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溫帶森林昆蟲多樣性研究
- 孫曉杰
- 938字
- 2021-07-07 15:58:27
第一節 昆蟲的重要性
在所有被描述的生物中,昆蟲種類最為繁盛,占總數的54%?,植物占比為15%?,脊椎動物占比僅為3%(見圖2-1)。

圖2-1 被描述的物種數量及百分率(IISE,2012)
生物多樣性問題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昆蟲物種多樣性的研究,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關于熱帶森林中昆蟲物種的一些重要發現(宋延齡等,1998)。昆蟲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類群,目前已經有100多萬種被描述(IISE,2012),物種分類專家估計,全世界的昆蟲數量約為200萬~3000萬種,至少還有數百萬種昆蟲未被發現(Erwin,1982)。昆蟲分布范圍極其廣泛,它們對自然的特殊適應習性使得每種生態環境都有相適應的昆蟲類群,因其多樣的適應機制而產生了多樣的生態系統功能。昆蟲在自然生態系統正常運行的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如維護農作物生殖生長、增強生物防治、保持生態平衡等(吳燕如,1992)。
昆蟲的生態功能通常與植物有關,昆蟲和植物之間有許多互惠關系,如蝴蝶、蜜蜂等在取食花蜜的過程中幫助植物傳播花粉;澳大利亞有些蟻類以豆科植物種子附生的種阜為食,連帶種子搬回蟻巢,運輸過程中如果種阜與種子分離,種子就被遺棄,這有助于種子的傳播(Berg,1975);棉株散發的丁子香烯能夠吸引草嶺,草嶺可以捕食棉花害蟲(欽俊德,1987)。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防治作用的必要條件,而生物防治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姜洋和皮兵,2004)。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生物之間復雜的相互依賴關系密切相關,不同生物之間根據錯綜復雜的食物網連接起來,如果沒有人類干擾,通過發揮天敵的自然控制作用,每種生物數量會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而不會肆意爆發。黃蚜小蜂(Aphytis)是微小的擬寄生生物,它將卵排入雙翅目昆蟲體內或體表來攝取養分、致死寄主,進而抑制鱗翅目種群數量爆發,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Samways,1988)。物質循環是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積累能量輸入生態系統中,動植物殘體等廢物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轉化成簡單有機物質或無機物質以完成物質循環,缺少分解者時大量的遺體殘骸將無法腐爛分解。很多昆蟲以真菌和枯枝、落葉、朽木為食,如菌甲、朽木甲、蕈甲、埋葬甲、步甲,以及甲蟲的幼蟲等。枯枝、落葉、朽木為分解者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和豐富的食物來源,而其又通過分解作用將這些有機碎屑分解,從而達到生態的平衡(王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