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在春秋與戰國之間

自秦穆公死后,秦國的影響力一落千丈。在東方諸侯眼中,秦就是一個野蠻未開化的國度。故而此期的史料,對秦國的記載十分簡略,主要集中在秦與晉的戰爭及外交上,對于秦國內政,幾乎不提。

不能否認的是,秦國仍然是一個軍事大國。

能夠與天下霸主晉國對抗數十年,沒有一點本事可不行。

秦景公在位共四十年,于公元前537年去世,秦哀公即位。由于晉國內亂不止,無暇理會秦國,兩國倒是和平了幾十年。晉國衰落的同時,南方霸主楚國也走向衰落,天下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東方老大諸侯齊國以及新興諸侯吳國強勢崛起,特別是吳國,在一代雄君吳王闔閭的統治下,騰飛于東南,成為楚國的勁敵。

公元前506年,吳國兵團在名將伍子胥、孫武等人的指揮下,千里大躍進,搗破楚國郢都,鞭尸楚平王,曾強大一時的楚國幾遭滅亡的命運。

有一個人從楚國郢都逃了出來,他舉目四望,天下之大,能拯救楚國的,只有秦國了。他懷抱著一顆復國之心,拖著疲憊之軀,堅毅前行。他日夜行走,腳板裂開了,咬牙堅持,膝蓋骨磨損過度,撕下衣裳裹住,憑著頑強的意志力,來到了秦國。

他就是楚國名臣申包胥。

秦與楚是戰略同盟,也有聯姻。楚國有難,秦國理應出手相救。不過,秦與楚結盟只是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晉國,如今秦晉關系緩和了,秦楚關系相對便疏遠了。兩國雖有聯姻,但秦國卻有難言之恥。

原來被伍子胥鞭尸的楚平王干過一件十分荒唐的事,讓秦哀公蒙羞。二十年前,楚平王曾經派使者到秦國,為太子找個秦國老婆。秦哀公挑了一名漂亮的公室女子,送往楚國。楚平王一看這個未來的兒媳非常漂亮,竟然自己霸占了,兒媳變成妃子。這件事,不僅導致楚國太子叛逃,伍子胥出走,也讓秦哀公相當沒面子。

當申包胥哭訴楚國的遭遇時,秦哀公無動于衷,懶得理睬。

秦哀公假惺惺地安慰他幾句,就退朝去了。申包胥還站在殿內,不肯退下。左右拉他,他也不走,沒辦法,只好任由他站在大殿上。申包胥靠著墻,越想越傷心,國破家亡,自己竟無能為力,心里一片茫然,最后禁不住大哭。

這一哭,不得了,哭了七天七夜。

不僅哭,還絕食,飯也不吃,覺也不睡。

您還別說,哭也是一大本事,有時能發揮巨大作用。

這宮殿本是君主辦公之所,被申包胥霸占著,還哭個沒完沒了,還怎么辦公?秦哀公沒辦法,又出來見申包胥。

這幾天申包胥除了哭之外,心里也在琢磨一個事:要如何才能說動秦哀公呢?老是低三下四求人,人家也未必愿意幫忙。如今晉國國內亂得不得了,秦國高枕無憂,并不需要楚國幫忙,楚國就算滅亡了,對秦國有什么損失呢?很顯然,要說服秦哀公出兵,就要點明其中的利與害。

想明白了這點,申包胥便對秦哀公說:“吳國乃是夷邦,貪婪無度,如果與貴國為鄰,勢必成為大患。趁現在吳國還未完全占領楚國,貴國若能出兵拯救,楚國將世代事奉秦君?!?

秦國是要挑楚國為鄰呢,還是要挑吳國為鄰呢?楚國作為鄰居,兩國幾十年來關系融洽,兵戈不舞。吳國呢?正處于瘋狂擴張期,若吞并楚國,實力將超越晉國而成為天下第一強國,況且吳國擁有闔閭這樣獰猛梟鷙的曠世雄君,有孫武這個千年不遇的軍事奇才以及伍子胥這樣謀略超群的名將。若吳滅楚,對秦國絕對是多了一個強橫的對手。

秦哀公怦然心動。

只要楚國存在,吳國再厲害,也打不到秦國。

秦哀公思忖片刻,說道:“你且回去休息吧,容寡人考慮考慮?!?

申包胥一聽急了,叩首道:“國王流亡于草莽之間,沒有安身之地,我作為臣子,哪敢安心地休息呢?”

秦哀公為之動容,不禁吟起《無衣》詩,這首詩是這樣寫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意思很明顯,秦國要出兵了。

沒想到哇,被視為蠻夷的秦國人,居然也能附庸風雅。

申包胥一聽,急忙跪倒在地,向秦哀公磕了九個響頭,餓了七天七夜的他已經虛弱到了極點,再也挺不住了,暈倒在大廳之上……

秦哀公派大將子蒲、子虎率五百輛戰車馳援楚國。

秦軍入楚后,與楚國將領公子期的抵抗力量會師,進攻吳國人控制的沂地。

狡猾的秦國人還是耍了些心計,他們不愿意打頭陣,便對公子期說:“我們不了解吳國人的戰法?!惫悠诿靼?,秦國人把硬仗先留給楚國人,他沒有怨言,畢竟這里是楚國,楚國人理所當然要為國家而浴血奮戰。

公子期的軍隊率先對吳軍發起進攻,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率軍迎戰,兩支軍隊正殺得難解難分時,秦軍參戰了!以兇猛剽悍著稱的秦國軍隊,突然出現在吳軍的側翼,五百輛戰車掀起漫天塵埃。夫概大驚失色,這時吳軍頂不住了,開始后撤。

秦、楚聯軍乘勝追擊,大獲全勝。

倘若不是兩個外在因素削弱了吳國的力量,秦軍能否打敗吳軍收復楚地,是很有疑問的。

第一個因素,越國趁吳軍主力在楚,突然出兵進攻吳國本土,后方吃緊,這對前線作戰的吳國軍隊十分不利。

第二個因素,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見闔閭留楚不歸吳國,就悄悄回到吳國,自立為王,舉兵作亂。闔閭大為震驚,他將楚國的戰事托付給伍子胥、孫武、伯嚭等人,自己率主力殺回吳國。闔閭一走,滯留在楚國的吳軍力量大大削弱了。

秦、楚聯軍乘機奔襲唐國。唐國是吳國的盟友,小國寡民,焉能抵擋得住虎狼之師,很快便被滅掉,吳國失去了一條臂膀。

唐國被滅后,秦、楚聯軍大舉南下,直逼郢都,仍然是楚軍打頭陣,秦軍做策應。伍子胥、孫武等人率軍在雍澨迎戰楚國軍團,盡管吳軍在人數上處于劣勢,憑著伍子胥、孫武高超的指揮技術,吳軍還是贏得了一場勝利。

然而,這并沒有改變吳軍被動的局面。

隨后趕到的秦國兵團,兵強馬壯,是一支生力軍。即使兵圣在此,也無法扭轉戰局,吳軍終于被打敗了。

雙方各敗一場,旗鼓相當,仍在雍澨一線對峙。楚軍將領子西采用火攻戰術,逼近吳軍。再往后退,就是楚都郢城了,是固守郢城,還是放棄呢?

伍子胥說:“楚國人雖然打敗了我們,可是我實力并未受到重創?!?

他仍想同秦、楚聯軍再決死戰。

孫武反對說:“我們西破強楚,逐楚王,掘平王墓,割戮其尸,這已經足夠了。”

敵強我弱,伍子胥沉思后說:“自有霸業以來,從來沒有哪個臣子能夠這樣報仇雪恨,我們可以走了,沒有什么遺憾了?!?

吳軍放棄固守郢城,撤退回國。

救援楚國一戰,是秦國在春秋末期參加的最重要的一次戰爭。沒有秦國人的慷慨相助,楚國的版圖恐怕已經被吳王闔閭輕輕抹掉了。縱觀整個春秋史,秦國盡管文化落后,但是比較樸實,講信用、重承諾。從秦穆公扶助重耳到秦哀公救援楚國,都可以看出這一點。

秦穆公之后的幾個君主,還想著向東發展,只是被晉國教訓幾次后學乖了,老老實實待在自家地盤。再往后的君主,早把當年秦穆公的理想拋到九霄云外了。正好這時晉國、楚國都走向衰落,秦國也樂得享受和平的陽光。

公元前500年,秦哀公去世。接下來的兩任君主,秦惠公與秦悼公,總計在位二十四年,無所事事,史料不留只言片語。

秦厲共公上臺時,正是公元前476年,這一年也是春秋時代的結束,戰國時代的大幕已緩緩拉開。

與前兩任君主相比,秦厲共公是比較有作為的,他在位時間長達三十四年,其間最大的成就便是繼續討伐戎人。

在中國歷史上,只要中原政權強有力,外部蠻族便歸附,而當中原政權勢力衰微時,蠻族便乘機興起,這幾乎成了一種規律。以晉國為霸主的中原政治體系崩潰后,戎人勢力卷土重來。

秦厲共公十六年(前461),秦國沿著黃河修筑防御濠溝,出動兩萬人馬,討伐盤踞于大荔(今陜西大荔)的戎人。秦軍勢如破竹,直搗其王城。

此役是華夏族與戎人新一輪戰爭的開始。在秦滅大荔后的四年(前457),秦國再攻綿諸(今甘肅天水東)戎人。與此同時,晉國趙襄子滅代戎,吞并其地。秦厲共公三十三年(前444),秦國再度出兵進攻戎人中最強的義渠國,俘虜義渠王。同年,晉國韓、魏二氏共同消滅伊河、洛河之間的戎人。

在這場保衛華夏的戰爭中,秦、晉兩國都取得驕人的戰績。長期與華夏為敵的戎人被迫遠遁,自此中原不再有大的戎患。這也是秦國為保衛中原文明所作出的貢獻。

秦厲共公在位期間,中國發生的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便是三家分晉。晉國長期實行六卿制,到了春秋末期,由于內亂頻頻,各卿家互相傾軋仇殺,六卿制蛻變為四卿制。公元前453年,四卿中的趙、韓、魏三氏聯合起來,消滅勢力最強的知氏,瓜分其地。晉國君主已全然被架空,國家落入各自為政的三卿手中,便是后來趙、魏、韓三國的雛形。這一變局,對未來的歷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晉國的分裂,對秦國既是喜,也是憂。

喜的是晉國一分為三,力量自然就分散了,不再是當年那只威風凜凜的大老虎。憂的是分裂后的趙、韓、魏三家,都迫不急待地要擴張自己的勢力。特別是雄才大略的魏文侯,他野心勃勃,麾下謀臣云集,名將群星閃爍,早把進攻的目標鎖定在秦國了。

秦國能否頂得住這雷霆霹靂一擊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区。| 清新县| 博湖县| 海南省| 东至县| 永川市| 武强县| 安多县| 涿州市| 金华市| 武冈市| 衡阳市| 天等县| 灵宝市| 宜宾市| 镇远县| 浙江省| 安吉县| 大连市| 凌源市| 定日县| 博客| 和静县| 泗阳县| 商水县| 望城县| 井陉县| 大竹县| 遂平县| 萝北县| 本溪市| 图木舒克市| 安平县| 晋州市| 锦屏县| 兴安县| 建瓯市| 福贡县| 江永县|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