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打群架
- 九品十八級:帶個手機混明末
- 封他號
- 2091字
- 2021-07-31 11:45:53
至于武器方面就,50把雁翎刀,這是最基本配置的。
是楞頭青那個時代留下的,楞頭青花了幾個月時間,廢了好大力氣才弄到的!
基本上都是旁邊的衛所,跟當兵的偷偷買的。
還有15個弓手,8個大小頭目拿的兵器就是五花八門了。
青山左良玉的是兩把刀,黑面神李晟是一把狼牙棒,二田的就是豬八戒的釘耙。
朱豪在網上買了一套全新的警用器械,穿上新防刺服,武裝帶一扎。
對講機、手銬,還有電警棍,往腰間一掛,外面軍大衣一披,整個兒有點流氓大佬的氣氛。
帶著一百幾十號隨從家丁,打著明亮的火把,龍行虎步之下來到了稅課司大門前。
叫黑臉家丁頭目李晟去敲稅課司緊閉的大門,敲不開,那就還用腳踹。
踹不開。
左良玉發火了,4個魁梧有力的漢子,拎著“木質撞門”,錘咣當幾聲,就把木板門撞開了。
二田等人沖了進去
沖進門里的10個家丁,都拿著衙門里面的火棍,兜頭一頓一陣亂劈。
稅課司的護院,當即就打倒了兩三個,還有的坐的地上嚎啕大哭,還有的從后院翻墻逃離稅課司,使得稅課司一陣雞飛狗跳。
躲在門木板門后的那些稅課司里的稅丁們,有的尖叫著離開,有的快快速速找了一個隱蔽的場所藏了起來。
最次等的馬上蹲了下來,捂著耳朵,背對著朱豪他們,顯然是有經驗嘛。
這是抓捕逃犯的味道啊!
看樣子以前楞頭青沒少修理他們。
朱豪很詫異,看著眼前的一切,稅課司的稅丁們完全沒有盛世凌人的架勢,估計是這幾個月,應該是給青山左良玉和李晟他們打怕了。
朱豪也不愿進稅課司的大門就在門口吸著‘趙志勇’送的水煙。
一臉恐慌的小吏何遠,低頭小跑了過來,然后跪下,說田公公有請朱豪到內堂喝茶。
朱豪重生以后是萬分小心,至于什么內堂喝茶,能免就免了,萬一是什么,‘白虎堂’樂子可就過大了。
所以,朱豪就是一副,敵不動我不動的架勢,非要,田公公出來見自己。
趁著王公公還沒來,如果田公公不出來見他,那他就打得那幫稅丁們求爹爹告奶奶。
拖了一會兒田公公還沒出來,王承恩王公公就到了稅課司大門前,實際上王公公早就到了,他在一處水街拐角處,留心著稅課司和朱豪的人。
這件事只道,天都放光了,吃早餐的時候,福東海這小胖子才偷偷跟朱豪講。
朱豪吃的油條,喝著肉粥,只是聽著沒有出聲,心里面全麻翻了娘。
心里暗暗嘀咕,閹人最不可信,最會耍心眼。
王公公瞅見要打架了,心里好生期待!
結果,架沒打起來,他看到的,只有朱豪那個楞頭青,囂張跋扈,一統韓莊到架勢。
滿意的點點頭,這就對了嘛!這種小地方哪還藏著猛虎成龍。
在王公公看來,這個楞頭青,會一點小聰明,聽說武功倒是高強的很。
今日見到囂張跋扈的架勢,成不了什么氣候,就是京城里大混混。
王公公倒是對朱豪家丁的衣服很感興趣,綠色的軍大衣看著就厚實。
王承恩是做過功課的,知道朱豪跟田公公因什么才起的矛盾。
當下又叫出田公公,當著朱豪的面,又假惺惺去訓斥了田公公,然后以和稀泥,態勢就暫緩下來了。
朱豪在前世的時候,在城管隊的時候也是和稀泥的老手了,這也就是騙騙十八九歲的楞頭青了,也好讓楞頭青的怒火消減。
然后王公公,為了田公公著想,說話間就分走朱豪的一半家丁,趕到船上監督扛銀子去了。
王公公親自帶隊,去了有一陣子功夫了,田公公和朱豪站在大倉銀庫門口張望。
吞云吐霧抽水煙朱豪武力值頗高,韓莊又是他的主場,此時田公公站到一邊,哆哆嗦嗦的,在風中凌亂。
三更天了運河的風吹過忽覺冰冷爽朗,三更在子時,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
這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個時辰。這無疑是一夜中最為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
而傳說中的鬼,便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了。
現在的碼頭死一般靜,突然間邊上的船燈火通明,隨之而來的就是人聲鼎沸。
這是開始搬運銀兩了。
稅廠靠近乙字棧道,因為封航了,運河的船只大批集中五個棧道停靠,形成各種市場。
人多了需求也多,茶樓酒店、小旅館、小飯店林立。福字碼頭上的官船、漕船、貢船、渡船來來往往,頻繁出入。
抽著水煙的,朱豪其實是弄不明白偌大的大明帝國,在短短的十幾年里就滅亡了,真是匪夷所思了!
要說,這幫宦官對于崇禎皇帝老兒,那是忠心耿耿啊!
就憑著他們的辦事態度和辦事效率,就比,以往的官員要好。
比如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權宦,大太監魏忠賢在天啟年間可謂是權傾一時,不僅在朝野上下拉幫結黨,形成了強大的閹黨集團。
甚至還自稱“九千歲”,離皇帝的“萬歲”僅僅差一千歲而已。
以至于崇禎后期,大明帝國頓時風雨飄搖。
在此危局之下,明末宦官頭子曹化淳卻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公然為權宦魏忠賢鳴不平。
當然宦官貪財這肯定的,都說宦官誤事,但也,不至于整的大明王朝,覆滅吧!
重生于明朝的朱豪直到一年之后,在明朝的立足了腳,接觸到了很多以前的朱豪想不明白的事,或者是搞不懂的事。
朱豪一邊吸收的,明朝的知識體系,一邊又跟上輩子的體系做的對。
一半年以后,才還要弄明白,明白經過一個明朝完整的稅收過程,才知道原因所在,明代的稅收過低,農業稅低,商業稅更低。
明代在各府設立稅課司,縣設立稅課局,并在各交通要道設立關廠,征收商稅,稅率為1/30。
崇禎二年,據山東布政使與內監揭報,山東各地的商稅歲額為:濟南府商稅銀10000兩;濟寧府稅廠商稅銀37350兩。
濟寧府稅廠商稅銀37350兩明面上才有40000兩不到的銀子,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