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青少年都應該讀的中國歷史故事:明朝
- 王曉琪
- 508字
- 2021-07-22 14:38:57
才華橫溢、謙虛低調(diào)
公元1360年,朱元璋聘請劉基、章溢、葉琛和宋濂做“五經(jīng)”師。后來朱元璋即位,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朱標講經(jīng)。宋濂學識淵博,教太子也是游刃有余,對太子時時以禮規(guī)勸。太子虛心接受,稱宋濂為師傅。不久,宋濂升官至侍講學士,負責起草誥文。宋濂的文章一流,寫起誥文來也是得心應手,能將皇帝的意思表達得清楚明白,對朝政的上行下效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朝有一位大臣叫茹太素,奏章寫了一萬多字。朱元璋看了十分不樂意,對旁人說:“你看看人家宋濂寫的文章,言簡意賅。這個茹太素長篇大論,是嫌我不夠忙嗎?”宋濂聽說朱元璋生氣了,便對他說:“大臣的奏章雖然字多了一點,但是句句發(fā)自肺腑,只是因為為國家社稷著想,才寫了這么多。”
宋濂為官時寫了不少書,有《周禮集說》《潛溪集》《浦陽人物記》《蘿山集》《孝經(jīng)新說》等。這些文章不僅在明朝備受推崇,在高麗、安南、日本等國也流傳甚廣。
除了著書以外,宋濂對佛道也頗有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認為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運行規(guī)律,他把這種規(guī)律叫作“理”,這種唯心主義的思想既可以說是對宋代心學的繼承,也可以說是對舊觀念的顛覆。等到理論成熟之后,宋濂開始著書立說,將自己的思想傳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