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漕糧
- 九品十八級:帶個手機混明末
- 封他號
- 2059字
- 2021-07-20 11:35:14
“給你暖爐,這個銅板你收好,去買個熱氣騰騰的面食吃,暖暖身子。”
朱豪就松開了小乞丐的手,直起腰來,然后對著來福低聲吩咐。
“鎮里面和碼頭上的乞丐每人送兩個燒餅,還有燒幾鍋粥,快去。”
左良玉站在不遠處,看著他們兩人,拔出短刀娃的下巴磕,一副青皮的揍相。
小乞丐,抬起頭,瞟了一眼左良玉,有快速的往右邊看朱豪。
左手握著銅板右手,右手握著暖爐的暖爐,碰到了朱豪的笑瞇瞇的目光,立即低下頭把銅板和暖爐抱在胸前。
人高馬大的朱豪,難堪的盹了一下,突然間猛的回頭。
“青山,別嚇唬孩子,走吧!我們先去和順茶號。”
朱豪一幫眾人爬眾人爬上碼頭的九十九級臺階,沿著一條青石板路。
一直向前走,拐個彎,和順茶號就剛好在福字碼頭兩百米處韓莊最繁華的街上。
和順茶號和大鳳酒樓都在同一條街,是一個在路頭,一個在路尾,福字街是一條3四米米多寬的青石板大路。
和順茶號是朱豪花了不多的銀子盤下來的茶號,真正的幕后老板是朱豪,母親的大表哥梁城只是明面上的老板。
歷代治吏以明朝最為嚴酷《明律》明確規定四品以上的官員禁止經商,貪污者要被扒皮示眾,可是,歷代官員經商之盛、家財之富,又以明代為最。
特別是嘉靖年間之后,此風已不可遏,據吳晗的考證,“從親王到勛爵、官僚士大夫都經營商業。
而且官愈大,作買賣愈多愈大,十六世紀中期的這種現象,是過去所沒有過的”。
而明末,從天啟年自崇禎年,更加越演越烈。
不一會兒工夫眾人來到了和順茶號,朱豪站在和順茶號的店鋪前,覺得和順茶號很有歷史感有些年頭了。
青瓦灰墻,飛檐斗拱,朱漆的大門向里面開著,兩丈高的門楣上用正楷寫的四個鎏金的大字:和順茶號。
門口鋪著青石板的地壩,在朱豪的記憶中,前樓有兩百多方,后院連的三路水街。
水街的水壩上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韓莊永平義倉,整齊地排列著。
韓莊永平義倉說是韓莊老百姓的義倉,實際上庫存量大部分給朱豪和糧食商人占用了。
就在這時,一個體態臃腫的大胖子,從內堂飛快的跑了大門口,一邊還直嚷嚷:“就知道三爺今天下午準回來!”
這個胖子身體太胖,跑的越快,身體一顛一顛的,像個大車輪在地上滾動,甚是滑稽。
福東海,是老管家福伯的侄子,年紀和朱豪一樣大,對算學很精通。
跟著朱豪的和順的大掌柜學習做生意,實際上他是監督,是朱豪的左膀右臂。
胖子的身后還跟著五六個人賬房下人,這么冷的天胖子滿頭大汗,幾步竄到朱豪的身邊。
臉上興奮的跟盛開的花骨朵一樣,低聲在朱豪的耳邊講。
“三爺,發了發了,短命鬼趙十八前天晚上,掛了,運到的永平倉庫房的五萬石,我還沒簽收,成了無主之物,大掌柜不敢定奪,就等三爺回來拿主意!”
“五萬石!”
朱豪心里頭瞬間盤算著,一石米該有多重。
朱豪隱約記得,明朝的一石米約重150多斤。這個斤不是現在500克的斤,而是大約600克的一斤,那一石米大約在92-94KG左右。
五萬石,大概,五千噸!好大的數目啊!
朱豪飛速的算了一下,5萬石,夠韓莊1萬多人吃一年的了。
當然明朝的時候,老百姓肚子里沒油水,飯量肯定都是爆表的。
旁邊的胖子又繼續小聲說:
“徐州廣運倉出來的漕運20萬石,運到韓莊,上面叫我們的漂沒了8萬石,趙十八的廣壽倉運去3萬石,剩下的5萬石就近擱在韓莊永平倉還沒有簽收裝船。
而且趙十八在三十里地沙溝鎮的廣壽倉,昨晚給匪徒強盜搶劫一空,著火了,附近的那些賤民把偌大的廣壽倉哄搶一空,一片狼藉啊!三爺,我們要不要……”
朱豪心思了幾秒鐘,徐州廣運倉,漂沒啊!這幫挖大明江山的蛀蟲啊!不過三爺我喜歡!
現在是太平日子,但崇禎二年過后即將進入一個兵荒馬亂年月,誰管得了誰!招兵買馬,有錢有shi就是大爺!”
而,徐州的廣運倉,是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定都南京,并派兵北征,攻占大都,改名北平府,永樂元年(1403年)臘月,升北平為北京,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
此后東南區的糧食由運河輸入京師供官、軍食用。由于淮安、徐州、德州、臨清水路暢達,故漕糧先集中于這四個地方,然后漕運北京。
淮安、徐州、德州、臨清作為明朝征收貢糧設于運河沿途的四個轉運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后人為“明代四大漕運糧倉”。
漂沒”本指運輸過程中運輸的貨物被風浪卷走,或船只沉沒而造成的損失。
駐扎在邊境的明軍,所有的軍餉,糧草,都是由所在地的上級糧草官負責押送。
而明朝卻是一個崇文抑武的時代,那時候軍人地位很低,文官視士兵如奴隸和罪犯。
押送糧草的過程中,一般由上級的文官派人押送軍餉,糧草,甚至于護甲,兵刃這樣的東西都由文官派人押送。
于是便有了漂沒這一說,具體點就是送十到八,或者送十到六,都是可以理解的。
通俗點就是一萬兩銀子,實際上到軍營的只有八千兩至六千兩,其他的兩千兩到四千兩,文官就以漂沒為借口。
就是說,這些東西路上遇到意外,損失掉了,沒了。實際上其中的絕大部分是被貪污了。
漂沒不僅僅存在于邊關,在大運河漕運中,存在更為驚人的漂沒。
大運河漕運中的漂沒,通常比實際到達北京的數量還要多二三倍。
“三爺,到義倉看了一下“
胖子砸吧砸吧嘴,低聲說道:“從徐州發來的漕糧,全部都是,“白糧”可是很好賣的!”
漕糧的征收,有五種花樣,一種叫“正兌”,直接運到京城十三倉交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