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全網營銷: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品牌打造
- 吳之
- 1649字
- 2021-07-07 16:42:00
推薦序四 一部與農民朋友娓娓交談的品牌營銷專著
文/蓋志毅
在大家都津津樂道華為、蘋果、微軟或者大型涉農公司的伊利、大北農等超級工業品牌的時候,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的著名實戰派品牌營銷專家吳之先生卻關注了農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品牌營銷的問題。
這給品牌的研究帶來了一陣清新的田野之風。之所以說是清新的田野之風,不僅僅是因為這部著作在品牌研究的方向上是涉農的,而且通讀這部著作,讀者會深深地感到,作者更像是在與農民朋友親切地娓娓交談。
與農民朋友親切地娓娓交談首先體現在對農民的真摯情感。作者生于農民家庭、長于黃土高天,無論是基因的傳承還是深厚的鄉情都讓他深知農業發展的不易。中國農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農業品牌化是實現我國農業崛起的重要戰略途徑,更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引擎。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勞動力的大量轉移,農業品牌建設不僅要聚焦政府、企業及消費者,更要有一本“指南”可以讓從事農業生產的一線勞動者們化身為“超級農民”,打造屬于自己的綠小美品牌。
事實上,中國的三農問題,沒有對農民的動員,沒有群眾的參與,沒有農民組織的活力,國家向農村轉移再多的資源,也難以滿足千差萬別的農村需求。從政治的角度講,政府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民的行為——思想、觀念、智慧、思維格局、行為方式,以及創新意識、進取精神、利益表達的行為能力、對策略資源的控制能力等,從而影響其對政治體系的決策過程施加壓力的程度和可能性。
與農民朋友親切地娓娓交談其次體現在字里行間親切平易的行文之風。目前農業經濟管理的論文專著可謂汗牛充棟,但是許多是以艱澀的學術語言、費解的數學模型完成的。廣大農民難以讀懂,被唬住了、嚇跑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此書的特點是充滿親和力,含有循循善誘的意蘊。吳之先生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方法與案例并重,從市場分析到消費觀念再到品牌建構與產品營銷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提出了自己多年以來通過實踐經驗所領悟到的真知灼見,達到了作者“希望農牧民兄弟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就像他們面對面在跟我交流一樣”的目的。比如作者運用了打造農業品牌要滿足“爽的需求、酷的需求、曬的需求”等語言。對于時下流行的網紅農業,作者認為網紅并非是在網絡上隔著屏幕表演那些出格的事情從而博得大眾的關注與泡沫般的人氣。作為農業經營者,應該通過真實地展現農業生產經營的過程,誠摯地推廣自己產品的別樣之處,也要與時俱進地學會運用各種藝術化或時尚潮流的元素融入我們的產品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找到喜歡你和你的產品的人。如此一來,你也可以成為網紅。這般平淡卻不乏力量的闡釋更像是朋友之間的促膝長談,為對方排憂解難,給予農民朋友們巨大的鼓舞與能量。
與農民朋友親切地娓娓交談最后體現在作者有的放矢出真招、實招解決農民的痛點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了問題導向的研究方法,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
針對農民過去缺少系統性品牌營銷的痛點,作者提出了用“溶和營銷”模式來把農場、牧場和市場、電商平臺有機地連接起來,讓他們融入日漸溶和及邊界模糊的全渠道、全營銷時空中,提升他們的附加值。作者以蒙都公司的實例教給農民怎樣做品牌營銷。第一步:我是誰?第二步:我做了什么?第三步:我是怎么想起來要這么做的?第四步:我是怎么做的?第五步:那些難忘的瞬間。還有教授給農民如何設計微信朋友圈,諸如朋友圈的名稱、頭像、封面、個性簽名和朋友圈發布的內容等。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會農民非常實用的品牌營銷招數。
由此,我作為多年從事農業經濟管理教學與研究的老兵,鄭重地向懷有成為“超級農民”理想的農民企業家朋友、學術界朋友和著實想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朋友推薦這部與農民朋友娓娓交談的品牌營銷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