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篇 顯 真

第一章 楊朱即陽子居

第一節(jié) 陽、楊二字之混用

今存《列子》一書,出魏晉人依托,久有定論。故《莊子·寓言篇》之陽子居,偽《列子·黃帝篇》竟作楊朱,足見竄改之痕跡顯然矣。然自來有疑陽子居為非即楊朱者,則又非也。陽子居確即楊朱,姬、漢載籍具在,無可疑義,但當(dāng)首先了知者,則古人以陽、楊二字混用不分也。如次:

(1)莊子

《應(yīng)帝王篇》:陽子居

《駢拇篇》:楊、墨

《胠篋篇》:楊、墨

《天地篇》:楊、墨

《徐無鬼篇》:儒、墨、楊、秉

《山木篇》:陽子

《寓言篇》:陽子居

(2)孟子

《滕文公篇》:楊朱、楊氏

《盡心篇》:楊子

(3)荀子

《王霸篇》:楊朱

(4)韓子(《韓非子》)

《說林上篇》:楊子

《說林下篇》:楊朱

《八說篇》:楊朱

(5)《呂氏春秋》(《呂覽》)

《不二篇》:陽生

(6)《淮南子》

《俶真篇》:墨、楊、申、商《氾論篇》:楊子

《說林篇》:楊子

(7)枚乘

《七發(fā)》:楊朱

(8)楊雄

《羽獵賦》:陽朱

就中《莊子·山木篇》之陽子,《韓子·說林上篇》已作楊子,此陽、楊二字混用不分之證一。《孟子·盡心篇》之楊朱,《呂覽·不二篇》作陽生,高誘注:“引《孟子》,亦作陽子。”或易《孟子》原文,或高氏所見《孟子》本不同,均無不可,此陽、楊二字混用不分之證二。古書多數(shù)作楊朱,而楊子云《羽獵賦》忽作陽朱,尤為奇特,此陽、楊二字混用不分之證三。以上猶就楊朱本人而有陽、楊異文之不同也。尚有《孟子·滕文公篇》之陽虎,而《鹽鐵論·地廣篇》竟引作楊子。“文·八年”《左氏傳》之解揚(yáng),《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作解楊,《漢書·古今人表》作解陽,此亦皆古書陽、楊二字混用不分之證也。大抵古人姓名,于六書本屬假借,所謂“本無其字,依聲托事”,故往往隨聲流轉(zhuǎn),初無一定之用字。況陽、楊同從易得聲,系同聲通用字,更屬不生問題。豈若今世人曾經(jīng)科舉時(shí)代之功令,意以為人姓名必一點(diǎn)一畫不許輕易增損者哉?

或曰,然則《莊子》一書之中,亦何以陽、楊異文不同也。則應(yīng)之曰,古人文例,亦不若后世科舉時(shí)代之功令文字也。不但一書之中,可以前后用字不一律,雖一篇之中亦可以前后用字不一律也。關(guān)于人姓名,其記載似宜從嚴(yán)格矣。然《逍遙游篇》之宋榮子,即《天下篇》之宋钘,何以一人而榮、钘異文?《天地篇》之被衣,即《知北游篇》之披衣(《釋文》一本如是),何以一人而被、披異文?《大宗師篇》《外物篇》之務(wù)光,即《讓王篇》之瞀光,何以一人而務(wù)、瞀異文?此皆《莊子》一書中之人姓名異文也。其他古書中之如此者,不一而足。是以筦子之即管子,孫卿子之即荀子,雖吾人習(xí)見之以人名為書名者,猶且有異文。則又何病于楊朱一人而乃有陽、楊異文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昌市| 禹城市| 建湖县| 福清市| 曲水县| 台安县| 鸡泽县| 镇江市| 缙云县| 新和县| 镇康县| 华宁县| 剑阁县| 云南省| 安顺市| 鸡东县| 五常市| 景谷| 西吉县| 和龙市| 武平县| 铁力市| 开江县| 罗源县| 凤翔县| 丰城市| 绵竹市| 东阿县| 英吉沙县| 汶川县| 成武县| 昔阳县| 中江县| 甘南县| 莱芜市| 马公市| 平乐县| 迁西县| 嘉禾县| 山丹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