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驥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非常擅長相馬,無論是什么樣的馬,只要看上一眼,就可以立即分辨出優劣。正因為如此,經常有人邀請他去識馬、選馬,大家還將他稱作“伯樂”(本是管理天馬的神仙,后來指代能夠識別千里馬的人)。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也為了不讓更多的千里馬被埋沒掉,他將自己多年來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圖片和相馬的方法,取名《相馬經》。
孫陽的兒子,從小就熟讀《相馬經》,他覺得自己已經和父親一樣,也能夠相馬、選馬了。有一次,他出門遇到了一只癩蛤蟆,癩蛤蟆的額頭高高隆起,眼睛瞪得又大又亮,這與《相馬經》中所說的“高大的額頭、銅錢般大而圓的眼睛”極其相似,除了沒有“蹄子圓大而端正”這個特征,其他的基本吻合,所以他非常高興地將癩蛤蟆帶回家,然后對著孫陽說道:“父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只不過蹄子稍微差了一點。”孫陽接過癩蛤蟆,哭笑不得,于是很風趣地對兒子說道:“很不錯,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騎啊!”
寓言出處
這則寓言出自東漢班固的《漢書·梅福傳》。
寓意感悟
做事情不能生搬硬套已經存在的那些標準,不能盲目地將自己所學知識照搬用于實踐,而要依據現實情況進行靈活運用,要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辦事的效率,并且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