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史記·項羽本紀》,心中都有一種悲壯,透過歷史的煙塵,穿越千年的狂沙,一代霸主,項羽,他偉岸挺立,西風獵獵,殘陽如血……
項羽身長八尺有余,胸懷大志,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有著顯赫的家世和叔父的栽培,結局卻是拋開屬于他的——天下、美人、駿馬,烏江自刎。
項羽有太多的遺憾,但他在亂世中綻放了應有的光華,成就了傳奇。在巨鹿,他血染征衣,率領江東子弟揮戈于千軍萬馬,以少勝多,震懾諸侯。垓下之圍,雖然注定成為楚人的遺憾,但項羽在這終點舞出了炫目的光華。東城之戰,項羽以二十八騎沖入漢軍重圍,所向披靡,不失“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本色。山窮水盡、四面楚歌時,項羽的英雄氣概和忠心義膽也彰顯得淋漓盡致。那時,烏江亭長泊船以待,尊他江東為王,他那剛直厚道,寧折不彎的性格,讓他感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遂拔劍自刎,連自己的名馬和頭顱也送給故人作了人情,顯得坦蕩、從容。舍生取義是項羽離開亂世的方式。
烏江流水,歷史在那里留下蒼涼的一筆,也留下項羽的千古悲歌。項羽讓我有了許多的感受,遺憾亦惋惜,他不該如此消亡。他有勇有謀,他的身旁有熱血的江東子弟,他該龍袍加身,率九州方圓。他至情至性,他有虞姬,有烏騅,他可紅顏相伴,騎馬追風。但是,戰神一般的他,便如此躺在烏江岸邊,他的血流進烏江,讓這江水有了靈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濁浪,沖去了夕陽下的最后的殘戈,若非如此,烏江的夕陽必定如血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