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群星閃耀時
- (奧地利)斯·茨威格
- 1925字
- 2021-07-20 16:45:59
危在眼前
1451年2月5日,一位密使給在小亞細亞的穆拉德[1]蘇丹的長子,二十一歲的穆罕默德[2]帶去密信,信中說,他的父親業已駕崩。這位既奸詐狡猾又堅毅果斷的君侯不向他的大臣和謀士透露一絲風聲,便選擇了他最為神駿的良駒,一躍而上,揚鞭縱馬,一口氣飛馳一百二十里,直達博斯普魯斯海峽,立即渡海,抵達歐洲海岸的加利波利。到了那里,才向他的忠誠心腹披露他父王崩殂的噩耗。為了從一開頭就粉碎其他任何人提出登上寶座的要求,他集結了一支精銳部隊,帶領他們前往亞德里亞諾帕爾。在那里他果然被確認為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無人提出異議。他執政后的第一件事情就表現出了他行事果決,毫無顧忌。為了預先清除和他同一個血脈的任何競爭者,他派人將他未成年的弟弟溺死在浴池里,隨即又使雇來殺人的兇手緊接著被害者之后命喪黃泉——這件事也證明了這個蘇丹早有預謀,為人狡猾,心狠手辣。
這位年紀輕輕、性情暴烈、渴求榮譽的穆罕默德二世接替了性情較為沉穩的穆拉德登基,成為土耳其人的蘇丹。這一消息傳來,使拜占庭驚恐萬狀。因為通過數以百計的探子得到消息,這個野心勃勃的年輕蘇丹,發誓要占領這座舊日世界的首都。盡管年輕,他日日夜夜運籌帷幄,對他這項貢獻畢生精力的宏偉計劃進行戰略思考。與此同時,各種報告也眾口一詞講述這位新任的地位尊貴的國君武功蓋世無雙,外交機敏過人。穆罕默德二世兼有雙重特性,既虔誠又殘忍,富有激情又陰險兇狠,學識淵博,酷愛藝術,能用拉丁文閱讀愷撒的作品和羅馬人的傳記,同時又野蠻成性,殺人如麻。這位蘇丹長著一雙清秀憂郁的眼睛和一只尖利逼人的鸚鵡鼻子,工作起來不知疲倦,沖鋒陷陣大膽無畏,處理外交事務毫無顧忌,所有這些危險的力量集中體現在同一個思想:步祖父巴雅采特[3]和父王穆拉德的后塵。兩位先王第一次讓歐洲領教了新興的土耳其民族軍事上的優勢,而他則要以實際行動超越他們。他的首次一搏,大家知道,也都感到,乃是直指拜占庭,那君士坦丁大帝和尤斯蒂尼安大帝[4]皇冠上殘留的最后一枚璀璨的寶石。
這枚寶石的確沒有任何屏障地暴露在他那堅定強勁的鐵拳面前,近在咫尺,唾手可得。拜占庭帝國,亦即東羅馬帝國,當年幅員包括整個世界,從波斯直達阿爾卑斯山,又涉及亞洲的沙漠地帶,是個世界帝國,縱馬奔馳幾個月,好幾個月都難以抵達帝國的另一邊境,如今只消步行就可以在三小時之內毫不費勁地走完全國。往日的那個拜占庭帝國,如今可憐見地只剩下一個沒有軀干的腦袋,沒有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之城,古老的拜占庭帝國。即便是這個拜占庭,也只剩下一部分,今天的斯坦堡(Stambul)屬于皇帝,屬于東羅馬帝國皇帝,而戛拉塔(Galata)已經落在熱那亞人手中,城墻外面的其他土地已盡在土耳其人的掌握之中。最后一位拜占庭皇帝統治下的帝國只有巴掌那么大小的一塊,也就是環城的城墻包圍之中的教堂、皇宮和鱗次櫛比的房屋,人們稱之為拜占庭。它已經遭受過十字軍東征將士一次徹底的洗劫,黑死病又奪去了無數的生命;由于持續不斷地抵御游牧民族的騷擾,國力消耗殆盡;又因為民族紛爭和宗教爭端而四分五裂。這座城市無法創建一支人馬,也無法顯出男子漢的勇氣,來單憑自己的力量抵抗像章魚手臂似的從四面八方伸出的緊緊圍住拜占庭的敵人。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德拉戛色斯[5]的紫袍是由輕風制成,他的皇冠乃是命運的游戲;正因拜占庭已被土耳其人團團圍住,由于千百年共同的文化,這個拜占庭城對于整個西方世界便顯得神圣,對歐洲而言,它才是榮譽的象征。只有當基督教世界聯合起來,共同保護在東方的這個業已衰敗不堪的最后堡壘時,這座索菲亞大教堂還能繼續成為一座基督教的教堂,東羅馬基督教的最后一座,同時也是最美麗的一座教堂。
君士坦丁立刻認識到危險逼人。盡管穆罕默德二世發表了許多和平言論,君士坦丁仍然懷著可以理解的驚懼,一而再地派遣信使前往意大利去見教皇,前往威尼斯、熱那亞,讓他們派遣戰艦和士兵前來增援。但是羅馬猶豫不決,威尼斯也毫無動靜。因為在東方和西方的教會之間,還一直存在著一個難以逾越的古老的神學上的分歧。希臘教會憎恨羅馬教會。希臘的大主教拒絕承認羅馬教皇是基督教的最高牧人[6];盡管面對土耳其人的威脅,在費拉拉和佛羅倫薩舉行的兩次最高宗教會議上,早已做出兩個教會合二為一的決定,并且為此答應幫助拜占庭抵御土耳其人。但是等到對拜占庭的威脅不再有燃眉之急,希臘的宗教會議便拒絕讓條約生效;現在,穆罕默德二世成了蘇丹,憂患意識才戰勝了東正教的冥頑不化。拜占庭在向羅馬緊急求援之際,又發出態度軟化的信息。于是若干戰艦立即裝備起來,滿載士兵和軍火,教皇的使節乘坐其中一艘,一同揚帆啟航,以便莊嚴顯示西方世界兩大教會和解修好已經實現,以此昭告全世界,誰若進攻拜占庭,便是向統一的基督教世界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