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典·哲學時代》編委會

主 編:馬東峰

執行主編:李艷潔

編 委:王欽剛 華 亮 王 潔 周大力 河紅聯 劉立蘋 王晶瑾 馬 達

墨學十論序

余自乙丑春,為孫仲容先生定本《墨子間詁》作《補正》。丙寅春,遂為無錫國學館諸生講《墨子》。以定本《間詁》為課本,輔以《補正》,擇要講論焉。秋,上海大夏大學復以講《墨子》見委,余亦既授之如前法矣。復懼兩校生徒,徒沉溺于章句,而不能通其條貫,明其得失也。故再為之分題講論,凡共十篇,名曰《墨學十論》。既畢業,乃為之序其首曰:烏虖!淮南王其知之矣。其《泰族篇》曰:“神農之初作琴也,以歸神。及其淫也,反其天心。王念孫云:“此文本作神農之初作琴也,以歸神杜淫,反其天心。及其衰也,流而不反,淫而好色,至于亡國。”柱按:王說改字太多,今不從。夔之初作樂也,皆合六律,以通八風。及其衰也,以沉湎淫康,至于滅亡。蒼頡之初作書也,以辯治百官,領理萬民。及其衰也,為奸刻偽書,以解有罪,以殺不辜。湯之初作囿也,以奉宗廟鮮犒之具,簡士卒習射御,以戒不虞。及其衰也,馳騁獵射,以奪民時,以罷民力。”節錄原文。原作“罷民之力”,今從王念孫校正。然則由淮南之說觀之,天下事殆未有為之而無流弊者矣。然此皆順人之性,因時之宜而為之者,其流弊猶不能免。況乎意有所矯,詞有所激者,又烏能無弊乎?諸子之學,皆意有所矯,詞有所激者也。孔子曰:“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蓋自有文周之禮樂,其末也繁文褥禮,奸詐巧飾之弊生。孔子則欲順而導之,教之于正者也,故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又曰:“吾從周。”老子則不然,欲矯其弊而去之者也,故曰:“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詐偽。”又曰:“服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竽。”其詞蓋稍激矣。然猶不能勝天子之文弊也。于是墨子上覽儒者之弊,下承老子之激,作為《非儒》《非樂》《節葬》《尚同》以矯之。其立名益偏,詞益激矣。然猶未能勝天下也。弊之又極,一激而為韓非,再激而為李斯。于是《非儒》之甚,激而為秦之焚書坑儒。《尚同》之甚,激而為秦之愚黔首,滅諸侯。然而《非樂》《節用》之甚,不能激使秦之去其阿房也。《節葬》之甚,不能激使秦之損其驪山也。《非攻》之甚,不能激使秦之去其侵略也。《兼愛》之甚,而不能激使秦之減其殺戮也。何也?凡矯枉者必過于正;過正之甚,勢不至于折不止。諸子者,皆矯枉之過于正者也。矯之過正,則不免流于激,而不知其弊即已伏于所矯所激之中矣。何也?人情莫不易于責人,而難于責己。矯之激

之之甚,則求諸己者未行,而責于人者已先為天下禍矣。此墨子之《非儒》《尚同》所以能收效于秦,而《非樂》《非攻》《兼愛》《節用》《節葬》之說,所以無救于秦與六國也。秦既滅六國,于是乎周末文弊之害除,而儒墨亦同歸于盡矣。此矯枉過正而至于折之效也。然未幾而秦亦與之俱亡。至漢而儒術復盛,百家既衰,而隨時抑揚,違離道本,以嘩世取寵之惑儒,又充滿天下矣。吾獨且奈何哉!此今之學者,所以提倡墨學,蓋欲以矯之之意與?然吾愿其勿為之太甚,勿過于正而流于激也。故今之所論,絕不敢有溢美溢惡之言。是則區區防弊之微意,愿與學者共勉之者也。有心觀世變者幸毋忽諸!

十有五年十一月

北流陳柱柱尊序于上海大夏大學

凡 例

一:本書依俞樾《群經平議》例,《墨子》正文高一格寫。

一:本書略仿《群經平議》例,凡訂正舊注或疏明之者,時節錄舊注原文于前,然后列案語于后。

一:凡所補正,均加“柱按”二字,以別于舊注。

一:舊注所引姓名,除首次外,余皆省稱姓,有同姓者不省。依原例也。補正所引,則概稱姓名以省記憶。

一:本書卷數,悉依孫氏《間詁》。惟卷十《經》與《經說》,卷帙繁多,則仿段玉裁《說文注》于第十一篇上分為一二之例,于《經》上及《經說》上為十之上,《經》下及《經說》下為十之下。

一:《間詁經篇》止以旁行之文附于篇末,篇中章句一仍舊觀,未易研誦,其失已于序文言之矣。茲特依旁行為注,既復《墨經》之舊,且便學者之觀。

一:《間詁》經與說分,未便觀覽。茲特移說就經,以便學者。變亂之罪,所不敢辭。然移傳就經,古來正多其例。

一:《經》上下、《經說》上下、《大取》《小取》,自苦其難讀,本書解釋特詳,幾于無句不釋,閱者無譏其冗焉。

一:自《備城門》以下,諸篇多言守城之事。事關器具,尤難訓詁。惟桐城吳汝綸、湘潭王闿運、常寧尹桐陽多所闡發,最足以匡孫氏之不逮,故本書采錄尤多。

一:本書于諸家之說,凡足以為參考之資者,均多采入。時或特加辯正,其不加辯正者,亦未必即以為是。惟學者慎思焉。至于所錄諸本文字異同亦然。

一:《間詁》所引自經子諸部,以王念孫《墨子雜志》、張惠言《墨子經說解》、蘇時學《墨子刊誤》等均據原書細校;其余如《群書治要》《北堂書鈔》之類,凡孫氏所漏,亦力為搜捕。

一:校補《間詁》,余與瑞安李笠實不謀而合。李書刊布較早,余書寫錄始于十四年春而李書刊布在十四年二月。本書亦略為補采。其以嘉靖本較墨子及以聚珍本《間詁》較定本,均與余同;然或有為柱所漏略,而于李書得之者,亦必書明李說,以明不敢攘美。

一:《墨子間詁》,有初印聚珍本,有木版定本,有商務印書館景定聚珍本與定本,其內容之不同,孫氏已自言之矣。即其文字,亦時有或異。大抵定本訛脫比聚珍本為多。至于景印本,又比定本加誤。如《七患篇》“此皆具不備之罪也”,“具”字以形似,訛作“其”。由此觀之,凡景本書籍,亦有不可盡信者矣。本書以定本為主,既以聚珍本正定本,然其聚珍本及景本有誤者,亦兼訂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柳州市| 梁山县| 图片| 丰宁| 仁化县| 临颍县| 漳平市| 股票| 莫力| 武隆县| 德惠市| 抚顺市| 沙雅县| 德化县| 屏边| 云浮市| 河东区| 石河子市| 定陶县| 额尔古纳市| 深水埗区| 榕江县| 皮山县| 运城市| 九江县| 礼泉县| 井冈山市| 察隅县| 屏东市| 永年县| 休宁县| 黄陵县| 玛多县| 乳源| 新化县| 西吉县| 军事| 乌兰察布市| 宁国市| 昔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