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的詔令,或是滎陽等地發生的一切,多會為整個大隋的進程產生影響。
但身處江南的楊昭,暫時還不知曉。
五月末的時候,他親率大軍,終于是趕到了本地匪寇最為嚴重的宜城之地。
讓宜城許多人擔憂的是,早在本月初的時候,宜城本地的官府即被盜匪給一鍋斷了。
當時,宜城太守林如先率領府兵抗擊,奈何盜匪太多,加上城內涌入的一些流民的沖撞,導致宜城在短短的一日間,即被告破。
林如先率領殘部不斷退守,最終往旁邊的同安之地求助。
當皇太子楊昭率領大軍抵達時,林如先尚未返回。
在楊昭的心中,面對這位率先敗退,置城內百姓而不顧的宜城主吏,早就打上了必殺的符號。
為吏者,如此作為,又何以成為宋吏?
且看之平日間,到是于宜城的百姓頭上稱王稱霸,過得很是逍遙。
就在楊昭來往宜城的路上,關于林如先的罪證,他即搜到了整整一大牛車。
其中多部分,是一些宜城的受害百姓,得聞他在江都,親往之告狀的。
劉平于當日,率先進駐了宜城的官府。
官府內,主要官吏,只有主簿,宜城本地人杜來在,另有一小部分,在盜匪離開后,返回宜城,同杜來一道,維持宜城本地的生產生活秩序。但在絕大多數職位缺乏的情況下,整個宜城郡的工作,完全開展不過來。
楊昭讓杜來,以他的名義,然后向本地下發領命,讓尚在宜城的郡府官吏,火速返回郡府辦公,以將功贖罪。
還別說,這種方式收效很快。
有更多的官吏選擇返回崗位。
而在楊昭率大軍到達宜城的消息傳開后,宜城本地的盜匪,聞風而動,火速往周邊的郡縣逃竄。
楊昭率大軍前來,雖一仗未打,但之手下的兵士,參與過今歲的高句麗之戰,加上楊昭大隋儲君的身份,還是有一些威壓的。
正常來說,楊昭當率部在宜城駐扎一段時間,了解完本地盜匪的實際情況后,再行剿匪之舉。
但楊昭沒有這么做,幾乎在盜匪動作的同時,山東兵,即分三路出動,分三個方向,擊向盜匪。
這三部中,程咬金,秦瓊各率一部,楊昭帶著杜如晦等山東主力,獨自領著一部。
如秦瓊和程咬金,都是追逐著零散的盜匪,各帶有三千人。
楊昭以留下一千人,幫助著杜來守衛好宜城外,余者的八千部,全被之帶走。這次面對的,赫然是盤踞在宜城以西,也是江南之地最大的盜匪團伙。
一日后,楊昭即率部于盜匪占有的烏突山下停駐。
想要解決掉宜城的匪患,烏突山的盜匪,必須連根拔起。
楊昭來此,到沒打算直接強攻,他先是讓各部人馬,將出山的各個道口給圍住,防止山上的盜匪逃走。
另一方面,則是讓人向山上喊話,言之相見盜匪首領一面。當然不是他這個堂堂大隋皇太子去見面,而是盜匪頭子親自下山來見。
此地的盜匪頭子,姓何名水,早些年是個屠夫。
近一年來,皆江南之地,民夫生亂,外有流民成群的機會,大力擴充人手,將之山寨,隱隱擴充成江南有名的匪人團伙。
只是臉何水也沒想到的是,大隋皇太子竟將目光,第一個就放在了他的身上。
“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