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便是這般敢作敢為,你有預定的目標便是拼了命也要去爭取。為了愛情漠視了親情,這是否正確,糾結埋怨,不知所措亦是叛遞期的真實寫照。周末下午一點時,我看到同學發的動態,他們在烏蒙古鎮聽課,紫鵑也在,我執意要外出,父親要我給一個理由,我的父親因為我成績下降了就不許我出去玩,想遏制住我的病根。可越是這樣,我覺得越憤怒。父親槍先堵在了門口,我作沖撞姿勢,父親沒有讓開的意思,一個回身拉住我,讓我后卻。我聽到父親那時喘著粗氣,看到他的臉上爬滿了皺紋,便是這般讓我不忍直視,我僅僅只是非常不理解我父親為什么阻止我,按理說我沒告訴過他我在追女生啊。細心的讀者發現,博澤并未提及過母親,他的母親長期在遠方工作,緊靠父親賺的錢供養著他的生活,照顧起居,我深刻的記得父親最后無力地說了一句:不許去。我時值年少氣盛,哪有大人那般“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如此的憂郁。我把父親丟在那里,我清楚知道他會心痛,他會感受到雖然在這里卻也沒用,我依舊不聽他的話。甚至于,在最后掙扎時,我說了一句:我不要你管。無知的孩子啊,你可知曉,這是對父母心血地一次墥擊,簡直毫無親情,我以親情傷害他,他從未抱怨,抹抹額角汗水,每次工作都提前完工,只為早點回來守護我,我卻是這般地身向榆關那畔行……可憐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