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交易心理分析
  • (美)馬克·道格拉斯
  • 2483字
  • 2021-07-07 16:20:20

危險

沖突的可能性也在我們生命的最深層存在,我們出生的社會結構對這種內心主導的需要和興趣可能很敏感,也可能不敏感。例如,你可能生在極富競爭力的運動家庭,卻對古典音樂或藝術具有濃厚興趣。你甚至可能天生具有運動能力,卻對參加運動比賽實在不感興趣,其中是否可能產生沖突?

在一般家庭里,家人大多會對你施加強大的壓力,要你跟著兄弟姐妹或父母的路子走。他們會盡其所能,教你依循他們的道路,教你怎么最大限度發揮你的運動能力,而不讓你認真追求其他興趣。

你會配合他們的要求,因為你不希望遭到排擠。但是你做他們要你做的事情,就是感覺不對勁。雖然你所學到的一切和他們教導你的一切都對你成為運動員有利,但是問題在于你覺得這樣不像做自己。

我們學習應該做什么樣的人時,會和我們內心最深處激蕩的感覺產生沖突,這種沖突并不罕見。我敢說,很多人成長的家庭和文化環境中對于我們自認與眾不同且必須自我表達的方式,能夠提供不帶批判性客觀支持的情形很少見。

缺乏支持不只是等于缺乏鼓勵而已,還可能更深入,到了等于公然否認我們希望自我表達的一些特殊方式。我們看看下面這種常見的情形。一個幼兒一生中第1次注意到咖啡桌上有一個我們叫做“花瓶”的東西。他很好奇,這點表示他心里有一股力量驅策他,要他去體驗這個物體。

從某方面來說,這種力量就像在他心里產生了一個真空,必須用他感興趣的這個物體填滿一樣。因此他把全副精神放在花瓶上,刻意爬過大廳地板,爬到咖啡桌旁。伸手扶著桌沿,站了起來。他一只手緊緊扶著桌沿,保持平衡;另一只手伸向他從來沒有體驗過的這種東西。就在那一刻,他聽到客廳另一邊傳來尖叫聲,“不行!別碰那樣東西!”

幼兒驚嚇之余,摔倒在地上,開始大哭。這種情形顯然很常見,完全無法避免。幼兒絕對不知道自己怎么可能傷害自己,也絕對不知道像花瓶這樣的東西可能多寶貴。事實上,什么東西安全、什么東西不安全和東西的價值是小孩子必須學習的重要教訓。然而在這個場景中,有一些極為重要的心理力量在發揮作用,會直接影響我們將來從事有效交易時能否創造所需要的紀律與專注能力。

我們想用自己選擇的方式表達自己,卻遭到否決。或者我們在表達自己時被迫采用不符合自然選擇過程的方式,會發生什么事情?這種經驗會使我們困擾,困擾隱含著失衡的意義。但失衡到底是什么?什么事情會失衡?先決條件是必須有平衡或相等的比率。平衡就是我們內在心理和外在生活環境之間,有多少互相呼應的相對程度。

換句話說,我們的需要和欲望是在心中產生,然后在外在環境中實現。如果兩種環境彼此互相呼應,我們就處在內在平衡的狀態中感到滿意或快樂;如果兩種環境不相呼應,我們就會感受到不滿足、憤怒和挫折,或是一般所說的情感痛苦。

為什么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或是不能自由運用某種特殊方式表達自己時會感到情感上很痛苦?我個人的理論是需要與欲望會產生心理真空。我們所居住的宇宙有一種不能容忍真空的自然傾向,出現真空時,會設法填滿。哲學家史賓諾沙幾百年前就說過:“大自然痛恨真空。”

你把瓶子里的空氣吸出來,舌頭和嘴唇就會粘在瓶口上,因為你創造了一個必須填滿的失衡(真空)。“需要是發明之母”這句話背后的動力是什么?是認清需要創造出心理真空后,宇宙會用巧妙的思想把真空填補起來(如果你的心理善于接受)。這些思想進而啟發行動與表達,以滿足這種需要。

從這點來看,我認為我們的內心大致上像宇宙一樣運作。一旦我們看出某種需要或欲望,就會采取行動,用外在環境的經驗把真空填補起來。如果別人否認我們追求這種需要或欲望的目標,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并不完滿,感覺有了什么缺憾,因此陷入失衡或情感痛苦的狀態中(我們的心靈創造出來后是否也討厭真空)。

不管你的理由多正當,你把小孩子正在玩的玩具拿走后,小孩子的普遍反應都是在情感上覺得痛苦。

當我們年滿18歲時,我們就在地球上大約生活了6570天,請問小孩一般平均每天聽到下面的說法有多少次?

●不行、不行,你不能那樣做。

●你不能那樣做,必須這樣做。

●現在不行,我們要再想一想。

●我會告訴你。

●這樣不行。

●你怎么會以為你可以這樣做?

●你必須做這件事,你別無選擇。

這些話只是我們成長時,別人用相當溫和的方式否決我們自我表達的說法。即使我們每天只聽到這種話一兩次,日積月累,等到我們成年時已經遭到數幾千次拒絕。

我把這種經驗叫做“被拒絕的學習動力”。這種動力以我們內心的需要為基礎,起源于我們認同中比較深層的部分,起源于自然選擇過程。

這種動力遭到否定,不能實現,會有什么結果?會就這樣消失嗎?可能如此,要是這種動力用某種方式化解,或者我們采取什么行動,或是別人做了什么事情,使我們的心理恢復平衡,這些動力就可能消失。什么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心理恢復平衡?方法很多,最自然的方法就是大哭,小孩子尤其如此。

動力遭到拒絕不能實現時,大哭是化解其中沖突的自然機制(自然方法)。科學家發現,淚水由帶負電的離子構成。如果我們順其自然,大哭會趕走我們心中帶負電的能量,讓我們恢復平衡狀態。即使最初的動力一直無法實現,仍然如此。

問題是大部分時間里,事情不能自然發展,遭到否認的動力根本無法化解,至少在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是這樣。大人有很多原因,不喜歡自己的小孩子大哭,尤其不喜歡男孩子大哭,會盡其所能,阻擾這種行為。

同時也不愿意對小孩子解釋為什么會被迫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即使大人設法解釋,也不保證他們能夠有效地化解失衡。如果這些動力得不到化解,會有什么結果?

動力會累積起來,最后通常會用各種上癮和強迫性行為的形態表現出來。其中的一般原則是不管我們認為自己小時遭到什么樣的剝奪,成年后都可能輕易地變成對其上癮。

例如,很多人對別人的注意上癮,我說的是無所不用其極吸引別人注意他們的人。這種現象最常見的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注意,或是應該得到注意的時候沒有得到。

總之,這種遭到剝奪的情況會變成沒有解決的情感能量,迫使他們表現出能夠滿足這種有癮的行為。我們了解這種遭到否認,沒有得到化解的動力時(我們每個人都有)應該知道這種沒有實現的動力會影響我們的專注能力,影響我們采用有紀律而持續一貫交易方法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当雄县| 喀喇| 金华市| 南开区| 东明县| 苗栗市| 新巴尔虎右旗| 巴楚县| 永丰县| 湖北省| 伊宁县| 竹北市| 太谷县| 恩平市| 项城市| 当阳市| 河南省| 普兰店市| 南宁市| 什邡市| 林周县| 恩施市| 连州市| 惠安县| 乌审旗| 乡城县| 株洲市| 黄骅市| 扎鲁特旗| 红原县| 普陀区| 五家渠市| 常德市| 尖扎县| 南平市| 崇信县| 铜鼓县| 平山县| 神农架林区|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