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走山東神農避九黎 助軒轅風后敗蚩尤

  • 鬼谷雙子門
  • 背砍刀詩人
  • 8170字
  • 2021-07-30 07:26:45

詩云:東夷故地世耕耘,古冢巍巍遠近聞。幾度訛傳埋帝女,經年考證葬黎君!開篇詩道罷,書接前文。且說伏羲氏去世,因其對中華文明史巨大貢獻,千百年來被尊稱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人文始祖。甘肅天水是伏羲誕生地,位于中國版圖幾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稱。天水因此便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曾有成紀、上邽、秦州稱謂,境內留有大量伏羲文化遺存。自古以來,該地就有祭祀伏羲傳統,自秦漢至明清祭祀不斷,相沿成習。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獨具特色重要文化品牌。

天水市城區西關伏羲路現有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其廟臨街而建,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筑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十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六座,新舊建筑共計七十六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距天水市約十五公里,處于三陽川西北端,現轄于麥積區渭南鄉,有卦臺山又名畫卦臺,相傳為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始畫八卦之地。卦臺山如巨龍出于群巒,翠擁廟閣,渭水環流,鐘靈毓秀,氣象不凡。登臨卦臺山頂,俯瞰三陽平川,可見渭河從東向西,彎曲成之形,將三陽川盆地一分為二,成為一個天然太極圖。人贊三陽川及畫卦臺曰:“太極無雙地,華夏第一山。”

由此便說太昊上帝幼子少典,因最初被其父封于有熊之國,故被尊為有熊國君主。少典次子黃帝,又因承嗣其父封國,古時女子稱姓,男子稱氏,黃帝故被后世稱為有熊氏。而少典長子炎帝,被封隨州烈山,故被稱為烈山氏。則有熊氏此稱,不但表明黃帝乃是有熊國君少典后裔,也表明人類原始社會已由母系進入父系時期。有熊國如今何在?乃位于河南郡,南臨潁水,北依大隗山,覆壓禹、密、新三縣。大隗山者,即禹州北部具茨山也。頭枕萇莊鄉之北薈萃山,蜿蜒東南而行,在淺井鄉北邊大鴻寨山分為兩支:一支經無梁鎮延續出境,在新鄭、長葛兩縣交界處消失;一支由無梁鎮南部,經朱閣鄉、郭連鄉進入許昌。

莊子曾云,原始時期,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所以關于黃帝出生,便有數種說法。最通常說法是謂,有熊國國君少典娶有蟜氏兩女為妻,長妻女登,次妃附寶。有一日女登在華亭游玩,忽有神龍來伴,因此懷孕,便生炎帝,取名榆岡。傳說炎帝降生之后,三天能言,五日能走,七天就長全牙齒,五歲便學會許多種莊稼知識。但因其相貌丑陋,牛首人身,脾氣又暴,少典不喜,就將其與女登母子二人養在姜水河畔,不許其與自己一起生活。故此炎帝長大之后,就指姜水為姓,稱為姜氏。再說少典次妃附寶,有一日到郊外游玩,忽遇暴雨,有大電光纏身,許久離開,繞北斗而去。結果附寶感而受孕,懷胎二十五個月,方才生下黃帝,起名為云。黃帝長得河目龍顏,落地能語,性情和善,很受少典喜愛,就命其母子與自己一同住陰水河邊。附寶生就美容麗質,非常動人,被人呼為美姬。因常在陰水邊洗衣淘菜,族人便將此河喚作姬水。黃帝長大以后,便指姬水為姓,名叫姬云。

榆岡長大之后,勇武智慧過人,便做部落首領,以牛為圖騰,標記于旗幟之上。巫師說其以火德而旺,故稱作炎帝。據說炎帝有一條神鞭,名謂赭鞭,以其抽打野草,便可顯出藥性。炎帝為驗證藥草寒熱毒性,于人損益,就親嘗百草,試其效用,以為氏族百姓防疾治病。因而炎帝族人,個個身強力壯,迅速繁衍壯大。炎帝便率部族沿黃河東遷,經河北、河南、湖北,又過山東曲阜,打敗不少弱小部落,最后定都于陳,即其祖伏羲故都淮陽。

復說姬云長大成人之后,身高九尺開外,為人敦厚樸實,又好仁義,極受部族尊崇,被擁為部落酋長,成為有熊國繼嗣。于是利用姬河兩岸地理優勢,鼓勵部族發展農牧,親教百姓播種五谷,種植草木,馴養牲畜,使有熊部落很快富庶強盛。周圍部落紛紛前來投奔歸順,使有熊部族逐漸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部族。巫師說其以土德王于天下,故稱黃帝。

少典在位,因史無明載,不知多少歲月,其后無疾而終。因此炎帝及黃帝二兄弟各引部落,分居淮水及黃河兩地,南北分治,倒也快樂和平,自在生活。數十年后,卻在南方長江流域,蠻荒之地,也涌現出一個部族,喚叫九黎,以牛、鳥為圖騰。其部族首領名叫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個個能征善戰,強悍兇猛。部眾皆善使刀、戟、弓、弩,以游獵耕種為生。這蚩尤本性殘暴,且喜搏斗,因見炎帝自渭水南下,便率部族北上,與炎帝爭搶地盤,大戰于陳州。炎帝力不能敵,敗走山東曲阜;蚩尤率眾追至,炎帝又敗退河北阪泉。

蚩尤繼續追擊,炎帝又逃往涿鹿。此時涿鹿已是黃帝部族勢力范圍,便派使者說服炎帝歸順,炎帝不聽。由是黃帝大怒,率領熊、羆、狼、豹、貙、虎六部圖騰聯盟大軍,在阪泉之野與炎帝擺開戰場。六部軍隊各持圖騰大旗,分作兩翼,黃帝作為六部統帥,持龍騰大纛之旗,居中列陣。由是炎黃對壘,三通鼓罷,炎帝先發制人,命部將祝融施放烈火圍攻。那祝融本是掌火正神,既奉炎帝之命,遂施展出渾身解數,躍起空中,口噴烈焰。只一剎那之間,便使得軒轅城外濃煙滾滾,遮天蔽日,六部聯盟之軍大亂,將近崩潰。

黃帝大慌,便召六軍首領計議道:“南軍火猛,我當以何敵之?”熊師酋長南言道:“五行之道,水能滅火。今有創世龍神,實為龍族始祖,名曰應龍,其名為吉,亦名庚辰,天神東皇太一之妃也。生有一對子女,女名鳳凰,乃百禽之首;子名麒麟,是萬獸之宗。不但如此,其部下更有一員先鋒大將,亦是北方正神,名喚共工,善于用水,最能克火。首領何不求其相助?”黃帝聞言大喜,遂派特使,前往天界往見應龍,請其相助以伐兄長神農。

本書開篇之時便曾說道,應龍當初曾孵二卵,一為盤古,一為華胥。后因被華胥一聲大叫震聾雙耳,由是一怒上天,號為“老天爺”。其實乃是中斗七宿之神,號稱女王星,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并列為五星天官。司掌風雷雨電,天下水仙、水神、河伯之屬,又主宰天上群星,同時司掌四季,專門衛護黃帝子孫。上天之后,復生鳳凰、建馬、麒麟,而鳳凰生一切鳥,麒麟生一切獸,應龍即為世間鳥獸共祖。于是又稱為天元應龍、元始黃龍,以軒轅、鉤陳二星作為宮殿。應龍雖然居于天上,猶然念念不忘自己在混沌世界所育二卵,更加掛念華胥后代,由是數次下凡,為伏羲送上河圖,又帶女媧朝見天帝;又假名為龍吉,教導炎帝神農。當其授課之時,九天之上所有仙靈都都來聽道,可謂眾神之師。

且說黃帝特使來至軒轅宮,三拜九叩,見過祖龍,聲言相請助戰之意。應龍聞言不悅道:“你那黃帝與炎帝本是兄弟,亦與我各有淵源,不分軒輊。今彼兄弟相爭,我何能厚此薄彼,相助一個,打煞一個?況若以尊卑而言,炎帝是為老大,黃帝屈居老二,我也自然不能助弟伐兄。你且回去,休要再言!”那特使見祖龍不允,心中憂急;忽靈機一動,叫道:“奶奶,你不知道,那神農氏若是以力相爭,倒也罷咧。但他慫恿祝融用火相攻,還說待打敗我六部聯軍之后,還要火燒軒轅宮哩!”應龍因司掌天下水神河伯,平生最恨者便是烈火,聞言果然大怒,中了黃帝特使激將之計,叫道:“神農此兒無理!”將雙翅一扇,便離了宮闕,到至黃帝之都軒轅城,前來助戰。那特使見狀,捂著嘴巴暗笑,在后面一溜筋斗跟下天庭。

列位看官!需知那應龍乃為五龍之祖,法力委實了得,除有創世之力、救世之功外,還擁有滅世之能。其威能遠超鐘山燭龍,需借助火精,方得晝夜變換之力。當應龍含怒飛天之時,一切云氣星宿皆跟從其后,同時有大雷霆響起,震撼天地四極,充斥九垓,四方汪洋海水,皆如龍卷般升往天空。又能夠直接令當空烈日消失,同時使天地萬物抵達終結狀態,稱為“天地昏蒙,而萬物否”。據《阮籍集》稱,應龍伸展身姿,可以充塞宇宙;當其收縮身形,又可以進入無間之間。而其常態,則是龍首枕于星、張,龍尾掛于柳、井,身體倚于太微垣三臺。應龍施雨之時,可以調動蒼天之元氣,于天地中孕育萬物,麒麟、鳳凰便由此誕生。應龍之翼,更有其神異之處,內含乾剛之威,可以覆蓋蒼天。甚至若有丹青妙手,能畫應龍于圖,展開即有神效,可以鎮壓天地鬼怪靈異,令天下太平一元之數。

便說應龍伸展身姿,乘風云,作雷雨,只一展翅,便到下界軒轅城頭。只見烈焰飛騰,士卒及部民無處藏身,皆都帶傷。應龍不由大怒,乃奮乾剛之威,發天覆之怒,喚過共工、雨師、河伯,調漳河及大澤之水,只一下澆滅祝融之火。然后也不與黃帝、炎帝見面,復展翅返回天廷。祝融雖然怒火滿腔,但不敢與祖龍爭競,只得暗氣暗憋,收了火鴿火鴉,濕淋淋返回江南。黃帝見應龍用水熄滅火焰,不由大喜,趁勢率領六部聯軍之兵,將炎帝趕回阪泉之谷。臨戰之時,囑咐六部首領,炎帝畢竟是自己兄長,此戰只許斗智斗勇,不可傷其性命。叮囑已罷,由是復在阪泉河谷對壘交鋒,豎起七面大旗,擺開星斗七旗戰法。

炎帝火戰失利,復面對星斗七旗戰法,更是無計可使;由是一敗涂地,躲回營內不敢應戰,更不許部將出營挑釁。黃帝仰慕炎帝醫藥農耕技術,且又出于同族一脈,故此決心與其攜手創建文明,便不肯全力剿殺。由是在炎帝營外擺陣練兵,星斗七旗陣法千變萬化層出不窮,使炎帝部族士兵眼花繚亂,哪里還敢出來交鋒?只花開花落,轉眼圍困三年。經過三年操練,黃帝六部聯軍戰斗力逐漸增強,而炎帝只能困守崖頭屏障,觀望陣勢,一籌莫展。他卻不知,黃帝在此三年時間,乃是以星斗七旗戰法練兵做掩護,卻暗派人馬日夜不停掘進,已將洞穴挖到炎帝大營后方。忽一日,黃帝兵將突然自地底竄出,偷襲陣營,活捉炎帝。

炎帝三戰三敗,知道不是胞弟對手,只得歸順黃帝。此時神農氏部落因為南敗于九黎,北敗于軒轅,在中原便無容身之地。炎帝遂轉求于黃帝,兄弟二人訂盟于邙山,約定聯手共討蚩尤。黃帝懼于戰爭殘酷,殺傷過重,因此決定先禮后兵,便派出使節,到九黎部大營面見蚩尤,與其約定三分天下,請九黎部族退回淮河以南,各守本土,共享和平。蚩尤聞黃帝使節如此這般說罷,不由大怒道:“你家首領黃帝,只知某是九黎之君,卻未知九黎即是九夷。東夷之地西起太行,東至大海,北逾黃河,南至江淮,皆屬我之管轄舊地。彼炎黃二帝,乃屬華胥氏之后,伏羲之子,只應在華山、渭河一帶;今沿大河東下,是入侵某之領地者。今日你又正話反說,卻欲要我撤往淮南,將故居讓與彼兄弟!你休得多說,只轉回去,說與炎、黃二人,就此退回大河上游還罷,如若不然,便是拼力一戰,勝者為王!”

使者直被說得啞口無言,便歸軒轅之城,將蚩尤之言還報兩位首領。黃帝聞言皺眉,便問炎帝:“大哥,你與那蚩尤打過幾仗,必知其底細。其人究竟是何來歷,戰力如何?”炎帝見問,搓了一下牙花兒,沉吟良久,方才答道:“要實說起來,這廝也是你我近支宗親,乃是神農氏部族分支。太昊帝伏羲氏昔生伯仲叔季四子,分掌四時。次子皇仲,任夏官赤龍氏,生子朱襄。朱襄任飛龍氏之官,后繼位為帝,即火帝朱襄,建都于株。朱襄之子任火官祝融氏,亦稱烈山氏。其子始植百谷,有大功于天下,謂曰后稷。這個蚩尤,便是烈山氏之后,東炎帝姜黎之子。因以父字為氏,故此姓黎。同母兄弟九人,均姓黎氏,即黎貪、黎巨、黎祿、黎文、黎廣、黎武、黎破、黎輔、黎弼,號稱九黎。又本族孽生兄弟七十二,共八十一人。并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以金作冶,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因東征西討,奪取伏羲后裔領地,共占其九國;黎貪故稱九黎之君,號曰蚩尤。”

黃帝不解問道:“蚩尤其意若何?”炎帝答道:“蚩尤本義是指寄生在人體內蛔蟲,并非善物。但九黎國皆奉此物為宗祖圖騰神像,故其國人即以蚩尤為國君之名。”黃帝聞言笑道:“九條寄生蟲子而已,有何懼哉!我兄號為神農,熟知草藥毒性,何不對癥抓藥,將其打出腹外?哈哈,派人前往下書,來日決戰可也!”炎帝見兄弟信心十足,自然欣慰。

于是兩軍皆出,對陣于阪泉之野。因蚩尤部族掌握冶金技術,所用銅刀銅槍戰力驚人,炎黃部族皆以石斧木棒對陣,故此黃帝九戰不勝,炎帝也是無計可施。根據傳說,炎黃與蚩尤大戰三年,屢戰屢敗,并無一勝。蚩尤部族一路逐北,包圍有熊氏發跡之地涿鹿。便在此時,原隸屬炎帝神農氏部落聯盟出現危機,一些較小部落始與蚩尤勾結串通,欲做內奸,倒賣炎、黃二帝。其中共工、夸父二族,干脆陣前倒戈,投向蚩尤,轉而攻打炎黃。

軒轅黃帝眼見炎黃聯盟欲散,更加憂急,乃至茶飯不思。神農炎帝因自己部族叛變,心下不安,來見黃帝,進言獻策道:“今九黎勢大,我不能坐以待斃。賢弟何不派人前往東海鳥夷部落,求其首領少昊氏來前相助?”黃帝問道:“其與九黎皆屬夷族,同氣聯枝,焉肯助我?”炎帝笑道:“賢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少昊鳥夷乃是我祖太昊伏羲嫡長子一系,主掌四時之春,故立國于東海。我兄弟乃屬少典之后,方真正是與少昊同氣聯枝者也。且少昊部落之民,在蚩尤部族淫威之下,已經隱忍數百年之久,常欲報仇,恨無機會。我趁此決戰之機前往求之,不亦可乎?”黃帝聞言大喜,便請炎帝親自前去約盟,相請援兵。

炎帝欣然應允,遂借火遁神通,掐一個訣咒,便至東海,來見少昊,說明原因端地。少昊果然一說便允,并派手下大將風后,帶兵前往助戰。你道那“風后”何意?便就是東夷風姓部落首領;“后”者,首領之意也。因其知兵善戰,且對蚩尤戰法心知肚明,少昊故派其為將,往助炎、黃二帝。閑言少敘,只說風后來到涿鹿,黃帝公孫軒轅大喜,親自出府相迎,請至帥廳。并當即將兵符帥印委付風后,命其全權指揮諸路聯盟大軍,用之不疑。風后感激黃帝信任之德,也不客氣,便掌聯盟帥印,揮師出城列陣,與九黎部聯軍對壘交鋒。乃命將所有兵車集中到一處,皆配以自己從東夷所帶來銅制兵器,繪上虎、豹、狼、熊等猛獸圖紋;旗按青、紅、白、黑、黃五色,更將軍士分為五隊。請黃帝公孫軒轅居于黃旗中軍,用東海鱷魚皮蒙制陶鼓八百面,以為令鼓。號令眾軍諸將,若黃隊鼓響,必要眾鼓皆應,整齊劃一,攻守自如。又布置兩翼衛護策應,以及合后接應各部,囑咐待戰車撕開敵方陣腳,步兵隨后包抄。風后安排已畢,自居中軍之前,下令擂鼓,眾軍齊頭并進,向九黎部軍沖擊。

九黎部軍本來以為勝券在握,且因已對峙三年,精神頗為懈怠。今忽見炎、黃聯軍勢如猛虎而來,與前番大不相同,而且裝備精良,運動快速;又見其戰車上皆都飾以獸面之紋,簡直就是一隊巨獸大陣,自己縱是銅頭鐵額,也感恐怖驚惶。便在九黎部卒軍心浮動之際,炎黃聯軍已沖擊入陣,一通亂殺。由是形勢發生逆轉,黎族潰散,一口氣跑到冀中。風后隨后驅動軍馬緊追不舍,乃至冀豫魯交界之處,今山東聊城陽谷縣境。此是蚩尤族群最后防線,潰敗到此,蚩尤冷靜下來,用其地利,命將軍隊散開,偽裝埋伏,以待黃帝。

且說黃帝公孫軒轅,因三年連戰連敗,忽得大勝,豈有不追之理?于是遙遙在前,一車當先追殺,漸將大軍拋在身后,已入埋伏。蚩尤聞報黃帝親自追至,不由大喜,便命順風點火,引燃濕木。一時漫天皆是濃煙團霧,將黃帝追軍皆都裹入煙霧之中。黃帝正自乘興追趕,忽見四面滾滾濃煙,未幾白晝變成黑夜;又聞呼嘯之聲四起,八面兵至,原來是蚩尤部族借濃煙掩護砍殺過來。只一場摸黑大戰,炎黃部族大敗,幸得風后趕到,方才救出黃帝。

軒轅黃帝回到到帳中,垂頭喪氣,對風后說道:“厲害!未料這蚩尤竟能興云布霧,調動天神封鎖我大軍出路。若非賢卿,我今必被其擒。來日再戰,其若再次興云布霧,怎地是好?”風后笑道:“陛下休要被他嚇倒,此乃因風吹火,借木生煙之計也。”皇帝問道:“何謂因風吹火,借木生煙?”風后答道:“我東夷部民,與陛下游牧耕獵民族有所不同。你游牧耕獵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日遠出,風雨深藏。我東夷部族卻要根據天氣安排農時,故此皆都善觀天象,預知晴雨風雷。蚩尤不過是算準今日必刮東南風,故布疑陣,己軍占據上風頭;待陛下追至,點燃濕木,乘風放煙而已。陛下不識其詭計,故此以為其能興云布霧。”黃帝恍然大悟,喜道:“賢卿既識破其計,則定有破解之法,未知然否?”

風后笑而不答,便沖帳外咳嗽一聲,復一招手。只見兩名鳥夷兵士應聲而入,推進來一輛獨輪車子。黃帝起身近觀,見那車上站立一個金屬小人,右手平舉,指向前方。風后對黃帝說道:“某請陛下詳觀此物,便知能否破那云霧迷陣矣。”說畢,便向鳥夷士座將頭一點,做個示意。那兩個兵士施禮應命,便驅動車兒,一個前拽,一個后推,在帳中轉了一圈。可煞奇怪!那車上小人卻隨之轉動身軀,其伸出右手,只指向一個方位,更不改變分毫。

黃帝大為驚奇,問道:“此乃何物?因何這小人不隨車行方向轉動,只管指向南方?”風后笑道:“陛下圣明,一眼便瞧出其中關竅。此車非別,其名便叫指南車,不管車子如何轉動,小人一直手指南方。只因人族始祖伏羲爺爺與女媧娘娘先產四子,使其各居四方,分掌四時。我東夷始祖名伯,乃是伏羲長子,故司春季,掌管東海之地。因春季氣候多變,海上更多濃霧,由此漁民常常被困于濃霧,出海不歸。我主少昊見部族民眾苦于迷向不歸,便命微臣造此指南之車,便能突破濃霧,安全回鄉。今蚩尤借助南風興云作霧,迷我軍士雙目,故能常勝。來日再戰,我可在戰車之上全部配備指南設施,就算濃煙再大,只要認準上風頭東南方向沖殺,則可保必勝。”軒轅帝乃是天生圣人,一聽就懂,便命依計而行。

風后辭帝而出,由是召集諸將,分派指南金人,命各營安裝于為首戰車,復詳說陣法,安排來日迎敵之計。次日兩軍對壘,未戰三兩個回合,東南風大作。蚩尤命令前軍佯退,將敵軍誘向東南,重施故伎,再次燃起濕柴,濃煙大起,籠罩炎黃聯軍。一面吩咐埋伏眾軍,只待敵軍迷失方向,陣角大亂,便即趁勢殺出,務必生擒炎、黃二帝。未料風后早有準備,炎黃盟軍見到濃煙撲面,皆都不慌不忙,各自懷中掏出一片粗麻布片,捂住口鼻,復向腦后扎住;然后各挺石斧木棒,跟在頭車之后,拼力往南沖殺。只因蚩尤噴煙吐霧神話外衣已被撕破,炎黃聯軍部卒再無怯意,勇氣百倍,故此一戰而勝,九黎部眾迅即崩潰。

以上華夏族與九黎族之爭,史稱涿鹿大戰。因是史前之事,發生于距今大約四千六百年前,故此并無明確記載,皆以神話傳說形式流傳。據通常傳說版本,是說蚩尤運用神通,作大霧彌漫天下三天三夜,炎黃聯軍九戰皆敗。黃帝之臣風后,在北斗星座啟示下發明指南車,軍隊這才沖出大霧。其后黃帝仍然連戰連敗,乃憂思晝眠,在夢中得到九天玄女幫助,授以符令,可調動天上各路神仙相助。并獲東海神獸夔龍,其狀如牛,蒼身無角,光如日月,聲如巨雷;以其皮蒙制巨鼓八十面。又用雷獸之骨以作鼓槌,命軍中力士持槌擊鼓,則聲聞五百里,威震天下。九黎部眾因多魔怪,聞此鼓聲,俱都筋酥骨麻,不能再戰。

閑話少敘,只說黃帝各項準備已畢,再與蚩尤決戰于冀州之野。《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此戰,復以傳說形式,乃曰:“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是說戰斗過程中,黃帝呼喚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便請風伯、雨師相助,一時風雨大作,黃帝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之中,黃帝只得請女魃相助,女魃乃下凡阻止風雨,所到之處天氣立即晴霽,風雨不興。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取得最后勝利。

說話的!且住。你在前文書中說到,那應龍乃五龍之首,七宿之魁,又分掌天下河伯、雨師,怎地此番風伯雨師皆為蚩尤所用,反來攻擊主人?豈非前后不一,越說越亂?列位看官!非也。咱們前面說過,只因炎黃聯軍與九黎部落相持三年有余,屢戰屢敗,故此炎帝神農氏聯盟中有一些部落臨陣投敵,其中便有兩個部落,一謂共工,一謂夸父。那共工部落首領,便是在人間司掌風伯雨師,以及江神河伯者也。故此雖能興云布雨,卻非女魃對手。盡管如此,黃帝勝利得來,亦是實在不易。先是火災,繼而水患,黎民大受其苦。而冀中大戰勝利之后,旱神女魃因出全力制止大風雨,因而神力大減,不得復上九天,難歸靈宵。應龍參戰以后,也因違背天規不得復上,天上再無執掌作雨者,便使地上連續大旱數年。

于是涿鹿之戰結束,雖以黃炎華夏集團勝利告終,但亦人神皆傷,黎民罹難。黃帝由此進入東夷,匯合鬼神于泰山之上,祈禱上天,請降罪自身,以饒恕天下黎民。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并錆,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清角之樂,悲涼激越。黃帝勝利,蚩尤部落以及風伯、雨師,東方神靈俱都降服,此為一說。然另有一說流傳更廣,是說蚩尤被黃帝擒殺之后,其氏族親屬引部遠赴三苗。正是:只因乏史年久遠,各執一辭復何言!欲問其說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九龙县| 永川市| 鸡西市| 恩平市| 德阳市| 林周县| 东明县| 临清市| 新乡市| 盘锦市| 凌源市| 沿河| 酉阳| 夏河县| 穆棱市| 同德县| 漳州市| 普陀区| 阳高县| 文水县| 隆林| 泰顺县| 溆浦县| 伽师县| 扎赉特旗| 罗定市| 文登市| 定安县| 阿克苏市| 泾川县| 蒙自县| 漠河县| 四子王旗| 广河县| 青铜峡市| 根河市| 定州市| 综艺| 慈溪市| 乐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