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招魂』與『喜慶』——剪紙

剪紙是一種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古老、最常見的一種傳統藝術品。剪紙藝術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鼎盛,尤其在民間,剪紙藝術幾乎應用到了各個領域。剪紙工藝品也是隨處可見,成為美化生活的裝飾品

剪紙在老北京有著深厚的歷史傳說,在過去,是北京女人的女紅必修課之一。

老北京的剪紙主要有三種:窗花、喜花和鞋花。窗花是貼窗戶上的剪紙。以前還沒有玻璃窗的時候,要在窗戶上蒙一層白紙,過年時便更換窗紙并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喜花是婚嫁喜慶時裝點各種器物用品和室內陳設用的剪紙。一般是將剪紙擺襯在茶具、面盆等日用品上,有的貼在梳妝鏡上。鞋花是用作繡花鞋刺繡底樣的剪紙,也是分三種:一種是剪成小團花或小散花,繡在鞋頭,另一種是貼合著鞋面的形狀剪成月牙形,第三種是由鞋頭花的兩端延伸而至鞋幫。

在玻璃普及之前,每家的窗戶都要先糊上白紙,再貼上窗花

宋朝時期,出現了貼于窗上的窗花,也有了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明清時期,貼窗花更是成為家家戶戶過年時必須要進行的一道程序。

每當大人在房門或者是窗戶上貼上紅艷艷的窗花時,春節就來臨了。

這時大街小巷也會有小販背著大包袱邊走邊吆喝:“貓兒狗兒小公雞兒,獅子巴兒狗窗戶花兒……”

北京的工藝向來都是分為宮廷工藝和民間工藝,宮廷講究的是奢華,民間講究的是樸素,但是剪紙卻是跨越了這個界限,每到過年過節,不管是內城還是外城,每家每戶的窗戶上都貼上剪紙窗花。

至于喜花,則是婚禮上必不可少的一種裝飾,無論是皇帝大婚,還是普通百姓成親,喜花都是隨處可見,諸如床鋪、被褥、梳妝臺、臉盆架、花瓶、箱柜、茶壺等,幾乎只要能見到的地方,都有喜花。

關于喜花的來歷,老北京也有一個傳說。以前,在北京城里就有這么一戶人家,靠著剪紙養家糊口。

這戶人家只有兩口人,一個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另一個就是孫女秀女。

祖孫二人相依為命,靠著兩雙巧手維持生計。一把剪刀,幾張紙,經過她們祖孫倆的手便能將飛禽走獸和各色花卉裁剪得活靈活現。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平常過日子,只要是街坊們登門求取,她們總是有求必應。

民國時期賣剪紙的小販

有一次,街坊一個小伙子要娶親,小伙子家窮,怕因為家徒四壁被人退親,只好東求西借。但是,街坊鄰里的家庭狀況幾乎都差不多,即便是借,也借不來什么像樣的東西,小伙子心急如焚。

就在求借無門的時候,秀女登門了。

“這幾日不是要辦喜事嗎?怎么看不見丁點兒的喜慶樣呢?”秀女見小伙子愁眉不展,便上前詢問。

小伙子抬頭見是秀女,皺著眉頭說:“下完聘禮后,家里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沒辦法裝飾房子啊!”

秀女想到自己的荷包也是空空如也,便不敢妄言幫襯,只得安慰道:“唉,咱們這一條胡同,感情處的是比別的胡同好,家境卻是一個不如一個,姑娘家既已收了聘禮,定是知曉了您的家境,也不會太在意那些凡俗禮節的。”

“明兒個,我和奶奶裁幾幅好看的紅喜字送過來,您貼在門上,也算是有點新鮮的顏色助助興。”秀女臨出門時想到了一個主意。

坤寧宮的喜字

秀女回家時,奶奶正倚在窗前剪著一幅龍鳳呈祥,便走上前跟奶奶商量道:“鄰居這幾日要辦喜事,家中沒錢裝飾,我想……”秀女的話沒說完,奶奶笑著抬起頭來,伸手在她額頭上輕輕一敲:“你這鬼丫頭,是不是想把我這幅龍鳳呈祥給送出去啊?”

現在最常見的剪紙之一—雙“喜”字

秀女本沒想送這幅,便笑著說,“您這龍鳳呈祥是人家付過定金的,咱可不能送了人,我再去裁點別的花樣去。”

幸得今日出去多購了些大紅紙,便多裁幾樣出來。

第二日,秀女便將裁好的十幾樣花送了過去。小伙子打開一看,見都是鴛鴦戲水、喜鵲登梅、五谷豐登等吉祥的景兒,十分高興,忙將母親喚了過來,也給秀女道謝,還邀請秀女和她奶奶過來喝喜酒。

小伙子將這些剪紙分別貼在窗上、墻上、門上,鋪在新做的喜被上、放置合巹酒的桌上,頓時,屋內外一片喜氣洋洋。

街坊鄰居都禁不住進門來探個新鮮,更有家中有未出閣p的姑娘或未成家的小伙子的,紛紛表示,家中辦喜事時,也要上秀女家去管祖孫倆討些剪紙新花樣來增添家中的喜慶勁兒。

自此以后,街坊們有姑娘要做新鞋樣的,都要來尋秀女和她奶奶討要鞋樣。有成親的,也來找祖孫倆討要喜花。逢年過節,則是跟她們倆討要窗花。祖孫倆靠著剪紙,靠著街坊鄰居的幫襯,竟也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時至今日,由于家家戶戶都是玻璃窗戶,不再貼窗花;也很少有人自己做鞋,不再需要鞋花;唯有喜花,在婚禮上還可以見得到,但自己動手剪的也很少。剪紙的實用功能幾乎完全沒有了,但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術,卻得到人們的熱捧,散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一種歷久彌新的絕活兒。

花圈舶來史

慈禧出殯時的紙人紙馬

現在葬禮上必不可少的花圈,并不是中國本土產物,而是洋玩意兒,傳來中國也才一百余年。西方在葬禮上使用花圈,可以上溯到古希臘時期。到了近代,從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開始,人們在葬禮上用花圈寄托哀思。但這些花圈是用花朵、樹枝制作的。清朝末年,上海萬國商團中華隊隊員黃勛伯因擒賊而死,萬國商團中華隊的組織者虞洽卿為其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因葬禮是按照英國陣亡士兵的規格來舉辦的,所以葬禮上出現了花圈。這是有史料記載的中國人葬禮上第一次有花圈出現。之后,葬禮上使用花圈便開始流行。后來,花圈與中國傳統的剪紙文化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中國獨有的紙扎花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会理县| 长海县| 临海市| 云林县| 休宁县| 荣成市| 奈曼旗| 扎兰屯市| 五峰| 修武县| 花莲县| 宜川县| 西贡区| 边坝县| 双鸭山市| 肇州县| 云安县| 新营市| 赤峰市| 兰溪市| 博乐市| 德江县| 南漳县| 大同县| 滕州市| 年辖:市辖区| 都匀市| 罗甸县| 津南区| 广丰县| 乐平市| 寿宁县| 阿拉善盟| 永嘉县| 阳信县| 茶陵县| 白玉县| 丰顺县| 道孚县| 若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