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宋史
- 唐俑
- 1946字
- 2021-07-22 14:36:44
一信殺二將
01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說的是小說《三國演義》里面的一個著名的苦肉計,在赤壁之戰中,面對有備而來的80萬曹軍,吳國大都督周瑜的部下、老將軍黃蓋自告奮勇,用苦肉計把曹操派來的奸細蔣干騙了,使曹操上當。他詐降曹操后火燒曹營,最后打敗了曹操,讓吳國在赤壁之戰中獲勝。
黃蓋老將軍史上確有其人,他是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君主,善于練兵,不但他本人勇猛善戰,他的部隊也同樣勇猛善戰。
然而,黃蓋雖然的確使用過詐降之計,并成功地使曹操上當,但他似乎沒用過苦肉計,前面說到的橋段多半是小說的杜撰。關于他提出“火燒赤壁”的奇策,《三國志·周瑜傳》及《資治通鑒》都僅有這樣的記載:黃蓋認為,“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然后他給曹操寫了一封詐降信,信中說,“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然顧天下事有大勢,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解耳。今日歸命,是其實計。瑜所督領,自易摧破。交鋒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然后曹操接到信就上當了,就這么簡單。
黃蓋是否用過苦肉計,姑且存疑。咱們現在要講的,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一個苦肉計,而且取得了成功。使用者僅憑一封書信,就除掉了對方最重要的兩員大將,最后對方連仗都不敢打了,被迫求和。
02
這個苦肉計發生在北宋慶歷年間,被記錄在一本名叫《治世經典》的書里。
眾所周知,當時中國的版圖上,除了北宋,北邊還有一個強大的遼國,西北部也有一個實力很強的國家,名叫西夏。
西夏的老大名叫李元昊,他有兩個心腹大將,號為野利王和天都王。西夏國的精兵基本上都由他們統率,如果弄死他們,就能給西夏造成巨大的損失。
產生這個念頭的人名叫種世衡,是北宋的守邊大將,也是當時的名將。他決定讓一個名叫王嵩的人來完成這個任務。
王嵩本是一個和尚,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種世衡覺得他“堅貞樸實可用”,便“假借出師作戰的名義,以殺賊有功報告帥府”,上表請授王嵩一個名叫三班借職(武臣職官)的官職。事情辦妥之后,種世衡又為他置辦家里所需的一切,甚至連居室里的家具等等,都辦得妥妥帖帖。
然而,正當王嵩“慨然感恩”之際,種世衡卻找了個借口,對他一頓毒打,打完后還把他捆了十多天。然后他才異常嚴肅地對王嵩說:“現在我要交給你一項任務,這個任務極其重要,在執行的過程中,你面對的要比你剛才所挨的打更讓你痛苦。你能經受住這個考驗,并且保守秘密嗎?”
王嵩含淚答應后,種世衡立即動筆,寫了一封《送野利書》,用膏蠟密封后,嚴密地縫進王嵩的衣服里,再三叮囑:“不到最后關頭,堅決不能泄露秘密,最后關頭不得不泄露時,一定要說你有負恩人,無法完成將軍交辦的事情了,切記!切記!”
叮囑完王嵩,種世衡又畫了一只烏龜,和一小包棗一起交給王嵩,命他到了那邊,先把畫和棗交給野利王。
棗龜者,早歸也。
03
當王嵩把棗龜送到野利王手里,野利王叫他把信也拿出來,王嵩卻裝糊涂:信?什么信?沒有!野利王冷笑一聲:“怎么可能沒有信?你既然不肯拿出來,那就等著挨揍吧!”然后他給李元昊寫信,把這件事向李元昊做了匯報。
李元昊便同時把王嵩和野利王召去,親自問王嵩書信在哪里,王嵩仍然堅稱沒有什么信。
既然不識時務,那就打吧,狠狠地打,直打得皮開肉綻,王嵩依然一口咬定沒有什么信。
李元昊沒耐心了,一聲大喝:“拉出去砍了!”
是時候了!當他被一左一右架住胳膊拖到外面,才高聲大叫:“完了完了,貧僧就要死于非命了!死倒不怕,可惜無法完成將軍交給我的事情了!將軍啊,我辜負了您的恩惠,辜負了您的恩惠?。 ?/p>
行刑之人一聽,立即追問原因,王嵩這才把僧衣解開,取出書信交給對方。
04
西夏人把王嵩安排到館舍后,便派了一個人假冒野利王的使者,去北宋見種世衡。
種世衡懷疑這個人很可能是李元昊的人,沒有馬上接見。碰巧活捉了幾個西夏兵,種世衡便讓那幾個西夏兵“偷看”使者,西夏兵竟然連他們的名字都知道,使者果然是李元昊的人!
明知是李元昊的人,種世衡卻把他們當作野利王的人,讓他們回去告訴野利王:盡管放心地來投降,這邊已經做好了迎接他的準備。
李元昊的人回去一匯報,意圖“投降北宋”的野利王立即被殺。
成功借刀殺掉對方一員大將,種世衡并不滿足,他的目的是兩個王“都得死”,不能讓天都王獨活。于是種世衡又在邊境上設祭,同時祭奠野利王和天都王,刻在木板上的祭文,簡單記述了二王有意歸降宋朝的心愿,表達了對他們功敗垂成的遺憾。
西夏的士兵得到了那塊木板,獻給李元昊后,李元昊一聲嘆息:既然你也有心投宋,那你也去死吧!
當戰爭再度爆發時,李元昊才幡然醒悟中了北宋的反間計,可他殺掉了兩員心腹大將,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統兵之人,便只好向北宋請求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