用嘴去接住一口的甜蜜,爺爺則在一旁笑瞇瞇地看著她。等到小淑娟心滿意足地連手指頭都挨個嘬了一遍,爺孫倆這才拿起桶兒晃晃悠悠地向家里走去。

也許是山間的靈氣滋潤了王淑娟的靈魂,從小她就是一個藝術天賦很高的孩子,父母對她寄予厚望。如果沒有這場大地震,王淑娟將會過著安穩的生活:畢業后在大學當一個老師,平時上上課、練練琴,擁有一個美滿的小家庭。

田間地頭、風吹日曬、養蜂農,這幾個詞語怎么看都和這個家族五代內唯一的女孩、從小備受寵愛的掌上明珠連不到一塊兒。

出乎所有人意料,2009年6月,當王淑娟從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畢業后,她放棄了上海一份不錯的工作,也沒有選擇留在近家的綿陽市當音樂老師,毅然回到家鄉青川,撿起了爺爺當年做的事情?養蜂。

王淑娟拿出了10萬元,承包了兩畝地,雇了幾個工人,用了好幾天時間組裝起了200多個木箱子,就這樣養起了200箱蜜蜂,又在縣城開了一家店,專賣土特產。

每天,王淑娟都跟著木工師傅們一起忙上忙下,耳邊的“叮叮咣咣”讓她得以暫時逃離親朋好友的一片反對聲,更逃離村民們的流言蜚語。

女孩的倔勁兒上來了,任誰來都拉不住。誰也不知道,王淑娟一心想要兌現自己在地震中、在爺爺家倒塌的房子前許下的誓言:我一定要為家鄉做點什么。

短短兩個月,豪情壯志遭遇了滑鐵盧,200箱蜜蜂跑了一半,損失慘重。性格要強的王淑娟沒有氣餒,爺爺就是她內心的鎧甲,她暗暗給自己打氣:“我一定要把蜜蜂養好,希望爺爺在另一個世界看到?!?/p>

一天,王淑娟的土特產專賣店里走進了兩位奇怪的客人,他們走走看看,好像并不是來采購的。王淑娟趕緊上前招待,原來這是阿里巴巴援建青川的兩位工作人員,專程來到店里邀請王淑娟和附近的店主參加電商培訓。

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員走進青川并不是偶然的。當時浙江省對口援建青川,阿里巴巴和青川縣政府定下了援建的7年之約,并在當地建立了“阿里之家”,培養年輕人從事電商創業。

王淑娟敏銳地意識到,電商,也許將成為青川蜂蜜未來發展的重要機遇。

在“阿里之家”電商培訓的指引下,王淑娟開始了自己的電商之路,網店剛起步就趕上了淘寶聚劃算。王淑娟注冊了淘寶店,入駐了成都淘寶創業園,成為青川最老的一批網商。

2010年,王淑娟再次籌集了20萬元,建起300多平方米的蜂蜜加工廠,并與當地的蜂農合作,高價收購蜂蜜,幫助蜂農實現創收。

通過電商平臺,王淑娟的蜂蜜打開了銷往全國各地的渠道,事業漸漸做大,她成功地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整整80萬元。

當時,在阿里巴巴的扶持下,青川,這個本地常住人口不過兩三萬的小縣城,頂峰時期竟發展了100多家網商。許多青川人因此積累了財富,徹底改變了命運。

突如其來的財富,是天堂也是泥沼。王淑娟并沒有沾沾自喜,她開始有意識地在市面上尋找對標,這一找就發現了問題:青川縣的蜂蜜,缺少品牌化,根本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

王淑娟深知,自己的網店之所以開辦得風生水起,除了青川蜂蜜品質優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全國人民對青川災后重建的關注度,這才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大。這一點讓王淑娟憂心忡忡:如果沒有了熱度,青川縣的土特產又該何去何從?

正當王淑娟苦于求變無門的時候,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發生了。有媒體爆出某地蜂蜜造假,輿論迅速發酵,嚴重影響了國內的蜂蜜加工業。那一陣子人心惶惶,王淑娟的淘寶店也受到波及,所有蜂蜜品類都被下架了。

懷揣著永不熄滅的斗志,王淑娟處理了剩下的蜂蜜,賠償了蜂農的損失,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出國留學。她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學學國外最好的蜂蜜是怎么做出來的,看看別人都是怎么做品牌的。

王淑娟畢業了

2011年,王淑娟成功申請了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如果說玄奘西行為求知,神農嘗百草是躬行,那么在國外的兩年時間里,王淑娟帶著中國人骨子里的踏實好學,學習了大量蜜蜂養殖的前沿知識,還幾乎嘗遍了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各種品牌的蜂蜜,真正開始了知行合一的生活。

2013年,學成歸來的王淑娟再次回到了青川,那個生她養她、讓她魂牽夢縈的地方。這一次,她有了更大的野心:要發揮電商與品牌優勢,帶動當地的蜂農一起致富!

回到青川的第一件事,王淑娟組建了自己的電商團隊,還牽頭成立了青川縣蜀蕊蜂業專業合作社,積極邀請當地的蜂農加入。

最開始的時候,蜂農們對這個年輕的女孩可是抱著十足的成見。許多人認為王淑娟不靠譜,是騙子,還有一些人覺得王淑娟成立合作社根本就是為了騙取國家政策性資金。

誤會和詆毀如洪水猛獸般襲來,但王淑娟沒有退縮。不服輸的她獨自翻山越嶺,挨家挨戶地敲開了蜂農的家門,好不容易才說服了16位蜂農加入合作社。

拉到蜂農加入合作社后,王淑娟沒有松懈,她對蜂蜜的質量有著近乎完美的追求。在她看來,品質才是成就品牌的基礎。王淑娟不僅找來土蜂專家研究和設計了適合青川當地蜂農使用的改良式蜂箱,還成立了蜂農之家,請專家免費為蜂農提供技術培訓。每次收購,王淑娟都會親自到場驗收。

王淑娟將蜂蜜按質量分級,收購價從蜂農自己出售的6―8元一斤漲到了60元一斤。不僅合作社會進行補貼,她還把村民沒有渠道出售、囤積在家的散裝蜂蜜悉數收回,這一做法降低了蜂農的成本,免除了蜂農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更有信心去擴大蜂蜜的生產了。

為了拓展銷售渠道,2014年,王淑娟成立了青川縣智宸網絡服務有限公司。這樣一來,一條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初步形成了。同時,王淑娟還和阿里巴巴對接,成功申辦了“淘寶特色中國·青川館”,進一步擴大了青川農副產品的知名度。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營銷,王淑娟成功實現了“農戶+合作社+公司+電商”的新型經營模式,事業越做越大。

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在王淑娟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王淑娟作為網商代表參加了敲鐘儀式。

從此,“阿里巴巴上市敲鐘女孩”成為王淑娟的身份標簽,但王淑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她總是自豪地說:“我的主業是養蜂,我是賣蜂蜜的!”她很清楚,敲鐘的榮譽不僅是阿里巴巴向災區重建的中國速度致敬,也是對無數像王淑娟這樣致富后反哺農村的奉獻者的鼓勵?這是所有參與者為中國農村脫貧致富進程共同奏響的希望響鐘。

現在,王淑娟每年的銷售額穩定在3000萬元左右,經過多年耕耘,她一人帶動了青川3000多人進行中蜂養殖,1000多人脫貧致富。未來,王淑娟也希望把品牌“青川中蜂”和“念初心”蜂蜜做成行業標桿。

在青川,還有更多年輕力量正在閃閃發光。同樣在2009年畢業后毅然回鄉創業的,還有被稱為“山貨大王”的趙海伶。

趙海伶也是個敢想敢做的青年創業者。在進入“阿里之家”培訓的第二天,她就立馬創立了網店“海伶山珍”,做起了土特產銷售。短短1年時間,趙海伶的淘寶店銷售額突破了180萬元。爾后,這位心系家鄉的女孩用10年的奮斗,實現了從一家網店到省級龍頭企業的轉型,示范帶動60多名青年返鄉創業,牽頭與重慶大學返鄉青年建設300畝標準基地,基地累計為留守貧困婦女、老人提供務工崗位1300多個,幫助農戶年均增收1.5萬元。

2019年10月1日,在舉國同慶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慶典上,趙海伶作為鄉村振興代表參加慶典并站上花車。2020年,因在脫貧攻堅中的杰出表現,趙海伶還獲得“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海歸碩士養蜂人王淑娟、“山貨大王”趙海伶……越來越多的青年創業者克服萬難,不僅實現了個人價值,還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開啟帶領家鄉脫貧致富的新篇章。

那希望的鐘響,正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久久回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定州市| 西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绍兴市| 普宁市| 蒲江县| 隆子县| 澳门| 义马市| 开封县| 基隆市| 论坛| 洪湖市| 荥经县| 浦北县| 石泉县| 石河子市| 闸北区| 靖边县| 泰安市| 建瓯市| 同仁县| 贵溪市| 子长县| 宁强县| 平果县| 木兰县| 东台市| 永仁县| 靖州| 宝兴县| 肇庆市| 开封县| 富川| 张家界市| 正蓝旗| 景洪市| 云安县| 西峡县|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