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自序

  • 今天也要重新出發
  • 阿籽奶奶
  • 4009字
  • 2021-08-05 17:55:24

1944年2月1日,我出生于湖南洞口縣山門鎮尹姓的一個名門望族。先祖鼎初公是唐代尹思貞第二十二代孫,宋高宗紹興庚午年(1150年)中武狀元,擔任指揮使,后告老還鄉,遷入山門地區。我父親在家排行老幺,祖父去世時,家中孩兒年幼,孤兒寡母受人欺負,家道中落。我的童年是在內戰動亂、東躲西藏中度過的。

1950年,西北軍區招聘文化技術干部,在縣城教書的父親報考并被錄取,被分配到新疆軍區速成中學任文化教員。1954年春,因為我家被劃分為地主成分,備受磨難的母親和我,千里迢迢去新疆投奔天涯一方的父親。自此以后,我再也沒有回過兒時的家——家中大院里青翠的草叢和院外幽綠的香樟,卻永遠留在我的童年記憶里。到了新疆,我就像一棵山門鎮田里的綠苗,在那荒涼的戈壁中扎根成長。我結婚時穿的那件綠呢大衣總是閃閃發光地出現在我的夢里,我現在畫畫也偏愛綠色,喜歡那綠色枝葉蔓延在我的生活和夢里,鋪滿整個大地,長到兒時的記憶中。

父親在新疆軍區當教員,我就在八一干部子弟學校上小學。當時部隊免費為干部子女供學到十八歲,父親不要那個待遇,他說他的工資也算挺高的,不想給國家添麻煩。干部子女學校待遇好,有暖氣,有阿姨照顧,我也不想離開要好的伙伴,為這事生過父親的氣。很久以后我才明白,那一代人心里想的,先是國家,然后才是自己。

后來,父親復員了,因為家庭成分高,“反右”時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勞改隊,在新疆烏蘇的老西湖公社改造。那是1960年,剛剛十六歲的我只能輟學工作,負擔家用。我在烏蘇運輸公司當了一名電焊工,負責焊接水箱,認識了同一個單位帥氣的司機張榮先。1963年,我和張榮先結婚。一般來說,結婚是該穿紅衣服的,可我結婚那天穿的是墨綠的呢大衣。綠色,是我做姑娘時的最愛,也是我出嫁時的記憶,像蔥蔥的秧苗、幽幽的香樟樹。一年后,塔城成立運輸公司,我們夫妻一起去了塔城。

20世紀80年代初,我開始學繡花,跟著達斡爾族的鄰居學。她說:“你視力不好,還學繡花?”可慢慢地,我也就學會了。當地人喜歡我繡的花,結婚時的嫁妝都找我繡。繡花能養活我自己,還能補貼家用,但我從沒想過自己有藝術天賦,也沒聽說過“藝術”這個詞,過日子是唯一的念頭。

塔城地處偏遠,果樹和羊比人多,家家都有大院子,院子里有滿滿的野果樹和野花。繡花就是把那些花草和果子繡在窗簾邊、桌布邊、床罩邊和小孩子的衣服上。陽光透過繁密的“花邊”,灑落在低矮的土墻上,細細碎碎,日子也在細細碎碎中過著。我的一子三女,漸漸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我和老伴也磕磕絆絆相守到老,直到2016年8月28日,老伴先我而去,留下了我。

相伴五十三年,本來都已經習慣了的生活,一下子沒有了,我看著滿園的果樹和一地落葉,空空蕩蕩,不知所措。二女兒接我來了上海,一切都不習慣,我成了醫院的常客,兩次病危,心臟多了兩個支架,算是又活過來了。我也知道孩子們的焦慮,可我老了。

一個人活著總該有一個理由吧,從前是家庭需要我,后來是老伴需要我,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需要什么,現在我知道了,我需要阿籽——我的孫女阿籽,她讓我看到亮光和色彩。她對我的親熱我是知道的,她每天教我學這個學那個,我也是響應的,答應學習,也想和她在一起,為了看她那股認真的樣子。今年她七歲,我也曾經這么小,這么認真,這么較勁。

二女兒是藝術家,有一天她和我嘮嗑,說到家族的傳承,她讓我回憶小時候的湖南老家,回憶父母的呵護及他們的為人處世、所作所為,回憶大院子里的天井連廊、馬頭山墻——她讓我回憶所有美好的記憶,然后再去看看現在的身邊,有什么美好的東西。她說可以把美好傳給阿籽,孫女這輩子如果有了美好,就會開心,這就是我們家的傳承。我并沒太明白她說的道理,但只要能給阿籽帶來開心快樂,我就愿意。2018年7月28日凌晨,天還沒亮,我第一次拿起了畫筆。

生活有了理由,為了阿籽,我每天一心畫畫,女兒身邊的大藝術家都說我畫得好,還花錢買。剛開始我覺得他們是關心我,慢慢地我相信了,相信自己能畫得好,相信生活中仍有很多美好,相信單憑畫畫,也可以是活著的理由。

我有兩個老師,一個是二女兒張平老師,一個是孫女阿籽老師。張平老師從不教我怎么畫,她只是讓我仔細觀察畫的對象,要仔細看,把看到的所有細節都畫下來就可以了,只要我每天能動筆就好了,就是這么簡單,我也沒想到這么簡單。七歲的阿籽老師比較嚴厲,會指點我畫的顏色不準啦,南瓜的影子不對啦,尤其是她不斷地提醒我不要驕傲。有一天她問我:“你現在畫畫有進步了,但你會游泳嗎?”我說不會。“你會說英語嗎?”我說不會。“你會背詩歌嗎?”我說不會。她說:“所以我還是你老師對吧?”我說對的。其實我是真心實意的,因為我非常愿意成為她們倆的學生。

雖說畫畫是個簡單的事,先要看明白,然后再畫下來,但對我那只拿過繡花針,卻沒拿過畫筆的手來說,也是費勁的、不聽使喚的。小心翼翼地描在紙上,大半天才能勾出幾根線來,兩天的時間,我顫顫巍巍地畫了兩朵小花。就像兒時的雨天,在后山的泥路上,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渾身是泥,確實艱難。女兒老師總是鼓勵,阿籽老師總是批評,這像我從前帶娃娃學走路,看著走幾步也歡喜,遲遲沒學會又怪罪。

處的時間長了,那些畫畫的工具也就與我和睦相處了,相互關系也沒有那么緊張了,有時也分不清,是我引它們走,還是它們帶我畫。

上海臨港國際藝術園有好多藝術家,我在女兒老師的工作室里畫畫,身邊來來往往的大多是美院的教授,還有大藝術家,他們都有見識,人很謙虛。像李山[1]老師,他從不具體指導我怎么畫,怎么調顏色,總是夸我畫得好,告訴我只要認真地觀察,認真地畫,把我看到的、感受到的表達出來就好了,他說每個自己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一天女兒問李山老師,我的藝術作品屬于哪一類,當代藝術、現代藝術還是素人藝術[2]。李老師說,這是藝術本身。我也不明白藝術的本身是什么,對我來說,畫畫就是傾注對阿籽的情感和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趣味。這里的藝術園是個有呵護和包容的地方,到了晚年,我居然還有這份福分,只能感謝生活的恩賜。

我畫畫的對象都是身邊隨處可見、最熟悉不過的事物,一棵銅錢草,兩根胡蘿卜,幾粒葵花子……畫室里有很多植物和盆景,每天要澆水,我總覺得它們長成這樣也不容易,能被我發現也不容易,我想給它們留下個記錄,給它們一個交代,就像我們當年去照相館拍全家福,留個念想。

孩子們或鄰居送給我的水果,我先畫好再吃。藝術園的幾個保潔阿姨是附近農村的,她們會時不時送給我一些自家種的菜,我也是先畫完了,再做菜吃。她們看到自己家地里的萵苣、白菜變成畫,非常開心,希望退休了以后跟我學畫。我以前從沒想過還可以教她們,如果真能這樣,打心里也是高興的。

很多朋友覺得我一年畫了這么多,很不容易,很佩服我的毅力和堅持,其實不是這樣的。吃飯、睡覺、刷牙、洗臉都是習慣成自然,是不需要毅力的,現在讓我一天不畫畫反而是需要毅力的。我是在不知不覺中畫了這么多。現在生活里多了畫畫這件事,一天被擠得滿滿的,除了自己畫,還要去園區藝術家工作室看他們的作品,還要去看展覽,聽藝術家的發言,再也沒時間教訓孩子們了,何況她們現在都是我的老師了。

我有時會想,我是個做母親的人,也是個做奶奶的人,在很多人眼里我就是個老人,我也曾以為自己已經很老了。我曾經讓女兒給我買根拐杖,因為我覺得骨頭已經撐不起身體。我的一輩子都已經習慣成為別人眼中的什么人,也只有在畫畫的時候才忘了這件事。畫畫的時候,沒有別人,也沒有自己,沒有身份,也沒有年紀,都沒有,只有畫什么,和怎么畫。

我享受這個時候,我也很難說清楚是什么感覺,像似安心,也像安靜。

畫畫改變了我很多,我以前在家帶子女、孫輩,事事都放不下心,養成了事事操心的習慣,別人沒有做好,就盯著,喜歡嘮叨,兒女們也煩。畫畫以后,我對很多事開始放下了,其實是顧不上了,忘了。

像“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操心太多”這樣的話,我們老人嘮嗑的時候都會說的,輪到自己都做不到的。做了大半輩子的長輩,已經習慣了,訓斥成為愛心,絮叨成了日常。我不想做長輩了,我要做女兒老師和阿籽老師的學生,我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色彩。我要讓孫女想起我的時候,開懷大笑。有一天,她也會像我一樣老去,也會像我一樣,不管什么時候、多大年紀,都可以重新開始。

我每天四點多起床,先供佛,佛祖教我們要善待他人,我希望佛菩薩能保佑孩子們和我健康幸福。醒來的每天是從祈愿開始,吃完早餐就開始畫畫,基本上每天畫一幅,晚飯前,孩子們會陪我打一個小時的牌。

人的一生不是生離就是死別,還有這樣那樣的痛苦,很多東西一輩子也無法忘記,我也不想去忘記,就這樣放著。過去的日子很累,現在的日子看不懂,我不像父親,我并不是個豁達的人,我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容易著急。記得有一次畫得很不滿意,我就把畫撕了,女兒看到了,告訴我:“畫畫就像人的一生,總有好有壞,那些你經歷的痛苦、失敗、歡樂,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珍視你的每一部分,才是完整的你。每一幅畫也是一樣,都是你的過往的痕跡,留下來才是完整的藝術人生。真誠坦然地面對自己,不要試圖做一個完美的人,把畫作為對自己日常的點點滴滴的記錄,盡心感受就好了,樸素真實才是藝術的感染力。”

這番話使我很受震動,我那天晚上失眠了,第一次覺得傻呵呵的女兒長大了,而自己才是傻呵呵地活了大半輩子。

每個人都年輕過,每個人也會老去,沒有關系,成功失敗、歡樂痛苦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珍視你的每一部分,才是完整的你。這是我的女兒老師教我的,我七十多歲了才懂得這個道理。只有寬容地對待自己,才會善待別人,我現在也常把這話送給身邊的年輕人。我還會繼續畫,還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展覽要做,身邊還有很多同齡的朋友要我去教他們,我還要等阿籽長大。

注釋

[1]李山,當代藝術家,生物藝術創始人。1942年生于黑龍江蘭西,1968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繪畫系并留校任教至退休。作品多次參加重要的國際性藝術展并被廣泛收藏。——本書腳注均為編者注。

[2]素人藝術,指未經過專業訓練的藝術家,以一種自娛的姿態創作的藝術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兰屯市| 东光县| 巴东县| 永顺县| 漳州市| 内黄县| 永安市| 浙江省| 自治县| 雷波县| 阿克陶县| 潮安县| 安福县| 家居| 澄迈县| 富源县| 汤原县| 四平市| 长丰县| 东乡县| 榆中县| 沾化县| 沛县| 深水埗区| 龙游县| 郧西县| 饶平县| 广灵县| 德庆县| 保亭| 南宫市| 房山区| 锡林郭勒盟| 邛崃市| 观塘区| 浦江县| 吉隆县| 柘荣县| 连州市| 青冈县| 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