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鐮倉大佛
塑像 日本鐮倉

鐮倉位于日本關東靠近太平洋的海邊,是歷代佛教徒以及文學家、藝術家的云集蟄居之地,也是日本歷史上鐮倉時代的首府。大佛很高,但是是空心的。佛身的背面有兩扇門,人可以進入。鐮倉大佛看起來厚重、實心、凝固、卻腹中空空,仿佛一切都是假象。佛陀一生都很強調“空”的哲學,因此當他被當做偶像崇拜時,也被稱為“空王”。

芒果園
木刻 清代

黎民百姓成群結隊去了芒果園,因為那里出現了一個神圣的王子。他面容豐潤俊美,盛德敦厚。他拋棄了塵俗的王國和權力,因為他找到了另一個更偉大的王國,更空靈的權力。白描圖的上端,阿難正在點化紅塵中的美貌婦人。她們一開始都像阿末羅一樣陶醉于自己的容貌,但見到佛陀后全都不可抑制地皈依了他的智慧。

佛陀弟子千余人
印度繪畫 印度

與佛陀同時代有很多哲學教派,耆那教、拜火教、印度教等。佛陀曾點化拜火教的領袖優樓頻羅伽葉,以及五百多弟子,使其皈依佛門。不久后佛陀就有了上千名門徒。孔子也有門徒三千,蘇格拉底門徒無數。在英國哲學家湯因比所謂的“世界文化的軸心時代”,教育是哲學與宗教的第一途徑,但這種教育不是我們現代人說的書本教學,而是教主本人以身作則,門徒紛紛走向行動的方式。“法”這個字還有一層意義,就是效法。

佛陀線描
線描 馬玉米

這是一幅描繪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的線描畫。佛陀閉合雙目端坐于樹下,面上蕩漾著淺淺的暈紋,身下的吉祥草里零星開著幾朵小花。整個畫面簡約素雅,引人遐想。史載,當年佛祖在悟道前曾在菩提樹下提起正念,立誓說:“我若不能了脫生死,到達正覺的境界,誓不起此座。” 佛陀內心充滿了法喜,求道的信心異常迫切。終于,在一個有星光的晚上,佛陀摒棄了萬緣,心中豁然開朗,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徹悟了本性,并具大慈悲智慧,最終成為了宇宙真理的覺者—佛陀。

坐佛
雕像 泰國

情欲與食欲的“軍隊”開始向悉達多進攻。他領悟到人體內部的危機才是最大的敵人。泰國的雕塑很準確地表現了兩個釋迦牟尼:右邊的一個很瘦,左邊的一個微胖。一個黑,一個白。正如書法的境界一樣,這似乎是雕塑家有意在對“無色界”的佛法作出具象的解釋。

婆羅樹下的涅槃
印度繪畫 印度

幽暗的原始叢林中,晚年的佛陀側身而臥。他的身軀比一般門徒要碩大許多。花瓣正在紛紛撒落,如漫天星辰墜地。阿難還在引導一位外道弟子最后接受佛陀的度化。圓寂中的釋迦安詳,雄渾而光輝。他的智慧使億萬眾生找到歸宿,使一種精妙的出世哲學成為一門信仰人數最眾多的宗教,并安慰了從帝王到乞丐,從男到女,從人類到一切動植物的生命苦惱。《五燈會元》載,佛臨終時說:“若謂吾滅,非吾弟子。若謂吾不滅,亦非吾弟子。”他逝世時80歲,一般認為是在公元前543年2月15日。

美貌的佛頭
雕像 泰國

佛陀作為皇族,高貴的氣質和生活環境的熏染使他有一副據說十分美的相貌。泰國的古代雕塑中能體現出這種傳說的真實性:彎彎的眉宇,厚實的嘴唇,挺拔的鼻梁,與被唐代審美肥胖化了的佛陀大相徑庭。不過這尊泰國佛頭更接近馬來人種的審美傾向,而非雅利安人種的。尤其那寬大的鼻翼,是東南亞男性美的見證。

千佛寺佛塔
雕像 公元772-830年 印度尼西亞

婆羅浮屠是世界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佛塔基座上刻有160塊浮雕,這些浮雕都是根據《佛經》故事刻出來的。中部5層塔身和圍墻上也有1300塊精美浮雕,描繪了佛祖解脫之前和日常生活的情景,還有一些反映的是民間傳說故事。“婆羅”一詞來自梵文,是“廟宇”的意思,“浮屠”是古爪哇文,意為“山丘”。在這座廟里,佛像有1000多尊,大型浮雕有1400余幅,而塔內眾多的佛像、雕石亦均有深刻的含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台江县| 梧州市| 英山县| 昌吉市| 长海县| 博野县| 寿阳县| 宁陵县| 郧西县| 罗定市| 泸溪县| 潮州市| 玛曲县| 肃宁县| 山阴县| 定兴县| 龙游县| 榆中县| 文昌市| 临海市| 灵川县| 阳曲县| 嘉峪关市| 林芝县| 嘉峪关市| 冷水江市| 河北区| 攀枝花市| 股票| 托里县| 仙桃市| 绥阳县| 金溪县| 元谋县| 岢岚县| 屯留县| 宿州市| 吴江市| 阿坝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