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企業家
- 起航一九九四
- 墻上饞貓
- 2055字
- 2021-08-08 09:57:01
張達先和楊裕互相推讓的時候,樣機下線的消息已經擴散出去。
粵省的工資水平本來就高,裕達雖然剛成立不到一年,但是因為效益不錯的關系,給工人開出的工資比粵省平均工資高出不少。
工人的觀點很樸實,能讓他們掙錢的工廠就是好工廠,好工廠就能產生歸屬感。
也許普通工人不太明白從代工廠轉型為自有品牌電子廠的意義,但是不意味著他們不關注這些。
車間外面的工人越聚越多,張達先干脆大手一揮,所有人都進來,一起分享這榮光時刻。
畫面首先出現的是一片藍幕,然后裕達影碟機的圖片跳出,接著是機器讀碟聲音,自動進入到影片播放,流暢的電影畫面意味著裕達影碟機研制成功。
李來山為首的三位工程師很激動,三只手同時放上了影碟機,像是撫摸自己的孩子一樣撫摸著它。
因為他們是這臺影碟機研制成功的最大功臣,更因為他們三個月日以繼夜的努力獲得了回報。這種因付出而收獲的情感甚至超越了因成功帶來的喜悅。
張達先眼含熱淚,不但是三個月來投入的大量資金獲得了回報,更是一個代工廠在他的經營下成為一家擁有自主品牌的電子企業。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以樣機的成本計算,每臺影碟機為他帶來的毛利將要超過代工費十倍百倍。巨額的利潤漲幅才是商人的最高追求。
楊裕帶頭鼓掌,熱烈的掌聲陸續響起,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淹沒了所有的聲音,經久不息。
胡志彪眼熱的看著這一切,可惜他只能帶著另一臺樣品默默退出,因為這里不是他的主場。
掌聲稍弱的時候,張達先拿著一個擴音器大聲喊道:“這個月所有人的績效上漲三成,技術員獎金同樣上漲三成。”
又是一波掌聲響起,而且外面的人群越聚越多,張達先干脆讓工廠暫時停工,把大家到召集到廠區空地集合,因為他還有一個重磅消息需要宣布。
走上臨時搭建的主席臺,張達先看著臺下漸漸安靜的人群,這才發現,原來他的企業規模已經這么大了,突然感受到肩頭上沉甸甸的壓力。
“本著裕達電子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從下個月開始,本企業將與全體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依法為大家繳納養老保險金。”
張達先話音剛落,好不容易停下的掌聲再次熱烈起來,不但是掌聲,還也震天響的歡呼聲。
情緒是可以互相感染的,聽到這些歡呼聲,張達先也感到極大的觸動,似乎不能再稱呼自己為商人了,而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
其實不應該叫養老保險,真正的名字應該是社會保險,九五年的時候沒有一金,五險合并稱呼為社會保險,但是為了能讓大家聽懂,張達先還是用養老保險來代稱。
其實繳納養老保險的建議,楊裕在年初時候就跟他討論過,不過那時候張達先不以為意,前段時間也找張達先聊過,并且提出塑造品牌的概念,張達先也是看在巨額利潤的面子上,勉強同意的。
直到剛才工人歡呼的時候,張達先也受到觸動,想起一句名言,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所以自己算是發達了嗎?
想起楊裕,他去哪了,挺好找的,主席臺下最冷靜那個就是他。
張達先朝楊裕走去,嘆了口氣。“少年老成是好事,但是你好像有點過頭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到你情緒激烈的樣子。”
楊裕把耳邊的電話放下,“那不是還有筆錢在日島飄著嗎,剛跟李懌蓉通過電話,商城那邊開始預熱了,說起來,這次咱們把經銷商甩開的做法也很大膽啊。”
張達先也是無奈,要供貨商他有,作為一個代工廠,他要經銷商干嘛,“會不會太早了,咱們雖然有月產萬臺的生產線,但畢竟是初建,需要磨合改進,三個月內只能少量出貨,達到計劃產量起碼還要半年的時間。”
饑餓營銷而已,在這個時空就是他楊裕的了,“沒事,有多少合格產品就給多少,沒了就是已售罄,吊著他們的胃口。好處是正式上市初期就會有一個銷售峰值,壞處嘛,這批顧客會對產品有嚴苛的質量要求。”
這也是張達先擔心的地方,“產品線試運行的時候品控方面很難把握,產品良莠不齊是正常情況,難道把它們全部銷毀嗎?”
“那樣多浪費啊,既然知道問題出在哪,咱們可以來一波反向操作啊。”楊裕早有腹稿,“我們把話說在明處,這批貨可能會有瑕疵。”
不等張達先說話,接著道:“然后給顧客承諾,一年內產品出現問題,只換不修,等我們新品出來,再出一個以舊換新的活動終結,如果操作的好,說不定還能多賣一臺。
我給你分析一下,影碟機不大運輸方便,而且只換不修,只需要承擔少量運費,不用承擔額外成本。不到一年的新機器,修一修拆一拆都好處理,最主要的是,我們用少量的支出,給消費者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甚至能充當商品運營過程中的宣傳素材。”
宣傳素材可不是楊裕隨便說的,海爾砸冰箱的故事上了多少軟文,恐怕數都數不清。
那天開會的事對張達先來說,過了也就過了,本來就是一個企業應該承擔的責任,這沒什么好多說的,讓他沒想到的事,那天之后,工廠的工人勞動熱情高漲,各項進度大大提前。
這些日子以來,張達先每天都笑呵呵的,“所以我給他們買養老保險也是筆賺錢的買賣對吧。”
對于這個得了便宜還想賣乖的家伙,楊裕不太想搭理他,原本預計三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進度提前一個月。
只是苦了楊裕,四海家電的營銷計劃本來就是他在做,剛剛做好的計劃因為生產進度的提前,需要進行大幅度的修改,偏偏是他一個人做的,改也只能他一個人改。
最可恨的是,這幾天張達先沒什么事,每天都要過來念叨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