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在幼兒園一線干了10多年的幼教工作者,接觸過無數(shù)的孩子和家長,看到了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家庭教育。有了孩子后,我中斷了事業(yè),陪伴了孩子生命最初的5年。在很多家長眼里,我是幼教專家,我曾經(jīng)也以為自己很懂教育。但是,當我潛下心來研究孩子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其實我不懂教育。
我曾認為:
孩子像一團泥巴,需要我們?nèi)ァ八茉臁保覀兿氚阉茉斐墒裁礃幼泳褪鞘裁礃幼樱?
孩子需要競爭,如果成人說“看哪個孩子吃得最快”,保證孩子個個都想吃第一名,這樣的競爭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要堅強,不要動不動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現(xiàn);
孩子要懂得分享,孩子不愿意分享說明他是一個自私、小氣的孩子;
……
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以前“以為自己很懂”只不過是自以為是,靜下心來才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沒有領(lǐng)會到教育的真諦。我僅僅看到了表象,沒有看到本質(zhì);僅僅看到了眼前,沒有看到未來。如果我們不懂教育,卻以為自己很懂教育,那么我們給孩子實施的“教育”對孩子而言就是一場災難。
我的一位同學是中學老師,他常常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太難教了。如果不嚴格要求,他們很不自覺,上課不專心,有機會就整老師,甚至拉幫結(jié)派打架鬧事;如果嚴格要求,他們又很抵觸,不少學生出了心理問題。我想,這些都是由于孩子在幼年沒有受到正確的教育,習慣、性格、品格、價值觀出了問題,很多問題當時不會顯現(xiàn),遺留至小學或中學才顯露出來,而到了那時,已經(jīng)過了孩子的性格形成關(guān)鍵期,要改變就很困難了。打個比方,好比一條河流,在源頭上出現(xiàn)了污染,我們跑到下游去治理能治理好嗎?
6歲前的教育的重要性在很多書中都有闡述,“三歲定終身”之類的話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但是,現(xiàn)在的狀況是家長們更重視中小學階段,他們絕對不愿意把孩子交給水平不高的老師或不好的學校,可他們會把嬰幼兒交給老人或者保姆照料,然而很多老人和保姆根本不懂如何教育小孩。而自己帶孩子的媽媽,也只是從書上或網(wǎng)絡(luò)上了解一些育兒知識。學前教育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小學、中學、大學等任何階段,0~6歲是孩子構(gòu)建自我的重要階段。形象地說,6歲前的教育就好比萬丈高樓的地基,地基打好了,高樓才能建穩(wěn);地基沒打好,高樓建得再漂亮也可能會垮掉。
誰對0~6歲階段的孩子影響最大呢?當然是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占著絕對的主導地位,是任何人、任何機構(gòu)都不可比擬、無法替代的,父母一職比任何崗位都重要。沒有誰生來就會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崗前培訓”和學習,否則你就只能把孩子養(yǎng)活、養(yǎng)大。
我夢想有那么一天,每一位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管他來自城市還是農(nóng)村,不管他是富裕還是貧窮。2009年1月16日,我在天涯社區(qū)發(fā)了一篇名為《走進孩子的心靈》的帖子,記錄了我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的心得,引起了很多家長特別是媽媽們的共鳴。在與他們的互動中,我看到了家長們的艱難與掙扎,也看到了家長們迫切想要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的渴望。帖子堅持一年多后,有出版社找到我,要把帖子里的文章結(jié)集出版。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能幫到更多家長。這本書大部分寫的是我的孩子的故事,還穿插了我們幼兒園及我身邊的孩子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來源于一個個普通的家庭。但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文章人物全部為化名。
孩子有很多共性,但每個孩子又有自己的特質(zhì)以及發(fā)展差異。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請不要直接照搬書中的經(jīng)驗,而要根據(jù)您孩子的情況具體分析,然后再找解決辦法。
這本書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發(fā)帖的時候并未想到成書,又因本人才疏學淺,肯定有些地方不盡如人意,請您批評指正。在此,我要感謝伴隨我兩年多的網(wǎng)友們:媛媛媽、鬧鬧媽、塔媽、寬哥媽媽以及所有關(guān)注和支持我的家長,正是你們的支持,鼓勵我一直堅持下來。感謝你們!
周令瑜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