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我書前
- 江曉原
- 1128字
- 2021-07-12 14:07:43
《文化視野中的科學史》前言
本書為《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科學文化”欄目(現為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欄目,江曉原主持)十年間所刊論文之選集。該欄目自2003年開設至今,同仁耕耘不輟,在諸高校文科學報中幸已稍具特色。十年中所發論文,四大文摘頗多轉載,引用情況亦值得關注。
與此同時,欄目十年,逐漸培育出一支高水平作者隊伍,許多學者已成業中翹楚。尤可喜者,眾多年輕作者茁壯成長,新作迭出,前程遠大。
十余年來,“科學文化”一詞逐漸流行,其所涵蓋,約略包括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傳播、科學社會學等諸方面,范圍頗廣,本非一欄目所能盡顧。本文集收入之論文,依據研究內容,分為六個單元:
第一單元曰“科學政治學”,主要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政治之互動關系,以及科學自身運作中所體現的政治。其中《當代東西方科學技術交流中的權益利害與話語沖突——黃禹錫事件的后續發展與定性研究》一文同時涉及上述兩方面,頗為典型。
第二單元曰“仰望星空”,主要研究天文學史上之中外交流。此為科學史研究領域與國際接軌交流之重要方向,對于提升中國在國際學術界話語權有重要作用,故研究者甚眾。例如,中外交流向為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史專業傳統強項,該專業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榮列全國第三,且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外科學文化交流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學術資源浩如煙海,研究成果源源不斷,正可保證欄目長足發展之需。
第三單元曰“算衡天地”,以數學史研究論文為主,其中亦頗有涉及中外交流者。
第四單元曰“史論縱橫”,以對科學技術史進行宏觀研究之論文為主,涉及科學史研究方法論等理論課題,也包括對若干科學史上重要人物之研究論述。
第五單元曰“專題解剖”,以科學技術史上之具體案例研究為主。因諸作者學術視野宏闊,故考據雖不辭煩瑣,而小中實能見大。
第六單元曰“對科幻的科學史研究”。此為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史專業近年新開拓之研究方向,獨具特色,成果頗豐,發展空間至為廣闊。在上海交通大學已形成新銳團隊,陸續在國內高端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已引起各方關注,頗多反響。
本文集所收論文,作者包括國內著名院校如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單位學者,而以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師生為多。201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將原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升格為“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進一步加強對科學技術史學科的支持力度,這無疑也為“科學文化”欄目增添了新的活力,諸同仁為此深受鼓舞。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史學科將繼續與學報“科學文化”欄目攜手共進,力爭更上層樓。
2013年8月8日
于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
[《文化視野中的科學史》(全三卷),江曉原、劉曉榮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