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駝鈴:絲綢之路經濟帶
- 白永秀 王頌吉 何昊等
- 8214字
- 2021-12-30 13:49:47
第一節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定位
一、內涵特征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承古開新的重大構想,它賦予古絲綢之路和絲路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把中華民族追求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沿線國家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夢想緊密連接在一起,為促進全球和平合作與共同發展搭建了一個新型平臺。絲綢之路經濟帶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特征。
(一)內涵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重要走廊,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平臺。從內涵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為紐帶,倡導亞歐非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商大計、共建項目、共享收益,開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在經濟領域重點推進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投資便利化、產業分工合作、支點城市建設、國際金融合作,致力于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國際合作架構。
絲綢之路經濟帶輻射整個亞歐非大陸,對于促進亞歐非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從廣義范疇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始于經濟繁榮的東亞經濟圈,西邊直達經濟發達的歐盟經濟圈,中間是以中亞為中心的泛中亞經濟圈,在如此廣袤的地域范圍內,交通運輸網絡承擔著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紐帶作用。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既要建設以航空、高壓電網、信息傳輸為重點的“空中絲綢之路”,又要建設以客運鐵路專線、貨運鐵路專線、高等級公路為重點的“地面絲綢之路”,還要建設以原油管道、天然氣管道、成品油管道為重點的“地下絲綢之路”。通過立體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絲綢之路經濟帶把沿線城市群及中心城市連為一體,亞歐非國家共同協調戰略規劃,加強貿易投資合作,促進貨幣自由兌換和人民友好往來,可以構成世界上距離最長、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最廣的國際經濟合作大走廊。①
(二)特征
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倡議具有歷史性與現實性、區域性與全球性、經濟性與綜合性三方面特征②。具體如下:
第一,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是一個歷史性概念,而且是一個現實性概念。從歷史性來看,古代中國通過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南亞、歐洲、北非等地區建立起密切的商貿聯系,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生產力發展,這為亞歐非國家在現代社會加強合作提供了歷史紐帶。從現實性來看,隨著第二亞歐大陸橋、中哈過境鐵路、絲綢之路復興項目、中國西部—歐洲西部公路等項目的建成或加快推進,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不斷加強,政治互信日益提升,這為亞歐非國家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了現實基礎。由此可見,絲綢之路經濟帶傳承歷史、關照現在、開啟未來,不僅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而且為亞歐非國家當前和今后開展全方位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
第二,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是一個區域性概念,而且是一個全球性概念。從區域性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區域主要涉及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包括東亞、中亞、西亞、南亞、北亞、北非、歐洲等地區,這使得絲綢之路經濟帶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是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平臺。從國際性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中國、歐盟、日本、俄羅斯、印度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并且隨著交通聯系的日益緊密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還可以向大洋洲、美洲等地區延伸,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強大的輻射帶動功能,這使得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宇觀經濟組織①和國際合作平臺。由此可見,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時具有區域性和全球性特征,是推動互利共贏的新型全球化的重要載體。
第三,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是一個經濟性概念,而且是一個綜合性概念。經濟合作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礎和主要內容,中國目前已成為俄羅斯和中亞五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或投資來源國,亞洲是中國對外經濟活動的主要區域,歐洲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非洲則是中國重要的投資目的地和貿易伙伴。通過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與亞歐非國家的經濟合作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過程中,相關國家除了加強經濟合作之外,還可以在基礎設施建設、政治互信、軍事交流、社會管理、文化往來、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合作。由此可見,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是一個經濟性概念,而且其內容具有廣泛的包容性,是一個綜合性概念。
二、空間范圍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合作平臺,它基于但不限于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空間范圍,按照“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的原則,從理論維度可分為核心區、擴展區、輻射區3個層次;按照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現實建設方向,在實踐維度包括3條線路。
(一)理論維度
按照“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的原則,絲綢之路經濟帶可分為核心區、擴展區、輻射區3個層次(圖2.1)。其中,核心區包括中國、俄羅斯和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這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礎;擴展區包括南亞、西亞、東亞、北亞、東南亞的相關國家;輻射區主要是歐洲大陸和非洲地區。①
圖2.1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空間范圍
作為輻射全球的國際經濟合作架構,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建設過程中應分階段、分層次逐步向前推進。從理論維度進行設想,絲綢之路經濟帶應首先加強核心區建設,實現泛中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從而為在其他地區加強合作提供示范效應;在此基礎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應向亞洲其他區域擴展,在整個亞洲大陸開展更為緊密的經貿合作,實現亞洲經濟一體化;最后,密切亞洲同歐洲、非洲之間的合作,形成連接亞歐非大陸、輻射全球的經濟合作平臺。
(二)實踐維度
從具體實踐來看,根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17年5月10日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絲綢之路經濟帶包括北線、中線、南線三條線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北線從中國西北、東北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北線涉及的主要區域是中國東北和西北、蒙古、俄羅斯、中亞、東歐、中歐、北歐、西歐。其中,東歐國家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中歐國家包括德國、瑞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和列支敦士登;北歐國家包括瑞典、芬蘭、挪威、丹麥;西歐國家包括愛爾蘭、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摩納哥。絲綢之路經濟帶北線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除東歐之外的歐洲國家經濟發達,中國東北、西北經濟充滿活力,中亞、蒙古、俄羅斯、東歐則具有很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線從中國西北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線涉及的主要區域是中國西北、中亞、西亞、北非、南歐,連接了亞歐非三大洲。中亞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5個國家;西亞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科威特、土耳其、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國家;南歐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圣馬力諾、安道爾、梵蒂岡、馬耳他、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塞爾維亞、黑山、阿爾巴尼亞、馬其頓、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等國家;北非包括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國家。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南線從中國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南線涉及的主要區域是中國西南、中南半島和南亞。中南半島主要以亞太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區域為主,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南亞包括孟加拉國、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
專欄2.1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六大經濟走廊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由中國東部沿海向西延伸,經中國西北地區和中亞、俄羅斯抵達中東歐。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以中歐班列等現代化國際物流體系為依托,重點發展經貿和產能合作,拓展能源資源合作空間,構建暢通高效的區域大市場。截至2016年年底,中歐班列運行路線達39條,開行近3 000列,覆蓋歐洲9個國家、14個城市,成為沿途國家促進互聯互通、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的重要平臺。中哈國際物流合作項目進展順利,已成為哈薩克斯坦開展貿易和跨境運輸合作的重要窗口。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比雷埃夫斯港運營順利,為中希(臘)互利共贏作出貢獻。
中蒙俄經濟走廊。2014年9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中國、俄羅斯、蒙古國三國元首會晤時提出,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2015年7月9日,三國有關部門簽署了《關于編制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錄》。2016年6月23日,三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這是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首個多邊合作規劃綱要。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規劃綱要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由中國西北地區出境,向西經中亞至波斯灣、阿拉伯半島和地中海沿岸,輻射中亞、西亞和北非有關國家。2014年6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構建以能源合作為主軸,以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兩翼,以核能、航天衛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領域為突破口的中阿“1+2+3”合作格局。2016年G20杭州峰會期間,中哈(薩克斯坦)兩國元首見證簽署了《中哈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中國與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簽署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文件,與土耳其、伊朗、沙特、卡塔爾、科威特等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中土雙方就開展土耳其東西高鐵項目合作取得重要共識,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以中國西南為起點,連接中國和中南半島各國,是中國與東盟擴大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的重要載體。2016年5月26日,第九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發展論壇發布《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倡議書》。中國與老撾、柬埔寨等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啟動編制雙邊合作規劃綱要。推進中越陸上基礎設施合作,啟動瀾滄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中老鐵路,啟動中泰鐵路,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設立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探索邊境經濟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中巴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中巴兩國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開展遠景規劃的聯合編制工作。2015年4月20日,兩國領導人出席中巴經濟走廊部分重大項目動工儀式,簽訂了51項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其中近40項涉及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巴友誼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侖公路升級改造二期、中巴經濟走廊規模最大的公路基礎設施項目——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順利開工建設,瓜達爾港自由區起步區加快建設,走廊沿線地區能源電力項目快速上馬。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連接東亞、南亞、東南亞三大次區域,溝通太平洋、印度洋兩大海域。2013年12月,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聯合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中國昆明召開,各方簽署了會議紀要和聯合研究計劃,正式啟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政府間合作。2014年12月召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聯合工作組第二次會議,廣泛討論并展望了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前景、優先次序和發展方向。
資料來源: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C]//“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重要文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5-77.
三、建設目標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其目標是通過開展大范圍、高水平、深層次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建成聯通亞歐非大陸的國際經濟合作架構。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貿易組織啟動的多哈回合談判難以取得實質進展,各國轉而尋求新的國際經濟合作模式。在此背景下,雙邊和諸邊區域經濟合作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潮流。據統計,在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運行期間(1948—1994年),共收到124個區域貿易協定通知;但從1995年WTO成立到2014年1月,已收到583項區域貿易協定通知①,其中2009年以來每年向WTO通報的區域貿易協定數量平均達到18個以上②。在區域貿易協定數量增加的同時,自由貿易的范疇也不斷拓展,服務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經濟和技術合作等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近年來,除了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等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繼續平穩運行之外,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經歷波折但仍取得成果,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亞太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FTAAP)等國際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正在加緊談判。截至2015年12月20日,中國已經同2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4個自由貿易協定①,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水平不斷提升。但中國目前尚未與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尤其是西方某些發達國家“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必須提出加快推進國際經濟合作的新思路。②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期間倡議亞歐國家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倡議得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廣泛響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就是在絲綢之路沿線空間范圍內開展大范圍、高水平、深層次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建成聯通亞歐非大陸的國際經濟合作架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能夠引領以互利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全球化,從而更好地發揮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在此基礎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助于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更為強勁、治理機制更為民主、發展成果分享更為包容,推動構建平等、和平、繁榮、文明、綠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專欄2.2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我認為,國際社會要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
——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斗,則世界亂。從公元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再到延續40余年的冷戰,教訓慘痛而深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的先輩建立了聯合國,為世界贏得70余年相對和平。我們要完善機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紛爭和矛盾、消弭戰亂和沖突。瑞士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說:“不應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應為和平與諒解服務。”國家之間要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系。只要堅持溝通、真誠相處,“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發動戰爭,不能破壞國際法治,不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核武器是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應該全面禁止并最終徹底銷毀,實現無核世界。要秉持和平、主權、普惠、共治原則,把深海、極地、外空、互聯網等領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競技場。
——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別國的動蕩之上,他國的威脅也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扎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各方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近年來,在歐洲、北非、中東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再次表明,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反恐是各國共同義務,既要治標,更要治本。要加強協調,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為各國人民撐起安全傘。當前,難民數量已經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歷史紀錄。危機需要應對,根源值得深思。如果不是有家難歸,誰會顛沛流離?聯合國難民署、國際移民組織等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動員全球力量有效應對。中國決定提供2億元人民幣新的人道援助,用于幫助敘利亞難民和流離失所者。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等問題都同地緣沖突密切相關,化解沖突是根本之策。當事各方要通過協商談判,其他各方應該積極勸和促談,尊重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斷給國際衛生安全敲響警鐘。世界衛生組織要發揮引領作用,加強疫情監測、信息溝通、經驗交流、技術分享。國際社會應該加大對非洲等發展中國家衛生事業的支持和援助。
——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發展是第一要務,適用于各國。各國要同舟共濟,而不是以鄰為壑。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兼顧當前和長遠,著力解決深層次問題。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創新驅動,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釋放社會創造力。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如果搞貿易保護主義、畫地為牢,損人不利己。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本世紀初以來,在聯合國主導下,借助經濟全球化,國際社會制定和實施了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11億人口脫貧,19億人口獲得安全飲用水, 35億人口用上互聯網等,還將在2030年實現零貧困。這充分說明,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當然,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問題也客觀存在。這些是前進中的問題,我們要正視并設法解決,但不能因噎廢食。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歷史學家早就斷言,經濟快速發展使社會變革成為必需,經濟發展易獲支持,而社會變革常遭抵制。我們不能因此踟躕不前,而要砥礪前行。我們也要從現實中尋找答案。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啟示我們,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需要加強協調、完善治理,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
——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和羮之美,在于合異。”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 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工業化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我們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巴黎協定》的達成是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我們不能讓這一成果付諸東流。各方要共同推動協定實施。中國將繼續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擔自己的義務。
資料來源: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7-01-20(2).
① 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7-01-20(2).
② 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7-01-18(03).
② 王頌吉,何昊.“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理論淵源與研究框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3):11.
① 王頌吉,何昊.“一帶一路”經濟學的理論淵源與研究框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3):12.
① 白永秀,王頌吉.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縱深背景與地緣戰略[J].改革,2014(3):67-68.
② 白永秀,王頌吉.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走向世界的戰略走廊[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4):32-33.
① 從系統論的角度看,我們把經濟組織分為4個層次:企業屬于微觀經濟組織,國家內部的區域經濟單位屬于中觀經濟組織,一國范圍的經濟單位屬于宏觀經濟組織,超越一國范圍的國際性經濟單位屬于宇觀經濟組織。
① 白永秀,王頌吉.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走向世界的戰略走廊[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4):32-38.
① 申現杰,肖金成.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形勢與我國“一帶一路”合作戰略[J].宏觀經濟研究,2014 (11):30-38.
② 曹永福.全球區域經濟合作新態勢與展望[J].國際經濟合作,2015(3):29-32.
① 竺彩華.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現狀與對策[J].國際經濟合作,2016(3):10-15.
② 白永秀,王頌吉.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實施:目標、重點任務與支持體系[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