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之濱
- (美)蕾切爾·卡遜
- 843字
- 2021-07-09 16:28:20
自序
和大海一樣,海濱也令人心馳神往。我們回到岸邊,回到遠古生命的起源地。在起起落落的潮汐和海浪中,在漲潮線多姿多彩的生物群里,我們被水流的律動和生物的變化之美深深吸引。我相信,海灘還有一種更深層次的吸引,源于生命的本能,希望探尋存在的意義。
踏進低潮線,我們便步入一個與地球歷史同樣古老的世界——這里是泥沙和水最初相遇的地方,水土交融,彼此碰撞,變化永不停歇。對包括我們在內的生命體來說,海灘有特殊意義:一些可以被稱作“生命體”的小不點出現在海邊,在淺灘一帶繁衍、進化、蓬勃發展,經歷歲月滄桑、時空流轉,最終演化成這個星球的居民。
要認識海灘,單單把物種歸類還不夠。只有站在沙灘上,我們才能感受到陸地和海洋如何展開一場拉鋸戰,雕琢地形地貌,磨蝕巖石沙土。我們能有意識地用眼睛和耳朵,感受海灘上生命的脈動——用心尋覓生命的立足之處。要認識海灘上的生命,單單撿起一個空貝殼,說“這是骨螺”,或“那是天使翼貝”,也遠遠不夠。真正要認識它們,必須僅憑直覺就能聯想到,在這枚空殼里,曾經居住過怎樣一個小小的生物:它如何熬過驚濤駭浪?它的天敵是誰?它怎么覓食,怎么繁衍后代?它跟身旁的海域有怎樣的關系?
海岸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基本類型:崎嶇的礫石灘、普通沙灘和包含豐富物種的珊瑚礁。每一類都有其特有的動植物群體。在美國,大西洋沿岸是少數幾處三種典型海岸都能找到的地方。我描繪的海岸生活,以大西洋岸邊為背景,但海洋世界彼此相連,這幅宏大畫卷的輪廓,也適用于地球上的其他海岸。
借助海岸,生命與陸地緊密相連。在第一章里,我將回憶一系列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思考、感悟,并闡述為何在我的眼中,海之濱如此美麗,叫人如此著迷。第二章,我會介紹幾種海況,它們是貫穿全書的基本主題,會一次次出現,比如海浪、洋流、潮汐、海水等塑造和孕育岸邊生物的力量。第三、四、五章,我會分別提到礫石海灘、沙灘和珊瑚礁。
有一些讀者習慣將各類發現歸納整理(擅于歸納是人類大腦的長項),所以在附錄部分,列出了常見的海洋動植物分類表,輔以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