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青少年都應該讀的中國歷史故事:清朝
- 朱燕
- 996字
- 2021-07-22 14:36:12
反間之計
公元1629年,皇太極親自率領八旗軍隊避開山海關,繞道內蒙古進攻北京。袁崇煥這時已經是兵部尚書了,他當時正在山海關巡視。突然聽說皇太極進攻北京,便連忙帶領九千騎兵,日夜兼程去保衛北京。
一直在遼東活動的后金軍突然殺到北京郊外,明朝上下震動不已,崇禎帝更是擔心自己的皇位不保。幸好袁崇煥及時趕到,并和后金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使北京轉危為安。
崇禎帝親自召見袁崇煥,并慰勞了他一番。可是這時,朝廷里傳出一些謠言,說這次后金軍能夠繞道攻打北京就是袁崇煥引進來的,這背后說不定有什么大陰謀。
崇禎帝本就是一個多疑的人,聽了這些謠言,他便對袁崇煥懷疑起來。恰好,一個被金兵俘虜后又成功逃回來的太監向崇禎帝告密,說袁崇煥和皇太極勾結,里應外合,要出賣大明朝。

崇禎帝驚呆了,他還指望著袁崇煥保衛北京呢,若真是這樣,那自己的龍椅不就要換人坐了嗎?于是,他立刻把袁崇煥召進宮里,讓錦衣衛把袁崇煥關進了大牢。
原來,這是皇太極設下的一個局,他故意讓兩個后金士兵在關押那個太監的牢房門口聊天,聊的內容就是白天后金軍戰敗的事情。
崇禎帝對于袁崇煥“賣國”的行為十分憤怒,不管袁崇煥如何辯解,他都堅持要殺掉袁崇煥,并且采用的刑罰是凌遲處死。
皇太極用計謀殺了自己的殺父仇人袁崇煥,同時也除去了阻礙自己進軍中原的一只大老虎。而對于明朝來說,失去了袁崇煥,就如同失去了長城的庇佑,明朝滅亡也就成了定數。
相關鏈接:
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君
崇禎帝是明朝最后一個皇帝,也就是亡國之君。但是也有史學家認為,他的一生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從他個人來看,他非常勤奮,每天雞叫就起,深夜還不睡。整日忙于處理朝政,宮中很少舉行宴樂之事。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就白了頭發,可見他為國事是多么的操心。
但是,崇禎帝的經歷也證明了,要做一個好皇帝,只有勤奮是不夠的。崇禎帝十多歲登基,登基之初就面臨魏忠賢把持朝政。好不容易在東林黨文官集團的支持下消滅了閹黨,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力膨脹。所以他執政期間,一方面要依靠文官,一方面又痛恨文官。
當時外有后金虎視眈眈,內有農民起義軍四處舉事,朝中還有大臣作對。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禎帝就養成了多疑的性子。他在十七年里換了十一個刑部尚書和五十個內閣大學士,使得許多有志之士不肯踏入仕途。
無人可用,崇禎帝只好又重用太監,從而加劇了國內矛盾,最終推動明王朝走向了末路。崇禎帝是有心強國,卻最終導致了滅國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