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宋史
- 唐俑
- 2474字
- 2021-07-22 14:36:41
忽必烈本想放了文天祥,為何又反悔了?
01
景炎三年(1278),在廣東潮州堅持抗元的文天祥,正和士兵們在一個名叫五坡嶺的地方吃飯,元軍大將張弘范率軍突然“從天而降”,士兵們丟下吃的,飛快地鉆進草叢中躲藏起來。打算逃走的文天祥卻慢了一步,被元軍千戶王惟義抓了。
想必文天祥早就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不然身上也不會一直帶著自殺用的龍腦。當元軍突然出現在眼前,他急忙取出龍腦吞下,卻沒有死成,失效的藥物使他成了俘虜。
被押送到潮陽后,元軍帶文天祥去見張弘范。張弘范左右命他行跪拜禮,文天祥堅決不拜,反而令張弘范肅然起敬,用賓客之禮相待。
張弘范把文天祥帶到崖山,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抗元名將,民族英雄,與陸秀夫、文天祥并稱“宋末三杰”)。
在文天祥眼里,國家就是父母。他說他未能保衛父母,已經對不起父母了,怎么能勸別人背叛父母呢?
張弘范多次強迫文天祥給張世杰寫信,文天祥便寫了一首詩“交差”,這就是那首名垂千古的《過零丁洋》。
當張弘范看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竟然笑了,然后把這首詩作為藏品收藏起來。
第二年,宋元之間最后的決戰在崖山海面爆發,宋軍全軍覆滅,南宋亡。
在元軍的慶功宴上,張弘范勸文天祥投降,許諾說如果你聽我的,到時候至少給你個宰相當當。文天祥說既然國破家亡,我只求速死,不想茍且偷生。
02
在被押往燕京的路上,文天祥再一次試圖自殺,絕食八天未死。
實事求是地說,到達燕京的頭一天,蒙古人對文天祥還是不錯的,還把他安排在賓館里,“侍員殷勤、陳設奢豪”。如今的總統套房也不過如此。
文天祥卻徹夜無眠,坐了一個晚上,一直坐到天亮,然后被移送兵馬司。
那時候,不少南宋官員已經降元,忽必烈多次在他們當中挑選人才。
一個叫王積翁的人極力向忽必烈推薦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人當中的NO.1,他的治國才能無人能及,正是咱們大元需要的人才。
在歷史上,王積翁被定論為“賣國奸臣”,既無才又無風骨,卻精通權謀,最懂“良禽擇木而棲”的道理。所以原為福建制置使的他,早在1276年十一月元軍大兵壓境、南宋眼看不行之時,主動獻出福建的地圖和戶籍,降了蒙古人,還打敗了進攻他的淮軍,被蒙古人授為福建道宣撫副使。后來他又被授為刑部尚書,1280年擢戶部尚書。
王積翁推薦了文天祥,忽必烈說,既然如此,你就去傳達我的旨意,勸他投降。
文天祥的回答是:“國家亡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只能以死報國?!?/p>
但他話鋒一轉,說:“假如我能得到釋放,回故鄉做個道士,今后以出家人的身份給你們做個顧問,還可以考慮,但要我做你們的官,萬萬不能。”
王積翁很理解文天祥的心情,既然是忠臣,當然在這方面不能與他們這些賣身求榮之輩看齊,他自己雖然做了可恥的賣國賊,但卻很佩服文天祥的節操,想保住文天祥的性命。
03
據《宋史·卷四百一十八·列傳第一百七十七》記載,王積翁產生救文天祥的想法后,就約上降元的謝昌元等十個原宋官,一起請忽必烈放了文天祥,滿足他回故鄉做道士的心愿。
《宋史》還記載,在長達三年的時間里,忽必烈逐漸了解了文天祥的為人,明白他鐵骨錚錚,一生不事二主,想要他屈服是不可能的,便“與宰相釋之”。
也就是說,忽必烈已有釋放文天祥之心,并且還和宰相討論過這件事,但后來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為什么會這樣?
使事情發生逆轉的,是一個叫留夢炎的家伙,他一句話就使忽必烈“回心轉意”了。
“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若是把文天祥放出去,他又在江南號召人民抗元,將置我等十人于何地?
經留夢炎力勸,1283年一月九日,忽必烈殺了文天祥。
400多年后,清朝乾隆皇帝想起這段歷史,說過這樣一段話:“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為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以降元?!?/p>
乾隆的意思是說,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算“上等人”,而次一等的,有才無才都不要緊,但必須有德??墒撬瓮鲋畷r,一些有才的,比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之輩,都賣國求榮降元了。言外之意是,這些有才無德的,連次等人都算不上。
乾隆提到的這個留夢炎,也就是本文講述的這個留夢炎,實際上才是殺害文天祥的真正兇手。
留夢炎這個名字,雖然一般人不是很熟悉,但知道這個人和他這段黑歷史的,莫不想食其肉寢其皮。這人不但比大名鼎鼎的賣國賊秦檜更招人恨,到了明朝,他干過的壞事還遺害不淺,后代被朝廷禁止參加科舉考試。
而在明代理學大家孔天胤眼里,留夢炎這個南宋左丞相、蒙元丞相,是兩宋歷史上“最寡廉鮮恥之徒”,說他是浙江人的恥辱——兩浙有留夢炎,兩浙之羞也。
04
留夢炎,浙江衢州人,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狀元,當過宗正少卿、秘閣修撰、福建提舉、吏部右侍郎、累官宣奉大夫、端明殿學士。
與之前提到的那個精通權術的王積翁相比,留夢炎的特點是為人奸詐,見風使舵。不然,他也不會有受命于危難之時的臨事退縮。
1275年,南宋朝廷任命留夢炎為同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右丞相兼樞密使,總督諸路軍馬。朝廷如此看重他,是希望他為抗元做貢獻,但他竟然裝病在家,讓朝廷另請高明。
如此貪生怕死,把太后都激怒了。太后親自來到他家去“請”,他才答應出任左丞相,但不久就投降了蒙古人。
當時身處抗元前線的文天祥,得知消息后悲憤地寫道:
悠悠成敗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終。
金馬勝游成舊雨,銅駝遺恨付西風。
黑頭爾自夸江總,冷齒人能說褚公。
龍首黃扉真一夢,夢回何面見江東。
詩是專門為留夢炎這種無恥之徒寫的,充滿了譏諷和厭惡。
也許在那時,留夢炎就恨不得活剮了文天祥。
留夢炎之所以被后人稱為“宋末第一敗類”,除了他是直接導致文天祥被殺害的罪魁禍首,還在于投降元朝被委以重任(最后官至丞相)后,他幫元朝招降了一大批宋臣,成為這幫人的“帶頭大哥”,心甘情愿為虎作倀。
有意思的是,元朝官修的《宋史》卻未給他單獨立傳,可以說是相當的諷刺了。
這說明這種人的丑惡行徑,連他們“自己人”都相當地鄙夷。
與此相反的是,《宋史》不僅有文天祥的傳,元人還對他大加贊揚,稱他為偉人,是宋朝進士的楷模。
留夢炎雖然最終病死家中,算得上壽終正寢,其臭名卻永載史冊。直到明朝他仍在發揮余毒,把自己的子孫后代害得不淺。凡是他的正宗后代,朝廷都不準參加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