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錦玉的童年生活在一座偏僻的山村,要驅車一天一夜才能到迷霧城。那里少雨多晴,干燥溫暖,葡萄種植業是主要的經濟產業。羅錦玉那時的養父母擁有一小片葡萄園,每天放學她就和年長三歲的姐姐一起學習澆水、施肥、除蟲、修剪等農藝,等秋季果實成熟后包銷給釀造葡萄酒的收購商,一家過著典型的鄉村生活,平凡而忙碌。
姐姐對葡萄狂熱無比,每當采摘時總要痛哭。羅錦玉因此稱她葡萄姐姐。在那個叫易凡的男孩搬來前,葡萄姐姐是她的全部。而易凡搬來后,十二歲羅錦玉那顆懵懂羞澀的內心,似乎遭到了一陣猛烈撞擊,從裂口萌生出奇特的情愫,深深為他著迷,常常因為葡萄姐姐跟他更親近而吃醋生氣。
易凡那時十六歲,眉清目秀,身材健碩,擁有一頭漂亮的黑色卷發。他自稱是為了躲避父母的管束而離家出走,暫住在葡萄園獨居的爺爺家里。這位俊朗的少年眼里滿是自由和灑脫,徹底點燃了羅錦玉心中的渴望。
葡萄姐姐和易凡十分投緣,無話不談,羅錦玉卻像跟班一樣,陪同他們玩耍,靜聽他們談笑,從未得到易凡真正的關注。她不時幻想自己能取代姐姐,把他占為己有。兩年后,葡萄姐姐因病離世,羅錦玉卻發現自己徹底失去了依賴,沉溺于悲痛無法自拔,這期間,全是易凡每天陪著。很久之后羅錦玉才意識到,那時的易凡真正屬于了自己一個人。她漸漸把一個寂寞少女所有的情感寄托到他的身上。
父母的關系因為葡萄姐姐的離世突然變得緊張,漸漸布滿裂痕,最后終于惡語相向,大打出手。這段變故依舊是易凡陪著共同面對,羅錦玉更加堅定了天長地久的美好幻想。
每年初夏,易凡會回鄉探親,秋季再回,今年照例如此。他和羅錦玉告別,約定秋后再見。羅錦玉的世界仿佛失去了頂梁柱,含淚送別,茶飯不思地想念。在父母不和與心許之人遠去的煎熬中,突然又劈來一個晴天霹靂。父母愧疚地告知羅錦玉并非自己親生,親生父母馬上會接自己回去。隨后,他們分別帶著各自的相好商議分家產。如此的打擊,她無瑕顧及,一心等著易凡回來,等他像之前葡萄姐姐離世一樣,幫助自己面對一切。
羅錦玉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單獨和易凡接觸的場景,那也是第一次做出勇敢而含蓄的暗示。易凡搬來葡萄園第二年的秋天,探親回來的他牽回一匹馬駒。羅錦玉藏在同樣害怕的葡萄姐姐身后,不敢接近。易凡說馬駒溫順馴服,不會傷人,一腳蹬上馬鞍持住韁繩,踏步繞圈。姐妹倆的眼里全都閃著崇拜的目光。易凡下馬溫柔邀請葡萄姐姐上前摸摸鬃毛,可她擺手連連后退。
羅錦玉死死盯著易凡,突然向前邁出一大步,希望他能看到自己熱切的目光,然后握著自己的手去感受那匹駿馬。易凡看著小妹妹露出愛意的笑容,卻仍然去拉葡萄姐姐。被忽視的羅錦玉賭氣狠狠拍了拍馬肚子,看到馬未受驚后,兩人不禁為她的勇敢拍手叫好。葡萄姐姐拒絕易凡的邀請,半開玩笑地說:“讓勇敢的妹妹去吧。”
信以為真的羅錦玉不想錯過這次機會,躍躍欲試。雖然在發抖,但有易凡在,她什么也不怕。最后易凡執拗不過,勉強答應帶她上馬。
馬背上的羅錦玉漲紅了臉,小鹿亂撞,緊貼著易凡溫暖而結實的胸膛。葡萄姐姐在旁因為擔心安全而面露緊張,她卻回以勝利者傲嬌的笑。她打敗了姐姐,贏得了易凡,哪怕只是片刻。
馬兒踏著小碎步突然受驚,四處亂沖。易凡因為緊緊護著羅錦玉而無法控制韁繩,由它沖進葡萄園,踐踏壞了一大片葡萄架。葡萄姐姐在后邊哭邊追,眼睜睜看著兩人從馬背上跌落。羅錦玉毫發無傷,而易凡的白襯衫卻映出了大片血漬。
事后,葡萄姐姐親手洗干凈襯衫,補上了一顆白色紐扣代替不知所蹤的原件。晚間,羅錦玉偷偷取過襯衫,看到了姐姐修補過的痕跡,不免心頭一冷。最后,她靈機一動,拆下自己大衣左胸口袋的一顆黑色紐扣,替換到了襯衫最靠近左胸口的位置。
易凡看到這一黑一白兩顆不搭調的紐扣,心頭一陣溫暖。他看得出,羅錦玉在和姐姐爭風吃醋,但對這位十二歲的小妹妹又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