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中國科學院博物館:聽化石的故事
- 王原等編著
- 949字
- 2021-08-19 18:52:15
第一章:來自海洋的魚
海口魚:世界上的第一條魚
展品名稱:耳材村海口魚(群體印痕化石)
物種學名:Haikouichthysercaicunensis Luo et al., 1999
生活時代:寒武紀早期(距今約 5.3 億年前)
化石產地: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昆明市西山區
展出位置:中國古動物館一層“澄江生物群”展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耳材村海口魚群體化石(來源:舒德干)
5 億多年前,如今林壑尤美的云南地區還是一片淺海。在清澈的海水中,一些兩三厘米長的小魚四處游動,用圓盤狀的口搜尋海底泥沙中的細小食物。滄海桑田,如今它們的化石發現于云南海口鎮及耳材村等地的山丘上,它們也因此獲得了正式的名稱:耳材村海口魚(顯然名字中的海口與海南島的海口市無關)。海口魚的口中沒有后端關節的、可以靈活開閉的上下頜骨作為支撐,所以在分類上它們被稱為“無頜類”1。
海口魚擁有顯著的頭部、眼睛和尾部。它的背部有一條長的魚鰭直達尾部,并向下、向前延伸到腹側。它具有至少 6 對鰓裂(可能多達 9 對),也擁有脊椎動物特有的雙 V 字形(也有稱“S 形”“之字形”)的肌肉分節形式。在海口魚的腹部具有13個圓形團塊,可能代表它的生殖腺。在海口魚的身體中靠近背側的部位,從前到后,擁有一條起支持作用的棒狀結構——脊索,這說明它肯定是脊索動物家族的一員。而在脊索的周邊已經出現了可能是軟骨質的脊椎的雛形,因此海口魚又被研究者進一步歸入了脊椎動物。
海口魚代表了世界已知最早、最原始的脊椎動物。英國著名科學雜志 Nature 以“逮住世界上的第一條魚”為題,報道了這一重大發現。西北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舒德干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將耳材村海口魚、豐嬌昆明魚和長吻鍾健魚一起,歸入了“昆明魚目”。該類動物成為世界已知最早魚類的代表,也是脊椎動物生命之樹發展壯大的起點。脊椎動物的演化從這樣一些不起眼的小魚開始,的確是非常地低調。尤其是生活在寒武紀海洋中的很多生物現在都已經徹底滅絕了,沒有留下任何后代,但這些小魚的后代將發展、壯大——如同一個嫩芽,最終將長成一棵巨大的脊椎動物生命之樹(其中一個枝杈就代表我們人類)。從此,地球上將熱鬧起來!
海口魚化石(上)(來源:侯先光)和復原圖(下)(繪圖:許勇)
中國古動物館用這樣的科普小短詩描述海口魚的世界:
我愛游泳,我要用我的內骨骼,游出一片新天地。
爆發的生命讓海洋變得擁擠,但我依然喜歡這里。
我是海口魚,我想向你介紹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