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李伯淵奇節(jié)傳[1]

居一北渡河,常欲作《李伯淵傳》。既少暇[2],且未詳其事,竊有待焉[3]。歲戊申夏[4],臥病相州[5],俄故人僧洞然過客舍[6],因語及曏壬辰之變之后之事[7],始悉伯淵誅崔立之所自[8]。蓋惠安長老恩公有力焉[9]

初京城荒殘[10],恩公徙居皇建院。一日莫夜[11],侍者入告曰:“有戎衣腰金符者[12],醉墮馬門外,從者不能起,或致寇[13],吾得無累乎?”令視之,識(shí)者謂總帥李伯淵也。使扶詣方丈憩[14]。俟其醒,語之曰:“當(dāng)此大喪亂,公何心嗜酒如是?生為男子,與其徒沉溺于亂世,曷若立身后不朽之榮名哉?”伯淵矍然[15],若有契于衷者見于色。黎明乃召同志黃慖元帥者[16],相與拜恩而師焉。居無何,往詣恩[17],屏人而言曰[18]:“崔立狂豎[19],乘國家傾危,天子播越[20],輒敢叛亂乃爾,吾欲誅之久矣。師謂男子身后不朽之榮名,其在是耶?”恩拒不可[21],曰:“爾何遽出此速禍語[22]?殆非老僧所敢聞?wù)摺!辈疁Y泣且誓,恩察之誠也,乃握手嘆曰:“吾情亦不能匿矣[23]。公知老僧故不去此禍亂之地否[24]?吾天地間一閑人,自相州遭遇宣宗[25],荷國厚恩二十馀年矣[26]。圖報(bào)萬一[27],此何愛焉[28]?在吾教中有《大報(bào)恩》七篇[29],是固當(dāng)為者。但患力微援寡,事不濟(jì)耳[30]。今幸聞公舉非常之事[31],樹萬世之名,使老僧朝見而夕死無憾。”合爪加額曰[32]:“惟以必中為公賀[33]。”

未幾,適驛使有相困者,伯淵因之入見崔立。紿曰[34]:“丞相避擾不出[35],則今日之事,有大不安者。”立欲出,心動(dòng)乘墮[36],輒欲回。伯淵厲聲曰:“我輩兵家子,偶?jí)欛R,又何怪焉?”因強(qiáng)其行至故英邸之西通衢中[37],忽有人突出抗言曰[38]:“屈事[39]。愿丞相與我作主。”且呼且前,伍伯訶不止[40]。直詣立馬首挽其鞚[41],時(shí)伯淵驂右[42],即拔刃抱而刺之,洞貫至自中其左掌[43],與之俱墜馬。崔尚能語,曰:“反為賊奴所先[44]。”隨斃。伯淵暨黃慖等五人實(shí)共其事,乃大呼曰:“所誅者此逆賊耳,他人無與焉。”稍稍鼠竄蜂逝[45],帖如也[46]。遂磔崔立之尸[47],祭于承天門下,一軍哀號(hào),聲動(dòng)天地。翌日奔宋[48],恩公在其行[49]。時(shí)甲午秋七月也[50]

嗚呼!金之亡也,以忠義聞?wù)卟粸椴欢唷V劣诒肀愍?dú)見于后世者[51],得三人焉:壬辰正月[52],陽翟軍潰[53],奉御完顏陳華善死戰(zhàn)陣[54],其罵敵不屈似顏杲卿[55];癸巳正月[56],京城不守[57],同判睦親府烏克遜伯奇死宗廟[58],其守節(jié)自盡似北地王諶[59];甲午正月蔡州陷[60],右丞完顏仲德死社稷[61],從歿者幾千人。彼敬翔之死國[62],田橫之感士[63],有不足方者[64]

太史公曰:“非死之難,處死為難。”[65]蓋貴得其死所也。來歙遇害[66],光武賜策曰:“憂國忘家,忠孝彰著。”[67]此三人者有之。今夫伯淵不幸,不得在三人之列,然可重者身非出于素官世祿[68],雖在軍伍中,未嘗為國家所知,況當(dāng)易代革命之后,雖賁育之勇安所施[69]?而一旦蔑視[70],手誅叛逆,號(hào)祭亡社[71],盡君臣之義,竟不墮寇仇[72],孤軍出奔,偉哉!后世視之,其亦三人之亞歟[73]?李姓,伯淵名也。或云燕都寶坻縣人[74],馀不可考。姑載此奇節(jié),以附野史之末云。


[1] 此文記述了金末的一位忠勇之士李伯淵,在誅除奸相崔立時(shí)的義舉。文章最后得出了“‘非死之難,處死為難’,蓋貴得其死所也”的結(jié)論,高度贊揚(yáng)了李伯淵“憂國忘家”,凡事以國家大義為重的高貴品節(jié)。節(jié):節(jié)操。

[2] 少暇:缺少空閑。

[3] 待:等待。

[4] 戊申:元武宗至大元年,即公元1308年。

[5] 相州:治今河南安陽。

[6] 洞然:和尚的法名。

[7] 曏:同“向”。從前。壬辰之變:指公元1232年元軍圍攻金的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

[8] 悉:了解。崔立(?—1234):金將陵(今山東德州)人。原為游民。后投依張開,歷官都統(tǒng)、提控,遙領(lǐng)太原府事。天興元年(1232)蒙古軍圍汴梁,出任安平都尉。金哀宗棄汴梁走歸德(今河南商丘),崔與參知政事完顏奴申、樞密副使完顏斜捻阿卜留守,為西面元帥。二年正月,殺二相,脅太后立衛(wèi)紹王子梁王從恪監(jiān)國,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遣使出城請(qǐng)降,并送宣宗皇后、哀宗皇后等入蒙古軍營。次年,被安平都尉李伯淵所殺。所自:所從來,其源頭。

[9] 長老:指年高德重的和尚,通常作為尊稱使用。

[10] 京城:指金國都城汴梁,時(shí)稱南京。

[11] 莫:通“暮”。

[12] 腰:腰懸。金符:金牌。元代千戶以上的官員可以佩帶。

[13] 或:或許,萬一。致寇:被搶奪。

[14] 詣:到。方丈:指寺院中高僧或主持居住的地方。

[15] 矍(jué)然:驚惶四顧的樣子。

[16] 黃慖(ɡuó國)元帥:《金史·崔立傳》記李伯淵刺殺崔立后,“伏兵起,元帥黃摑三合殺苑秀(崔立同黨)”。黃摑三合,又作洪果薩哈,完顏思烈領(lǐng)鄧州時(shí),黃摑三合總領(lǐng)五朵山一帶行元帥府。后因恒山公武仙惡其權(quán)盛,改為征行元帥,遂怨而降元,并與元軍擊敗武仙于柳河。黃慖,即黃摑,為金代女真姓氏,又譯作洪果。

[17] 詣:拜訪。

[18] 屏人:避開人。

[19] 豎:對(duì)人的蔑稱。相當(dāng)于說“小子”。

[20] 天子:這里指金哀宗完顏守緒(1198—1234)。播越:流亡。這里指公元1232年蒙古軍隊(duì)圍攻汴梁后,金哀宗棄汴逃入蔡州。后蒙古約同南宋軍隊(duì)圍蔡。公元1234年正月,哀宗自縊而死。

[21] 不可:不贊同。

[22] 遽:就。速禍語:惹禍的話。速,招來。

[23] 匿:隱。

[24] 故:故意。去:離開。

[25] 宣宗:即完顏珣(1163—1224)。金世宗孫。累封豐、翼、邢、昇王,判彰德軍。至寧元年(1213),胡沙虎殺衛(wèi)紹王,自彰德府(即古相州,治今河南安陽)迎立珣為帝。次年遷都于汴。此后金國對(duì)外戰(zhàn)爭連連失利,國勢日衰。

[26] 荷:蒙受。

[27] 萬一:萬分之一。表示極為微小。

[28] 愛:留戀。

[29] 吾教:指佛教。因恩公是和尚,故云。《大報(bào)恩》七篇:《大方便佛報(bào)恩經(jīng)》七卷。

[30] 濟(jì):成功。

[31] 舉:行。非常之事:此指刺殺奸臣。

[32] 合爪:合掌。

[33] 必中:一定成功。

[34] 紿(dài代):欺騙。

[35] 避擾:躲避干擾。此指被驛使圍困,躲避不出。

[36] 心動(dòng):心中慌亂。

[37] 強(qiáng):強(qiáng)迫。故英邸:以前英王(衛(wèi)王完顏?zhàn)趶?qiáng)之子爽曾封爵英王)的府第。通衢:大路。

[38] 突出:沖出。抗言:高聲說。

[39] 屈事:相當(dāng)于說有冤枉事。屈,冤屈。

[40] 伍伯:指護(hù)衛(wèi)的差役兵卒。訶:呼喝。

[41] 鞚(kònɡ控):馬籠頭。

[42] 驂(cān參):陪乘。

[43] 洞貫:指用刀刺穿。自中其左掌:指刀刺穿崔立的身體后,刺傷了李伯淵摟抱他的左手掌。

[44] 先:乘先。

[45] 鼠竄蜂逝:形容眾人潰散逃跑的樣子。

[46] 帖如:順從的樣子。

[47] 磔(zhé哲):分尸。

[48] 翌日:第二天。奔宋:投奔南宋朝廷。

[49] 行:行列。

[50] 甲午:指金哀宗天興三年,公元1234年。

[51] 表表:特出的樣子。

[52] 壬辰:指金哀宗開興元年,公元1232年。

[53] 陽翟:地名。在今河南禹州市。

[54] 完顏陳華善:又譯作完顏陳和尚(1192—1232)。原名彝,字良佐。金豐州(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東)人,女真族。少曾被蒙古軍隊(duì)俘虜,后逃歸,在其兄手下任宣差提控。正大二年(1225),曾被誣下獄,后遇赦,為忠孝軍提控,以功授定遠(yuǎn)大將軍。開興元年(1232)正月,金兵大敗于三峰山,退守鈞州城(今河南禹州市)巷戰(zhàn),兵敗被俘,拒降被殺。

[55] 顏杲卿(692—756):字昕。唐萬年(今陜西西安市)人。安祿山鎮(zhèn)范陽,提為常山太守。安祿山反,杲卿暗中籌劃除賊之策,以計(jì)殺其義子李欽湊,并擒其將高邈等械送京師。拜為衛(wèi)尉卿兼御史中丞。后常山失守,杲卿被執(zhí)。安祿山勸其降,杲卿罵不絕口,被割斷舌頭而死。

[56] 癸巳:指金哀宗天興二年,公元1233年。

[57] 不守:指失陷。蒙古軍隊(duì)于金天興二年(1233)攻破金都汴梁。

[58] 烏克遜伯奇:即烏古孫仲端(?—1233),任翰林學(xué)士承旨兼同簽大睦親府事。崔立之變時(shí)自縊身亡。《金史》有傳。宗廟:指朝廷。

[59] 北地王諶(?—263):三國時(shí)蜀后主劉禪第五子。封北地王。鄧艾率魏兵入蜀,劉禪奉表請(qǐng)降。劉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和孩子,然后自殺。

[60] 甲午:指金哀宗天興三年,公元1234年。蔡州:治今河南汝南。

[61] 完顏仲德:金合懶路(治今朝鮮吉州)人。本名忽斜虎。泰和間進(jìn)士。宣宗時(shí)從軍,為蒙古人所俘,習(xí)蒙語。后率萬人歸金,任邳州刺史兼從宜,守邳州。哀宗即位,遙授同知?dú)w德府事,同簽樞密院事,行樞密院事于徐州。后拜工部尚書、參知政事。哀宗亡入蔡州,拜尚書右丞兼樞密副使。后蒙古兵圍蔡州,領(lǐng)兵守城。哀宗天興三年(1234),城破,率眾巷戰(zhàn)。哀宗自縊,遂投水自殺。社稷:指國家。

[62] 敬翔(?—923):字子振。五代時(shí)后梁同州馮翊(今陜西大荔)人。深沉有大略,從梁太祖在軍中,甚見信任,助其弒君自立,遂拜崇政院使。遷光祿大夫,行兵部尚書、金鑾殿大學(xué)士。后改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梁亡,自縊死。

[63] 田橫(?—前202):秦末人。齊王田廣被韓信俘虜,田橫遂自立為王。高祖立漢,田橫與其部下五百馀人逃入海島中。高祖派人召之,橫遂與二客乘傳車到洛陽,中途自殺。高祖因拜其二客為都尉,以王禮葬田橫。事畢,二客亦自殺。海島中人聞田橫死,亦皆自殺。

[64] 方:比。

[65] 太史公:指司馬遷。“非死”二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論云:“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

[66] 來歙(?—35):東漢人,字君叔。追隨光武帝劉秀,官至中郎將。曾勸說隗囂歸漢。后囂叛,歙率精兵襲破之,隴右遂安。后進(jìn)攻蜀中公孫述,蜀人懼,遣刺客殺之。光武得知,贈(zèng)征羌侯,謚節(jié)。

[67] “光武”三句:見《后漢書·來歙傳》。策,此指君主對(duì)臣下授爵記功的簡策。

[68] 重:敬重。素官世祿:指世代做官、享有爵祿的人家。

[69] 賁育:指孟賁、夏育。二人皆古代的勇士。

[70] (mí迷)軀:微小的身體。,細(xì)碎,小。

[71] 號(hào)祭:指前文所說一軍哀號(hào)祭于承天門下之事。

[72] 不墮寇仇:不落入仇敵之手。墮,落。

[73] 亞:次一等的人。

[74] 寶坻縣:今天津市寶坻區(qū)。《金史·崔立傳》有李伯淵事跡,稱其為寶坻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大关县| 荥阳市| 广南县| 府谷县| 洪湖市| 武城县| 新营市| 田林县| 富裕县| 灵石县| 平远县| 怀安县| 隆安县| 华亭县| 阿拉善左旗| 北碚区| 搜索| 泌阳县| 巴南区| 清丰县| 鄄城县| 云梦县| 深圳市| 云阳县| 汝阳县| 扎兰屯市| 龙山县| 南郑县| 曲松县| 彝良县| 徐汇区| 图木舒克市| 西乌| 都匀市| 铁岭县| 吴忠市| 开平市| 察哈| 万载县| 旬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