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元年:大宋王朝1004年的歷史大變局
- 祁新龍
- 2479字
- 2021-08-11 18:00:16
驚人消息從天而降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二月,宋朝處在一片祥和之中。雖然有過幾次小地震,但這并不影響人們享受和平安定的心理。
就在這片祥和中,一股春風從靈州吹到了汴京。隨風而來的,還有一個震驚朝野的消息。這個消息,刺激了宋朝的中樞神經,令宋朝上下歡騰起來。
消息說,黨項首領李繼遷中箭死了。(1)
這個消息首先從邊關報來,經過前線層層上報,最終到達了宋朝的軍事中央——樞密院。樞密院又將此事上報給了國家權力中心:中書省。這種大事自然不敢耽誤,上早朝時,宰相李沆就將李繼遷中箭而亡的消息公布于朝堂。
黨項人建立的小國易主之事,看似無關緊要,但的的確確牽動著宋朝上下的神經。畢竟像李繼遷這樣朝秦暮楚之人,卻在遼宋的夾縫中得以生存,并將部眾不斷擴大,僅憑這一點,就不能小看李繼遷和黨項人。如今他死了,他所創造的一切面臨著被顛覆的危機,中原格局或許會重新洗牌。宋朝作為中原最大的王朝,怎能對此無動于衷?
如何對待黨項人,成為擺在宋朝面前的難題。朝堂之上,吵成了一鍋粥。
這些年來,李繼遷就像一張狗皮膏藥始終黏在宋朝身上,宋朝甩也甩不掉。
有人狂歡,有人幸災樂禍,有人冷眼旁觀,也有人拍手稱快。當然,絕大多數人認為李繼遷該死。這些年來,宋朝在西面戰場上損耗了太多兵力,又消耗了太多錢糧。尤其是在遼宋戰爭中,李繼遷總是鉆著空子,在遼宋之間獲取漁翁之利。若不是遼宋關系一直不明朗,宋朝早就想滅了李繼遷。
對于群臣之間的這種爭吵,宋真宗早已司空見慣。
消息公布出來,就是讓所有人各抒己見。此時,有人鼓動宋真宗:可以發兵收回定難五州,讓李繼遷的余孽在草原上徹底消失。但也有人反對這么做,因為近年來遼宋關系一直很緊張,現在如果攻打黨項人,契丹人就會趁火打劫。
有幾位大臣建議招安。原因是如今李繼遷已死,其子李德明年幼,尚不能與宋朝抗衡,這時候招安黨項人是最佳時機。若能不費一兵一卒就招降李德明,是最劃算的買賣。(2)
大家各執一詞,但最終到底應該如何對待黨項人,主意還得由宋真宗來拿。宋真宗看著群臣吵得差不多了,便表態說,事情尚未到必須開戰的地步,一切靜觀其變。宰相李沆也支持這么做。
群臣面面相覷,不知皇帝的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現在不對黨項人發兵,并不意味著就此任由其發展下去。李繼遷死后,黨項人必然會陷入慌亂中,盡管此前有人聲稱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也絕非善茬,但不管李德明怎么英明神武,他畢竟還是個新人。對于宋朝來說,現在對外要處理好宋遼關系,對內要穩固江山。這時候的李德明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都在考驗著他的智力和魄力。宋真宗之所以這么穩重,就是要宋朝邊關守將時刻關注黨項人的動靜,只要黨項內部有傾覆之勢,宋朝到時候一定會派出重兵收復靈州。
于是,群臣邁著小碎步搖搖晃晃回去了。既然皇帝不著急,他們自然也不必著急。
不久,李繼遷死去的消息便在汴京的大街小巷傳了開來。李繼遷的生平往事,也在以各種版本在汴京百姓的口口相傳中,與真相越來越遠了。
在汴京最繁盛的說書處,說書藝人將李繼遷的故事加工后,整理成章節,一章一章開始說,引得百姓們紛紛圍坐傾聽,一時間熱鬧非凡。
讓我們沿著宋代說書人的思路,捋一捋李繼遷這個人物。
李繼遷的一生,充滿了輝煌和壯志未酬。他是黨項部幾十年難得一遇的首領,沒有他就沒有后來的李元昊稱帝。他為西夏政權的建立,鋪好了第一段路基。
公元982年,黨項族內,剛剛從父兄手中接手基業的首領李繼捧,因為年輕難以服眾,加上與那些黨項內部諸兄弟相處得不太好(3),導致黨項內部存在著不穩定因素,而李繼捧似乎沒辦法處理好這一切。
這時候,李繼捧便開始尋找靠山。他思來想去,將目光投向了宋朝。于是,李繼捧派出使臣主動到汴京面見趙光義,表示愿意放棄世襲割據,只求得到宋朝庇佑。趙光義對這種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收回定難五州的事,大喜過望。他盛情款待了李繼捧的使臣,并給他加封了官職。
隨即,宋朝開始著手準備接手定難地區的事宜。而李繼捧去了汴京之后直接住了下來,不打算回去了。其余的人,則交給宋朝使臣去對接。
然而,當時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卻不同意這么做。在他看來,祖宗幾代人辛苦打下的江山,豈能拱手讓人?宋朝想占領這五個城池的心思,早已昭然若揭。若去汴京拜見趙光義,必會被扣留為人質,就像吳越國王錢俶一樣。用李繼遷自己的話說,我們雖然在此盤踞三百余年,可如今宗族都被召到了汴京,該如何處置?(4)
為了斷了黨項人意圖恢復祖宗基業的念想,趙光義下令,將李繼捧五服之內的宗族入質汴京。
李繼遷已看清李繼捧自入火坑,他自己斷不能陪李繼捧去送死。于是,當宋朝使臣來到黨項部,宣李繼遷到汴京面圣時,李繼遷卻虛與委蛇。其實他早就準備好了演一場戲,在宋使到來之前,他已在郊外設置了靈堂,并披麻戴孝,等待宋使前來。宋使在銀州與李繼遷碰面之后,聽李繼遷說家里乳母去世,要去安葬老人時,動了惻隱之心。李繼遷乘機表示,自己雖然很想去面見宋朝皇帝,但身為人子,先得將家里亡人安葬后,才能去汴京面圣。
宋使自己做不了主,只能將李繼遷的情況上報給朝廷。朝廷一聽這情況,也表示理解,便同意了李繼遷的請求。畢竟誰都有父母,李繼遷如此舉動,更說明他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值得肯定。
宋使回國前,特地囑咐李繼遷安葬乳母之后,一定要到汴京面見大宋皇帝。李繼遷假裝唯唯諾諾地答應著,表示自己完事之后,一定準時去汴京。
然而,等宋使走后,李繼遷便火速領著十幾個侍從離開銀州,奔向大漠深處,在一個叫地斤澤的地方落腳了。(5)
李繼遷帶領著隨從,以地斤澤為根據地開始發展,然后染指宋朝邊境。在與宋朝的交戰中,李繼遷愈挫愈勇,不斷拓展黨項人的地盤。
從公元982年李繼捧交出定難五州給宋朝以后,李繼遷與宋朝的對峙開始了。(6)
公元983年,李繼遷繼續侵擾宋朝河西諸州,宋朝命令田欽祚和袁繼忠巡護河西諸地。李繼遷與宋軍在葭蘆川(今陜西佳縣西北)交戰,大敗而逃。(7)985年二月,李繼遷詐降,于葭蘆川誘殺曹光實。(8)
以后,李繼遷與宋朝一直交戰。到了公元994年,李繼遷攻陷靈州,并以此為基地,開始了與宋朝的長期對峙。
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靈州保衛戰,因為這一戰改變了黨項人的處境,也讓宋朝與西夏的關系徹底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