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用科普,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一名科學家,我非常高興星球研究所繼《這里是中國》后,推出第二部地理科普作品——《這里是中國2》。新書聚焦近代100年來中國的地理變遷,講了一個讓我深有感觸的話題——百年重塑山河,建設改變中國。
我出生于苦難歲月,經歷過國家受侵略時的顛沛流離。同時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見證了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深知“百年重塑山河,建設改變中國”兩句話的分量與意涵。
在我讀書和成長的時代,也就是20世紀50年代,國家號召:“年輕的學子們,你們要去喚醒沉睡的高山,讓它們獻出無盡的寶藏。”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及那個時代的人,我們立志要為國家的工業化添磚加瓦,為建設新中國奉獻青春。
在我所從事的航天領域,我直接參與和見證了中國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測工程走過的不凡之路。1958年,我將目光轉向太空,開始為中國開展月球探測做準備。經過35年的準備,1994年,我們開始做中國探月工程的論證,這一論證又歷經10年。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到今天,中國探月工程已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道路。我相信,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我們有能力飛得更遠。
“百年重塑山河,建設改變中國”不是空話,而是實實在在地發生在近代以來的100年里,是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它值得向每一個中國人講述,也與每一個中國人息息相關。航天強國,是建設改變中國的一方面。通過《這里是中國2》,我們可以對百年中國地理變遷、建設改變中國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堅信,兩翼齊飛,中國必將騰飛。做好科學研究是我的天職,提高廣大公眾的科學素質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我樂意向公眾推薦好的科普作品,也希望星球研究所繼續腳踏實地,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科學院院士
歐陽自遠
2021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