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紐帶早熟

在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持續(xù)強盛的民族或國家,必須要有從上到下共同體任、尊奉的價值共識、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它們就是維系社會和國家安穩(wěn)、保持族群和個體之間友善和睦的根本依據(jù),是使所有中國人不論身在何處都能迅速會心一笑、實現(xiàn)溝通的心理紐帶。中華民族的幸運在于,其圣賢和思想家很早就建構了以仁義禮智信為標志的價值共識,以及與之匹配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仁,首先是指對同類的博愛之情,即仁者愛人(扶弱濟困是仁的主要內涵。當邪惡勢力剝奪了我們的至愛和愛的對象時,我們的終極反應應是“殺身成仁”,比如舍命為君父親朋報仇);其次是指自律,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復禮為仁是也。義,包含付出和言行舉止符合身份和情境兩層含義,前者的極品是“舍身取義”,后者的解釋是義者,宜也。禮大致包括兩層含義:守規(guī)矩和尊重交往對象。前者的經典呈現(xiàn)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后者的表述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任何面對交往對象的蠻橫、輕狂、驕傲都是非禮的行徑,而且在我國圣賢的論述中,這些要求主要是針對強勢的人群提出的。智,指對智慧、知識及其載體的尊崇和在治國理政、為人處世中的運用。信,主要是指珍視信用,它涵蓋了人與天地、人與祖宗神靈、人與人、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比如古語說撒謊者要遭天譴雷劈。

當先秦儒家把“五常”作為一個體系建構起來,漢武帝(前156—前87)采納董仲舒(前179—前104)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中華民族基于價值共識的心理紐帶就早熟并在制度中建構起來了,以后兩千多年,后人對它的內涵和踐行要求從來沒有發(fā)生根本的改變,只有因應時代的需求,基于學術、教育、施政中的教化和社會治理中通過移風易俗實現(xiàn)的豐富完善而已。而成都,無疑以自己的努力,交出了獨有的合格答卷。茲舉四例。

孔子的老師萇弘

萇弘(?—前492),春秋時期蜀人,字叔,又稱萇叔。《淮南子》說他“天地之氣,日月之行,風雨之變,歷律之數(shù),無所不通”。《史記》《孔子家語》都有記載。在東周政權司職天文術數(shù),他博學多才,精通音樂,孔子于周敬王二年(前518)造訪萇弘,求教韶樂與武樂之異同和不解之處,他給予了指教。萇弘為人剛直忠正,死于政爭。成語“碧血丹心”就是贊美他的。禮與樂,是中國作為文明禮儀之邦的根本保障,儒家把音樂活動視為國家興衰、社會文野、族群悲喜、教化興廢的重要保障,蜀文化是其音樂觀念重要源泉之一。

“漢代孔子”揚雄

揚雄(前53—18),成都郫縣人,字子云。生活在西漢后期,百科全書式的偉大學者,是兩漢時期儒學的泰山北斗,但又學跨儒道。他仿效司馬相如作《甘泉賦》《羽獵賦》等,傳揚大漢之雄偉;著《太玄》《法言》,代表當時中國經學最高水準;著《方言》《官箴》《州箴》,開創(chuàng)方言學和地名學、職官學;作《難蓋天八事》,成為天文學歷史上重要文獻;以《反離騷》憑吊屈原,第一個敢于對屈原命運提出新的見解。他被稱為“漢代孔子”。生活在王莽代漢建立“新”朝前后。揚雄一生,安貧樂道,但遭遇坎坷,歷來得到先賢同情和理解。宋代理學崛起后,道德評判嚴苛,對他曾撰文贊譽王莽(當時士大夫幾乎都如此做)之事無限放大,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今天四川的學者已經取得基本共識,為其恢復其崇高歷史地位。

孟蜀石經

成都從來都是中國經學、史學、文學的殿堂,其中經學以《易》學和《春秋》學水平最高,均綿延兩千多年,碩果累累。同時,成都孕育了像毋昭裔這樣流芳千古的先賢。

毋昭裔:生卒年不詳,五代時期河中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后蜀政治家、藏書家、刻書家。后唐時跟隨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孟知祥,辟為掌書記;后蜀建立后,歷任御史中丞、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左仆射以及太子太師等官職。毋昭裔事后蜀兩主,以遠見卓識,勤謹審慎著名當時。他自幼家貧,在艱難的條件下求學苦讀,曾因為借閱別人圖書遭遇白眼,深受刺激,立志將來有可能時要發(fā)展教育事業(yè),造福貧寒學子。當時,蜀中經唐末大亂之后,學校皆已荒廢,毋昭裔自己帶頭出資營造學宮,建校舍,命人按雍都舊本《九經》將儒家的主要經典全部刻于成都學宮里的石碑上,這是一項前無古人影響深遠的文化工程。他又奏請后主下詔刊印此書,使一度困頓的教育再度興盛。他還主持書寫了《文選》《初學書》《白氏六帖》等書,刻板印行,印行了《史記》《漢書》《后漢書》諸史,并著有《爾雅音略》。他酷好古文,精于經術,極嗜圖籍,致力于藏書。對中國古代以經學為內核的文化教育事業(yè)的薪火相傳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近代慈善豐碑

在儒家仁義的熏陶下,中華文明的慈善傳統(tǒng)瓜瓞綿延,薪火相傳,構成共同精神家園中最溫暖的天地。尹昌齡(1869—1942),成都華陽(今雙流)人。清代翰林,官陜西西安知府。工詩善書,清亡后以五老七賢居成都。1923年,起自清朝的官辦慈善機構慈惠堂行將倒閉,眾人推舉他出來主持。直至1942年去世,他把所有心血都投在了這項事業(yè)上,一個行將倒閉的慈惠堂,變成了一個占地八千多畝,能夠經營和盈利的下屬機構20多個,每年救助數(shù)以千計的窮人的溫暖存在。而他去世時,家人連一副像樣的棺材也無力置辦,靠親朋幫助才得以入葬——因為二十年他沒有從中拿一分錢。其生平事跡一直無人知曉,是被當時四川大學的美女教授黃稚荃(1908—1993)投稿報社予以披露后,才感動無數(shù)人的。當時的國民政府下令褒揚他,生平事跡存入國史館。他被譽為中國近代慈善事業(yè)的豐碑。

尹昌齡先生之所以令時人敬佩、子孫引以自豪,黃稚荃教授撰寫的《尹昌齡事略》(后載入《國史館館刊》)告訴了我們原因:“昌齡少服膺宋明先儒之書,畢生處事接物,推原經術。晚與同郡徐炯等辦大成中學,以尊孔子之道。歿之日,家無余財,年七十有四。”儒家的人生價值觀是立德、立功、立言,事實上,成都這座偉大城市在歷史上的所有艱難的立德、立功、立言事業(yè),幾乎都是由儒家文化的傳人或以他們?yōu)橹鹘⒌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澧县| 遂昌县| 东明县| 蒲江县| 剑阁县| 连江县| 巴彦县| 永和县| 浪卡子县| 利辛县| 裕民县| 邹城市| 安乡县| 同仁县| 通河县| 黎川县| 北京市| 吉安县| 满洲里市| 宣威市| 左云县| 连州市| 大姚县| 汾西县| 辽阳县| 德清县| 彩票| 上杭县| 渝中区| 合作市| 克什克腾旗| 沧州市| 海安县| 七台河市| 扎赉特旗| 车险| 盐边县| 长顺县| 宝兴县| 兰考县| 克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