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說[1]
嘗讀《漢·天文志》[2],載“海旁蜃氣象樓臺”,初未之信。庚寅季春[3],予避寇海濱。一日飯午,家僮走報怪事曰:“海中忽涌數山,皆昔未嘗有。父老觀以為甚異。”予駭而出,會潁川主人走使邀予[4]。既至,相攜登聚遠樓東望。第見滄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聯如疊,列如碎岫[5],隱見不常[6]。移時,城郭臺榭,驟變欻起[7],如眾大之區,數十萬家魚鱗相比,中有浮圖老子之宮[8],三門嵯峨[9],鐘鼓樓翼其左右,檐牙歷歷,極公輸巧不能過[10]。又移時,或立如人,或散如獸,或列若旌旗之飾,甕盎之器,詭異萬千。日近晡,冉冉漫滅。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筆談》紀登州海市事[11],往往類此,予因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12],楚之章華[13],魏之銅雀[14],陳之臨春、結綺[15],突兀凌云者何限,運去代遷,蕩為焦土,化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異哉!
[1] 海市蜃樓本是自然界的一種幻景。本文作者記述了他在浙東海邊所見到的這種現象,并進而借題發揮,把人間的繁華也比成了這種幻景,以此來抒發他對宋朝滅亡的感慨。
[2] 《漢·天文志》:指《漢書·天文志》。《漢書》乃東漢時班固所著,其《天文志》則為馬續續成。
[3] 庚寅:指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即公元1290年。
[4] 潁川主人:未詳所指,應為陳姓。陳姓乃潁川(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大族,古代常以潁川代指姓陳。走使:派人。
[5] “聯如”二句:疊(yǎn演),重疊的山峰。
,原指大小成兩截的山。碎,此形容散開。岫(xiù秀),有穴之山。
[6] 隱見不常:即時隱時現,出沒無常。見,通“現”。
[7] 欻(xū須):忽然。
[8] 浮圖老子之宮:指佛寺和道觀。
[9] 三門:指寺廟的大門。寺廟的大門一般均有左中右三道門,故云。
[10] 公輸:公輸班,即魯班。春秋時魯國的巧匠。
[11] 《筆談》:指宋人沈括的《夢溪筆談》。登州:治所在今山東煙臺市蓬萊區。《夢溪筆談》卷二十一“異事”類記載了登州海市的景況,故云。
[12] 阿房:秦宮名。極度富麗。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北。
[13] 章華:楚靈王所建的宮和臺名。故址在今湖北監利縣西北。
[14] 銅雀:魏武帝曹操所建的臺名。故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
[15] 臨春、結綺:南朝陳后主(陳叔寶)所建的兩個樓閣名。故址在今江蘇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