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胡同八百年
  • 班宏躍編著
  • 2750字
  • 2021-08-04 10:10:59

“大刀隊”總教官——糧食店街

糧食店街南北走向,北起大柵欄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清時稱糧食夾道,后改稱糧食店。此胡同曾為糧食交易市場,故此得名。

1921年深秋,糧食店街南頭路西的一座五進四合院里,一百多號人分別圍坐在十幾張八仙桌旁。桌上酒菜香味四溢,可這一百多人誰也不愿意先動筷子。

這處四合院便是京城最大的鏢局——會友鏢局所在,今天這頓飯,是會友鏢局的散伙飯。吃了這頓飯,喝了這碗酒,大家就要各奔前程了。

會友鏢局是京城碩果僅存的最后一家鏢局。在此之前的十幾年里,老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鏢局已經都關門了,在清時與會友鏢局同為京城八大鏢局的永興、義合、志成、正興、同興、源順、光興早就歇業了。

鏢局,不知興起于何時,但在明清時期非常興盛。成書于明朝的《金瓶梅》一書中,就多處提到“標行”(即鏢局)。

但是過了今天,京城里就再也不會有鏢局了。

這一百多個彪悍精干的漢子,個個都是好酒之人,平日里酒不離手,但在今天,都覺得手里這酒碗沉重無比,怎么也端不起來。

說起會友鏢局,那可是赫赫有名。鏢局的創始人叫宋彥超,字邁倫,江湖人稱“神拳宋老邁”,自幼受伯父宋奇斌(武庠生)和堂伯父宋奇彪(武舉人)的傳授,學了一身本領。九歲開始練習弓、刀、石、馬、步、箭,二十歲中武舉,后遍游名山大川。有一年,他遇到了三皇炮捶名家喬鶴齡,即投于門下習三皇炮捶拳械。喬鶴齡辭世后,宋彥超閉門三年,深研拳理,獨創“夫子三拱手”絕技。1845年,宋彥超三十多歲時,進京投神機營報效朝廷,由于武功超群,被欽加五品頂戴。

宋彥超在京期間,與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成為莫逆之交,他們注重武德,互授弟子,被人們稱為北京武林中的兩大奇人。宋彥超在京授徒有百人之眾,上有王公大臣,下有販夫走卒,無所不授。

宋彥超后來創立了會友鏢局,取其“以武會友”之意。宋彥超年邁后,回河北老家休養,會友鏢局便由其弟子孫德潤、張殿華、于鑒繼承,專走西北路鏢,人稱“北會友”。這一代鏢師走鏢數十年,從無閃失,威名遠震,深受行商客旅的信任。

會友鏢局的鏢師

進入民國之后,鏢局行業日益衰落,但會友鏢局依舊興盛。會友在北京柜上管事的就有二三十人,此外在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地都設有分號,管事的加上鏢師以及雜役,有一千多人。這時會友鏢局總管事的,也叫“當家的”,是孫一廷,乃是孫德潤的兒子、宋彥超的徒孫。京城人稱他為“孫老四”,鏢局里的人稱他為“孫四掌柜”。1912年曹錕兵變、1917年張勛復辟,大柵欄與珠寶市街都是由孫一廷派會友鏢局的鏢師們把守,街內商民無一受損。其時,京城人都稱頌會友鏢局。

可如今,這一切榮耀都要成為歷史了。

在這群吃散伙飯的人當中,有個叫李堯臣的鏢師,十八歲進了會友鏢局,拜宋彥超嫡侄宋彩臣為師,得到三皇炮捶真傳。此后李堯臣在會友鏢局做了二十八年的鏢師,經歷了擒土匪、為皇室護駕等大事,成為名動京城的“鏢王李”。他還曾為慈禧太后表演過八仙慶壽劍,慈禧太后賜他“長虹”寶劍一柄。京劇武生泰斗楊小樓為演好《安天會》中的齊天大圣,曾向他請教猴拳;梅蘭芳為表演虞姬舞劍,也向他討教劍術。

幾乎半輩子都在會友鏢局度過的李堯臣,強忍住眼淚,端起碗,喝了這碗苦澀的散伙酒。

鏢局解散后,大家伙兒自謀出路。李堯臣也在思考,自己該干點什么呢?最后他想:一人練武可以強身,全家練武可以強族,全民練武可以強國。于是他在天橋水心亭開了一家武術茶館,掛起精武的大旗,出任精武社掌門。這武術茶社,能容納一千多人同時練武。李堯臣在武術茶社擺上十八般兵器,練功不收錢,喝茶只收兩個銅板。

武術茶社一開就是十年。這十年,李堯臣授徒無數,也結識了各路英雄,增長了見識,增強了武藝。直到1932年,駐防察哈爾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二十九軍延請李堯臣做武術教官,請他為抗日事業做貢獻。

二十九軍駐防察哈爾后,軍長宋哲元發下了“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誓言。但二十九軍是雜牌軍,南京政府軍費撥付滯后,士兵裝備落后,遂準備加強訓練士兵的肉搏技能。

宋哲元與屬下佟麟閣、趙登禹等人商量后,決定由佟麟閣出面,延請李堯臣為二十九軍武術總教官,訓練二十九軍士兵刀法。李堯臣自然是義不容辭。該軍原屬馮玉祥創建的西北軍,因為部隊擴充快,槍支彈藥不足,一開始就為部隊士兵配發了大刀。西北軍的大刀,是長柄、寬刃、刀尖傾斜的傳統中國刀,十分利于劈殺。李堯臣根據這種大刀的特點,結合傳統的六合刀法,創編一套“無極刀法”。這刀法,既可以當刀劈,又可作劍刺,簡單易學,實用性強。軍部先由各部隊抽選骨干,組成大刀隊,由李堯臣直接傳授刀法,再由他們傳給全軍官兵。

中排左二是李堯臣

1933年年初,長城抗戰打響,日軍一路南下,占領了河北遵化長城上的一個重要關隘——喜峰口。幾天后的一個夜晚,皓月當空,時任第三十七師第一〇九旅旅長的趙登禹親率五百大刀隊將士,潛入日軍軍營。先扔了一通手榴彈,再用大刀砍殺,日軍措手不及,很多人稀里糊涂地就做了刀下之鬼。日軍其他部隊紛紛增援,但因為是夜間,飛機大炮都不起作用,而日軍的刺刀,完全不敵大刀隊手中的大刀。這一戰,李堯臣身先士卒,與將士一起手刃敵人數百人。最后,大刀隊燒毀了日軍的輜重糧草,炸毀了繳獲的火炮和裝甲車,在后續部隊的掩護下順利撤出了戰場。喜峰口戰斗大獲全勝,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

后來,作曲家麥新在創作抗日歌曲時,首先想到了這場戰斗,于是創作了一首鼓舞全國人民士氣的經典歌曲《大刀進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日本軍隊對二十九軍的大刀極為恐懼,甚至發明了一種可笑的鐵圍脖。就是用一塊半月形的鐵片,用鉚釘鉚在鋼盔上,戴上鋼盔時,就可以圍在后脖子上面,據說可以防御大刀砍頭。在幾年后的“七七事變”中,就有不少日軍配備了鐵圍脖。不過因為實戰效果不佳而淪為了笑柄。

日軍侵占北京后,李堯臣隱姓埋名避禍于護國寺,授徒時經常教導徒弟們不能忘了二十九軍將士之慷慨激昂。1941年,由于叛徒出賣,李堯臣不幸被捕,被迫與日本武士武田熙當眾比武,輕松獲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李堯臣曾任全國武協委員、北京市武協理事,多次應邀擔任武術比賽裁判長。1973年,最后一代“鏢王”“大刀隊”總教官李堯臣去世,享年九十八歲。

糧食店街國營第十旅館

第十旅館側影

糧食店街國營第十旅館坐落在糧食店街的盡頭。這座旅店整棟建筑占地有七百多平方米,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兩層,面闊七間,平面呈“日”字形。立面是青磚清水墻,腰檐上有小垂花頭雕飾。正中大門,門頭之上,老招牌“通新客棧”四個大字印刻石上。大門兩側,方窗依次排開,窗邊線腳略做雕飾。步入樓中,透亮的天井、朱紅的柱子、寬敞的庭院。這家旅館,就在會友鏢局的舊址。會友鏢局歇業后,這里便被改建成一家客棧,名字叫“通新客棧”。1956年公私合營,這里便成為糧食店街國營第十旅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蕴县| 安远县| 汉川市| 丹棱县| 洛川县| 长治县| 闻喜县| 清徐县| 东城区| 孝义市| 抚宁县| 玉屏| 乌鲁木齐县| 邵武市| 岱山县| 琼中| 确山县| 车致| 喀什市| 蕉岭县| 东台市| 九龙城区| 隆回县| 峨山| 贵阳市| 宁安市| 鄂州市| 汽车| 宁南县| 翼城县| 电白县| 双江| 黑水县| 牡丹江市| 临泽县| 本溪| 泰兴市| 聊城市| 麻城市| 莱西市|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