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水陸大會
- 西游:我唐僧,一路打卡簽到上西天
- 落櫻櫻落
- 2005字
- 2021-08-25 19:41:14
在心中選擇確定的江流,稍微還是有些激動的,原本他想在水陸大會期間去化生寺其他地方看看的,結果剛來到就可以打卡簽到,這自然讓江流心中十分暢快。
而同時,在場的數千僧人,以及過來維護秩序的朝廷官員官兵,都看著江流。不明白為什么江流走到一半,突然停下了。
“叮!”
“恭喜宿主打卡簽到成功,獲得降魔秘術!”
而看過降魔秘術到底是什么的時候,江流臉上不由得浮現出喜悅之色。
“玄奘這是怎么了?”
“今日可萬不能出現差錯!”
“可現在,誰能提醒玄奘?一切只能靠他自己!”
……
高臺上,洪福寺和化生寺的幾個老和尚皆望向江流,對于這個從小便有佛緣,能通讀而知其意的后輩僧人,他們心中自然喜歡的緊。
哪怕是化生寺的僧人,對于讓玄奘當這個取經人,他們心中也沒有什么反感,甚至覺得取經人的位置,也只有玄奘能做。
而今日,若是玄奘在剛入場的時候,出現什么差錯,那麻煩可就大了。
不過江流也注意到這一點,壓制住內心的喜悅,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對著整個會場環視一周,才再次邁開步伐,往前走去。
“陛下到!”
江流剛在高臺上站定,門口唱喏便傳了過來。
李世民在幾個大臣的簇擁下出現在江流面前。江流不敢怠慢,
輕唱一聲佛號:“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眾僧也對著李世民喊道,更是起身彎腰行禮。
“眾法師不必多禮,今日朕和諸位一樣,同聽玄奘法師講經!”李世民沒有擺出皇帝的架子,只是在下面隨便說了兩句開場白,便繼續往前走。
一趟地府之行,真的給他整怕了。之所以那么重視這次大會,也正因如此。
更何況,后面還有一堆流程要走,眼看天色將午,又怎會在下面浪費時間?真當他一國之君很閑嗎?
而江流看著李世民,心中微微松了口氣,等著走后面的流程,盡快召開水陸大會。
他也是怕自己一個不好惹得李世民不爽,就算現在他對李世民有用,但等到事后,他這個大學士之子,國公外孫的身份還頂不頂用,就不知道了。
同時,李世民的到來,也讓整個水陸大會的氣氛到達了巔峰。
不過因為江流表現的太過出色,也導致在水陸大會召開之際,原本屬于李世民的流程沒有那么多人關注。
大家更期待江流的講經,而不是李世民的焚香禱告。
經過一上午的流程,水陸大會終究還是開始了。
李世民坐在特定的位置,和幾個心腹大臣們看著高臺上的江流。而江流也沒有客氣,翻開早已準備好的經書,開始講解。
“地藏菩薩告普賢菩薩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有后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說地獄罪報之事,唯愿仁者暫聽是言。’”
或者是清楚李世民召開水陸大會的目的,所以江流第一個拿出來的經書,是《地藏菩薩本愿經》。
也幸好江流穿越的時候,同樣融合了原本屬于玄奘法師的記憶,對于這些佛經,他講解起來倒也顯得熟稔。
如果什么記憶都沒有就準備水陸大會,他怕是會鬧出一個天大的笑話。
“仁者,如是等報,各各獄中,有百千種業道之器,無非是銅是鐵,是火是石,此四種物,眾業行感。若廣說地獄罪報等事,——獄中更有千百種苦楚,何況多獄。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問,略說如是。若廣解說,窮劫不盡!”
這些經書也不全是以前玄奘準備的,已經水陸大會要召開七七四十九天,僅憑他一人,也不可能完成這么浩大的工程量。
在這其中,更是召集了長安城中不少寺廟的僧人一起為玄奘準備。
只是這一切,如今都便宜了江流而已。
不過,在臺上的江流雖然照本宣科的念經,但卻知道,今日對他來說,會是一個大的轉折點。因為按照西游走向,今日便是他接受袈裟錫杖的時間。
在西方,一朵祥云不斷地向長安城趕來。云上站著一男一女兩人,其中男的道童打扮,而女的這是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
從靈山受了如來法旨,前來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而今,二人則是來到了長安城上空,將長安城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盡收眼底。
特別是化生寺里站在高臺上的江流,面相莊嚴,上下充滿了一身寶氣。便是在人群中,也是會被第一個認出來的那種。
“惠岸,我們隱去真身,且在這長安城打探一下消息。”觀音對惠岸行者說道。
說完,兩人按下云頭,落在長安城中。觀音更是化作一個癩和尚,手持佛祖賜下的九環錫杖。而惠岸則化作一個小和尚,手捧錦斕袈裟跟在觀音身邊。
而在他們前方,正過來一隊人馬,為首的騎著高頭大馬,身穿大紅袍,好不威風。再加上身后還有一隊驍勇善戰的士兵保護,在川流不息的長安城中,硬是擠出一條路來。
“賣袈裟錫杖!”眼看著一隊人來到眼前,觀音念了一聲佛號,大聲喊道。
“袈裟五千兩,錫杖兩千兩!”
原本沒有當回事兒的眾人,一聽這個報價不由得吸了一口涼氣,而迎面剛剛散朝歸來的當朝宰相蕭禹,聽到這話也不由得拉了一下韁繩,順著聲音向觀音望去。
“你這和尚,好生大膽!一件袈裟,一個錫杖,安敢如此要價!”蕭禹說著,但看著惠岸行者手上捧著的錦斕袈裟,確實不是凡物。
遠遠看去,便覺得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此物有何等好處,值得和尚你如此要價?”一念及此,言語中也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