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態效益:重塑生命長江
1.水質顯著改善
-長江干流全線穩定達到或優于Ⅱ類水質(2023年數據),相比2010年代初期,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下降30%和40%。
-重點支流如湘江、岷江等從“牛奶河”“黑臭河”恢復至Ⅲ類水質。
2.生物多樣性復蘇
-旗艦物種回歸:長江江豚數量從2017年的1012頭增至2022年的1249頭;刀鱭、中華鱘等瀕危物種出現自然繁殖跡象。
-禁漁成效:2021年全面禁漁后,長江魚類資源量增長近40%,部分水域重現“魚群翻騰”景象。
3.生態系統修復
-退耕還濕、岸線整治累計恢復濕地超1000平方公里,如洞庭湖越冬候鳥數量10年內翻倍。
二、經濟效益:激活黃金水道
1.航運能力躍升
-長江干線貨運量連續18年居全球內河第一,2023年突破35億噸(占全國內河貨運量70%),較2005年增長3倍。
-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貫通,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運輸成本降低25%。
2.產業綠色轉型
-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超9000家,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占比提升至60%以上。
-長江經濟帶GDP總量從2015年的32.3萬億元增至2023年的55.8萬億元,占全國比重提升至46.2%。
3.清潔能源開發
-三峽電站年發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億噸;沿江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占全國1/3。
三、社會效益:普惠民生安全
1.防洪體系升級
-三峽水庫累計攔蓄洪水超2000億立方米,2020年長江流域性大洪水中減少受災人口超700萬。
-中下游堤防達標率從60%提升至90%,防洪標準普遍達到50-100年一遇。
2.飲水安全保障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調水超600億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1.4億人,北京城區70%用水來自丹江口水庫。
3.城鄉環境美化
-沿江建成超1200公里生態廊道,上海崇明島、武漢東湖等成為“城市綠心”,帶動生態旅游收入年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