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最愜意的生活,莫過于閑暇之余品一口香茗,繼續我們的探秘和發現之旅——
文明探源之旅,千年傳國古槐樹之76
他走路的時候,前傾著的駝背和腿之間自然形成一個大約110度的鈍角,外翻著的鐮彎O型腿一瘸一拐,兩手搭在背后勉強維持著走姿的平衡,由于背駝得厲害,抬頭目視前方都很吃力,所以他的樣子看起來非??尚?。
由于是???,有時跟他開個玩笑,他都不會介意。今天他又來買那種廉價的止痛藥和一元錢一瓶的胃藥,買了一大包,合計消費了十多塊錢,交代完用藥事宜,他照例夸我說態度好,說之前去過一家店,嫌他老是買那個一元一瓶的胃藥,被兇惱了不想去了。
其實,他夸我的時候,他并沒有察覺到我的那一絲苦笑——嗨,他哪里知道,我這是態度不好不行啊,鄉鎮藥店的生存如今實在太難了,一是因為這里服務的顧客群太特殊,年輕人大多都在城市里工作,留下的農村老年人消費太有限了,有時候忙得嗓子眼里冒煙,營業額卻寥寥無幾,和城里藥店動輒幾百上千的客單相比,他這種只買一元一瓶的胃藥的顧客去城里買藥不挨兇才怪。
二是監管高壓、房租連年上漲,合作醫療報銷后,藥店失去價格優勢……給結完了帳,因為店里暫時不忙,我就逗他開心說社會發展得如何太好,還得好好享受生活。
他接著話茬說,在跋山水庫出伕(相當于現在的義工,沒有工資報酬的體力活)的時候,用獨輪車推大石頭,一車能推一千七八斤,多的時候兩千多斤,那時候有的是力氣,所以不覺得太累。
后來又去棗莊推煤炭,棗莊到沂水如今坐車最快也要半天多的車程吧?可他是用獨輪車推著一千八百斤煤炭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說話間,他的眼神仿佛是穿越了40年的時空,滿臉的滄桑催人淚崩。
兩個大長簍,每簍四百五十斤,外加六麻袋,每袋一百五十斤,合計正好一千八百斤煤塊。他推著這些煤塊走了四百多里路走到臨沂的時候,實在累壞了,再加上有個陡坡,就一個人在那里犯了難,四百多里路都過來了,難不成快到家了又扔了?
聽他講故事的空檔,又來了買藥的顧客,他就一直駝著背站在一旁耐心地等著,等我忙完了又說:“咱那會說到哪了?恩,說到去棗莊推煤塊遇到上坡了”他說,那時正值全國都在號召學雷鋒,一位比他大十七八歲的大姐看見了,走近去感嘆說:“啊呀,大兄弟,不容易呀!”說著就幫他拉車子。
那位好心的大姐,從臨沂蘭山幫他拉到河東,然后又拉出了七八里路才回去。雖然用獨輪車推石頭、推煤塊、去跋山水庫出福、抬擔架支援前線等老一輩的事跡,我早就聽我的爺爺那輩人說過無數次,但他的故事,還是讓我為之一振,從先前的那種消極待客一下子振作了起來,感覺先前與他的玩笑太不應該了——受人尊敬與否,實在不該以相貌為取舍!
看到他四十年后依然感恩的那種處子般的質樸表情,我突然明白了他為什么一直耐心地等著我忙完,然后把他的故事講完。
是呢,四十年的歷史鴻溝,可以消磨掉的東西太多了,但對他來說,唯一無法被消磨掉的,是那顆從未被遺忘的感恩的心。
對比那些過往的艱辛歲月,人能活在當下,真的是一種福氣,所以我覺得我們不僅要去為了大好明天奮斗,要好好珍惜,還要不時地感恩那些為社會曾經做出過貢獻的老一輩,他們真的太不容易了。
而這些需要被感恩的人,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甚至,他們有些生活依舊窘迫。在我們藥店門口不遠處的一個路口,有個賣蔬菜的老太太,她賣的菜有些都是一塊錢好幾斤,她收的錢大多都是五元、一元、五角、一角的小票,有一次看著她賣的菜挺新鮮,結果花三塊錢找回五毛買了一大包,而當我接過那五毛皺巴巴的紙幣的時候,我算是明白了,為什么有些人為了少花一元錢講價講到口水亂飛甚至多跑好幾家藥店了。
真想幫他找到當年幫助他的大姐,但他搖著頭說,我都七十五歲了,她比我大十七八歲呢。最后他說,出了臨沂,走到沂南辛集的時候,車子扎帶了,修車的師傅見他不容易,怎么也不要他的錢,說全當請他喝茶了——一路走來的他,太平凡了,街街角角、不經意間都可能遇到他這一類人,但還是希望全社會都能善待他這樣生活窘迫卻不忘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