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系統架構設計與邊緣計算(原書第2版)
- (美)佩里·利
- 797字
- 2021-07-20 11:12:15
2.4 第三部分——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使非傳統計算能力接近數據源。盡管嵌入式系統已經存在于設備中近40年,但邊緣計算已不僅僅是用于顯示溫度的簡單8位微控制器或模數轉換器電路。隨著連接對象的數量和用例的復雜性在行業中不斷增加,邊緣計算試圖解決關鍵問題。例如,在物聯網領域,我們需要以下內容:
- 積累來自多個傳感器的數據,并提供互聯網入口。
- 解決關鍵安全情況下的實時響應,例如遠程手術或自動駕駛場景。
- 可以管理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如視頻數據甚至視頻流)處理的解決方案,以節省通過無線運營商和云提供商傳輸數據的成本。
邊緣計算也是分層次的,我們會研究5G基礎設施、多接入邊緣計算和霧計算。
我們將仔細研究硬件、操作系統、機械和功率,這是架構師必須為不同的邊緣系統考慮的。例如,架構師可能需要一個能滿足成本和功率要求的系統,但可能會放棄一些處理能力。其他設計可能需要極強的適應性和恢復性,因為邊緣計算機可能處于非常偏遠的地區,基本上需要自我管理。
為了將傳感器的數據橋接到互聯網上,我們需要兩種技術:網關路由器和支持基于IP的協議,旨在提高效率。本部分探討了PAN網絡上的傳感器與Internet橋接的邊緣的路由器技術的作用。路由器的作用在保護、管理和引導數據方面尤為重要。邊緣路由器對底層網狀網絡進行協調和監控,并對數據質量進行平衡和平整。數據的私有化和安全也是至關重要的。第三部分將探討路由器在創建虛擬專用網絡、虛擬局域網和軟件定義廣域網中的作用。實際上一個邊緣路由器所服務的節點可能有數千個,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可以作為云的延伸,正如我們將在第11章中的那樣。
本部分繼續介紹節點、路由器和云之間物聯網通信中使用的協議。物聯網已經使用新的協議,而不是幾十年來使用的傳統HTTP和SNMP類型的消息傳遞。物聯網數據需要高效、功耗感知和低時延的協議,這些協議可以在云內和云外輕松引導和保護數據。本部分探討了諸如普適性MQTT,以及AMPQ和CoAP等協議,并舉例說明它們的使用和效率。
推薦閱讀
- Learning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12 Dynamic Access Control
- Django+Vue.js商城項目實戰
- LabVIEW Graphical Programming Cookbook
- PHP+MySQL網站開發技術項目式教程(第2版)
- Blockly創意趣味編程
- Python數據可視化之Matplotlib與Pyecharts實戰
- 焊接機器人系統操作、編程與維護
- Python機器學習算法: 原理、實現與案例
- 搞定J2EE: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詳解與典型案例
- Python從入門到精通
-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Windows 7+Office 2010)(IC3)
- Getting Started with Web Components
- Java編程指南:語法基礎、面向對象、函數式編程與項目實戰
- Mastering ArcGIS Server Development with JavaScript
- 軟件再工程:優化現有軟件系統的方法與最佳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