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當交易員的日子:期權波動率交易核心策略與技巧
- 徐華康 王美超
- 1169字
- 2021-07-09 15:52:10
楔子
2015年3月,臺北仍舊是陰雨天氣,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老徐,此刻正坐在位于臺灣大學附近的寶藏巖自家開的咖啡店內,看著唱針在唱片上以33又1/3轉緩緩旋轉靜靜發(fā)呆,耳邊響起的是Queen樂隊的JAZZ專輯“Don’t stop me now”的熱鬧音樂,但這樣的環(huán)境卻讓他心中很平靜。他一遍遍地看著這熟悉的地方,吸一口雨后濕潤帶著植物味道的新鮮空氣,下意識地踢了一下腳邊收拾好的行李箱,似乎正在下決心正式開啟上海的新生活。不是去旅行,是離開熟悉的臺北市,去上海——一個新的市場、新的環(huán)境,跟過去多年持續(xù)戰(zhàn)斗的中國臺灣市場完全沒有任何關系的新戰(zhàn)場。這些天他的腦海中反復出現的是曾經在課本上見到過的上海灘模樣,會有什么不同?又有怎樣的變化?自己能不能適應傳說中的“魔都”?
為什么會突然想離開,緣于過年前一通突如其來的電話。
一個他許久不見的朋友J打來電話,“老徐,你認識有經驗的研究員嗎?30歲左右,當過研究部主管,有交易經驗,如果有,可以介紹到我這邊來工作,哦對了,我現在在上海某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發(fā)展。”
老徐條件反射般地問了一下,“年薪多少?”
對方遲疑了一下,“30~50萬人民幣吧!”
老徐心里大概盤算了一下,“要有當研究部主管經驗的人,30歲左右,不可能。在臺灣30歲當上研究部主管,又有交易經驗,除非下屬直接投毒殺害主管,或者公司內部有親戚當老板做靠山,否則真的不太可能。而符合這種條件的……把全臺灣的13家期貨公司想了一下,元大、康和、富邦、凱基、群益、日盛、兆豐、永豐、元富、統(tǒng)一、華南、國票、大昌……加上一些交易部門的同事,確定絕對沒有。”
鬼使神差般,老徐突然提出:“你覺得我怎么樣?”
由于公司面臨合并問題,像老徐這種在公司位高權重責任輕、錢多事少離家近的人,合并后通常都沒什么好下場,這段時間,他正在發(fā)愁要如何面對接下來的職業(yè)生涯。“反正我十多年前也干過研究部門主管,帶領研究部門根本是小菜一碟。”他這樣盤算。
電話那頭一陣沉默的猶豫,突然安靜了一陣子。
接著對方好不容易擠出一句話:“怕這個錢太少,你看不上。”
老徐心想,錢是一回事,未來的空間又是另一回事,便說:“不會看不上的,是人民幣吧,幫我好好的爭取一下。”
過年后的另一通電話,決定了他這個旅程,一個新的冒險、新的開始。
3月28日,他帶著單程機票坐上華航,就這樣變成了千千萬萬滬漂大潮中的一員。
從機場坐上出租車,到J的住處。未來的老板兼此時的朋友要為他接風,說是帶他去吃一頓具有上海風味的晚餐。老徐心中充滿著期待,在這繁華的大都市中,美食是少不了的,不知道這邊跟臺灣的上海菜有什么差異,很是好奇。放好行李,他們走了五分鐘,來到“千里香餛飩店”。
J笑著說:“我覺得這是上海最好吃的地方。”
老徐邊吃邊笑著說:“我已經開始想念臺灣的蚵仔面線了。”
J狼吞虎咽地咬著吃了一半的餛飩問他:“為什么?”
他喝了一口湯,露出自以為好看的笑容說:“因為都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