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母愛
——懷念王文英老師
五?。h立第五小學(xué))創(chuàng)立了我們縣的第一所幼兒園(當(dāng)時叫做“幼稚園”),我是幼稚園第一屆的學(xué)生。幼稚園是新建的,什么都是新的。新的瓦頂,新的磚墻,新的大窗戶,新的地板。地板是油漆過的,地板上用白漆漆了一個很大的圓圈。地板門窗發(fā)出很好聞的木料的香味。這是我們的教室。教室一邊是放玩具的安了玻璃窗的柜櫥,一邊是一架風(fēng)琴。教室門前是一片草坪。草坪一側(cè)是滑梯、蹺蹺板(當(dāng)時叫做“軒輊板”,這名稱很文,我們都不知道為什么叫這樣的名稱)、沙坑。另一側(cè)有一根粗大的木柱,木柱有頂,中有鐵軸,可轉(zhuǎn)動。柱頂垂下七八根粗麻繩,小朋友手握麻繩,快走幾步,兩腿用力蹬地,兩腳蜷縮,人即騰起,圍著木柱而轉(zhuǎn)。這件體育器材叫做“巨人布”。我至今不明白這東西怎么會叫這樣一個奇怪名字,而且我以后再也沒有見過這樣的奇怪東西。這就是我們的幼稚園,我們真正的樂園。
幼稚園也上下課。課業(yè)內(nèi)容是唱歌、跳舞、游戲。教我們唱歌游戲的是王先生(那時沒有“阿姨”這種稱呼),名文英。最初學(xué)的是簡單的短歌:
拉鋸,送鋸,
你來我去。
拉一把,推一把,
嘩啦嘩啦起風(fēng)啦,
小小狗,快快走;
小小貓,快快跑。
后來學(xué)了帶一點情節(jié)性的表演唱。
母親要外出,囑咐孩子關(guān)好門,有人叫門,不要開。
狼來了,唱道:
“小孩子乖乖,
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jìn)來。”
“不開不開不能開,
母親不回來,
誰也不能開!”
狼依次叫小兔子乖乖、小羊兒乖乖開門,他們都不開。最后叫小螃蟹:
“小螃蟹乖乖,
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jìn)來?!?/p>
小螃蟹答應(yīng):
“就開就開我就開——”
小螃蟹開了門,“啊嗚!”狼一口把它吃掉了:
合唱:
“可憐小螃蟹,
從此不回來!”
最后就能排演有歌有舞,有舞臺動作的小歌劇《麻雀和小孩》了。
開頭是老麻雀教小麻雀學(xué)飛:
“飛飛,飛飛,慢慢飛。
要上去就要把頭抬,
要下來尾巴擺一擺,
這個樣子飛到這里來。”
老麻雀出去尋食,老不回來。小孩上,問小麻雀:
“小麻雀呀,
你的母親哪里去了?”
小麻雀答:
“我的母親打食去了,
還不回來,
餓得真難受。”
小孩把小麻雀接回去,給它喂食充饑。
老麻雀回來,發(fā)現(xiàn)女兒不見了,十分焦急,唱:
“啊呀不好了,
女兒不見了!
焦焦,
女兒,
年紀(jì)小,
不會高飛上樹梢。
緲緲茫茫路遠(yuǎn)山遙……”
小孩把小麻雀送回來,老麻雀看見女兒,非常高興,問它是不是餓壞了。女兒說小孩人很好,給它喂了食:
“小青蟲,小青豆,
吃了一個飽,
我的媽媽呀!”
老麻雀感謝小孩。
全劇終。
劇情很簡單,音樂曲調(diào)也很簡單,但是感情卻很豐富。麻雀母女之情,小孩的善良仁愛,都在小朋友的心靈中留下深刻長久的影響。
所有的歌舞表演都是王文英先生一句一句地教會的。我們在表演時,王先生踏風(fēng)琴伴奏。我至今聽到風(fēng)琴聲音還是很感動。
我在五小畢業(yè),后來又讀了初中、高中,人也大了,就很少到幼稚園去看看。十九歲離鄉(xiāng),四方漂泊,一直沒有回去過。我一直沒有再見過王先生。她和我的初中的教國文的張道仁先生結(jié)了婚,我是大了以后才知道的。
一九八一年秋,我應(yīng)邀回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講學(xué),帶了一點北京的果脯去看王先生和張先生,并給他們各送了一首在招待所急就的詩。給王先生的一首不文不白,毫無雕飾。第二天,張先生帶著兩瓶酒到招待所來看我,我說哪有老師來看學(xué)生的道理,還帶了酒!張先生說,是王先生一定要他送來的。說王先生看了我的詩,哭了一晚上。這首詩全詩是:
“小孩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歌聲猶在,耳邊徘徊。
我今亦老矣,白髭盈腮,
念一生美育,從此培栽,
師恩母愛,豈能忘懷!
愿吾師康健,長壽無災(zāi)。
張先生說,王先生對他說:“我教過那么多學(xué)生,長大了,還沒有一個來看過我的!”王先生指著“師恩母愛,豈能忘懷”對張先生說:“他進(jìn)幼稚園的時候還戴著他媽媽的孝!”我這才知道王先生為什么對我特別關(guān)心,特別喜愛。張先生反復(fù)念了這兩句,連說:“師恩母愛!師恩母愛!”
王先生已經(jīng)去世幾年了。我不知道她的準(zhǔn)確的壽數(shù),但總是八十以上了。
我覺得幼兒園的老師對小朋友都應(yīng)該有這樣的“師恩母愛”。
一九九六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