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青少年都應該讀的中國歷史故事:明朝
- 王曉琪
- 607字
- 2021-07-22 14:39:00
天災的魔咒
洪武年末,山東就像被施了魔咒一樣,災難不斷。公元1398年六月,山東的張秋河決口,洪水倒灌,毀掉了萬畝良田,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僅僅幾個月,就將十年的軍屯糧消耗殆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膠東又發生了百年難遇的地震,地震引發了大規模的海嘯,使得澇災更加嚴重。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7),堆積的尸體導致瘟疫爆發。朝廷派眾多的醫生前往山東救治災民,歷時三個月,才將疫情控制住。
百姓還沒有從災難中喘過氣來,山東驟降大雪,將剛剛建好的賑災房都壓倒了,凍死百姓幾千人。山東負責救災的布政司累得口吐鮮血,哭著向皇帝說:“不知道我造了什么孽,才使山東受此大災。”說罷就要自刎謝罪,被太監攔住了。
苦難的一年終于過去了,百姓都期望第二年能夠轉危為安。誰知又發生了旱災,一滴雨水都沒下。這次朝廷也拿不出賑災糧了,而此時又爆發了“靖難之役”,主戰場就在山東,這一戰就是三年,路邊白骨累累,慘不忍睹。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人們本以為情況會緩和,然而朱棣遠征蒙古、擊退韃靼鐵騎,都是從山東征用的民夫。
除了征兵之外,朱棣居然在這種滿目瘡痍的情況下還將山東作為招待外賓的旅游勝地。當時鄭和下西洋,帶回了一批仰慕中國文化的海外史官,他們對儒家文化非常敬畏,因此提出請求,想參觀“孔孟之鄉”——山東。朱棣為了面子,不得不讓他們來。山東百姓在食不果腹的情況下,還要裝出知書達理的樣子。
這一系列的天災人禍使山東百姓求生不得,忍無可忍,終于爆發了大規模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