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借針灸包
- 重生種田:農門醫女狠彪悍
- 瑾琴
- 2281字
- 2021-06-29 23:40:52
把粥送給二堂哥家后,李瑾兒并沒有立刻回家,而是去了村東的李得水李大爺家。
在原身李瑾兒的記憶里,李大爺有個兒子叫李清河,是村里有名的赤腳醫生,生前經常游走于十里鎮各個村莊,為村民行醫治病,很受村民敬重。
她循著記憶一路往東走,遠遠地看村莊仍舊是焦黃一片,光禿禿的,沒有生機。但仔細瞧,會發現土地里已經開始長野草,抽綠芽。
來到李大爺家門口,瞧見李大爺正坐在大門口,手里端著一個碗,呼嚕呼嚕地喝著稀粥。
六十多歲的老人,瘦的臉頰黝黑干癟,形如槁木。
不知為何,李瑾兒一看到李大爺,就想起前世的爺爺,忍不住就眼圈泛紅。
李大爺是個鰥夫,媳婦在他年輕時就去世了,唯一的兒子李清河也在一次給人行醫治病的途中,無意中落水身亡。
如今家里就他一個人。
此次大旱那么嚴重,李瑾兒不知道他一個孤寡老人是如何活下來的。
好在李大爺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硬朗,這大概也是他能扛過這個大旱的原因吧。
”李爺爺,晌午好啊,您喝粥呢?”李瑾兒上前打招呼,偷偷瞥了一眼李大爺碗里的食物,一看,呵,這哪是粥啊,不過是用水泡了一碗米糠。
這玩意不僅卡喉嚨,還難以下咽,關鍵是不頂飽。
哎,李瑾兒在心里嘆口氣,如今這年景,沒去啃樹皮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想來李爺爺這些年勤懇苦干,也攢了一些家底,能存到一些糧。
李得水見到李瑾兒,滄桑的臉上立刻揚起笑容道:“是瑾兒啊,今天怎么來看你李爺爺了。吃了沒啊。”因為牙齒掉了不少,說話有些漏風。
李瑾兒乖巧道:“吃過了,娘親煮了粥喝。對了李爺爺,您那有清河伯伯的針灸包嗎?能不能借我看兩天呀,我也想學醫呢。”
李爺爺兒子去世好幾年了,如今提起他來,早已沒了往日的傷感,見還有人掛念他,反倒有些高興:“你一個女娃,怎么想學醫?學醫可是很苦的啊。”
李清河當年那身醫術,是向十里鎮一個道觀的道長學的,學了有六七年。因他醫術了得,漸漸在鎮上有了些名氣,經常被鎮上一些富庶的大戶人家邀請去看病。
“瑾兒不怕苦,瑾兒也想像清河伯伯那樣,給人行醫治病。”李瑾兒說的一臉認真,把李得水都唬住了。
“你爹娘舍得?”李得水記憶里,中醫是很苦的一門手藝,而且對人的要求極高。
他記的兒子曾說過,學醫不僅要肯吃苦,還需要一定天賦。
道觀的老師傅,在收徒前會考察很多東西,直到考察滿意了,才會收那個人為徒,教他醫術。
十里鎮包括李家村,這些年想拜道觀師傅為師的數不勝數,可這十多年里,他總共就收了兩個徒弟。
“只要瑾兒喜歡,爹娘自然是舍得的。”說完,她跑上去拽住李大爺的胳膊撒嬌道:“李爺爺,您就借我看兩天吧,求您了。”
李瑾兒當年之所以年紀輕輕就被作為特殊人才招攬進有軍方背景的公司,除了她煉藥的天賦驚人外,一手針灸術更是出神入化。
她的家族本來就是中醫世家,爺爺是有名的中醫師,爸爸是省內最大醫院的主治醫生。而她作為李家長女,從小就繼承了李家醫學天賦,機緣巧合被在外游歷的杏林國手看重收為弟子親傳針灸術。
如今家里躺著個中毒的病人,雖然身份很可疑,但畢竟救了他們一家子。她這人向來知恩圖報,也不喜歡欠債。
這次來李爺爺家,就是特地來借針灸包回去給那人解毒的。
李大爺見李瑾兒一臉真摯,黝黑布滿皺紋的臉上閃過一絲動容。
他想起之前兒子想拜師學醫時,也是這副激動興奮,躍躍欲試的表情。
“行,你等著,爺爺給你去拿。”李大爺三兩口喝下米糠,痛快地擦了擦嘴就起身進屋。
兒子去世后,李得水把他所有的東西都收在一個樟木箱子里,偶爾想他了,就拿出來看兩眼。
沒一會兒,李大爺手里拿著一個針灸包和兩本翻得十分破舊的書出來,有些不舍地在手中摩挲了一會兒,笑呵呵地遞給李瑾兒:“丫頭,既然你這么想學,爺爺就把這個針灸包和這兩本書送給你了。這可是你李清河大伯最寶貝的東西,你可要好好學啊。”
李瑾兒聞言,一臉驚喜地接過針灸包和書籍,十分恭敬地朝他鞠了個躬:“謝謝李爺爺,我一定會好好學的。”
說完,迫不及待地打開針灸包,一連串長短不一的銀針出現在眼前,每根銀針上都閃著光澤,可以想象當時用它的主人一定非常愛惜,保養的很好。
她把針灸包小心地收進斜跨小布包里,然后從里面拿出一截靈泉水種的蘿卜。
這是她在來之前偷偷進廚房,拿出來的。
王氏把蘿卜罩在一個竹籃下面,早上全家一人小半截,吃了大半,中午又切了半截做糖醋蘿卜絲,如今就剩下一小截了,她就整個偷出來放進布包里。
“李爺爺,這是我娘今日去十里鎮買的蘿卜,您嘗嘗,可甜了。”李瑾兒把半截蘿卜塞到李大爺的手上。
李得水望著那半截蘿卜咽了咽口水,連連拒絕道:“丫頭,爺爺可不能收。你娘要知道你把這么珍貴的糧食偷出來給我老爺子,非罵你不可!快把它拿回去!”
李瑾兒笑嘻嘻地搖頭道:“李爺爺,您就收著吧,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對了這事您可千萬別說出去,不然我娘就真要罵我了。”說完,調皮地吐了吐舌頭,揮揮手,一溜煙地跑了。
李得水追出去,見李瑾兒像兔子似的一下竄出好遠,只好作罷。低頭看著手里瑩白如玉的蘿卜,肚子不爭氣地咕咕作響。
鬧饑荒的這段日子,李得水一直靠著前期在十里鎮用銀子換來的米糠和啃樹皮度日。
這白蘿卜,李得水都快忘了是什么滋味了。
雖說做了幾十年農民,李得水對這個季節有蘿卜感到有些納悶,但還是忍不住咬了一口。
瞬間,蘿卜清脆香甜多汁的口感讓李得水一下子怔住,這蘿卜實在是太好吃了。
李瑾兒一路狂奔回家,路上不斷收到收入中心提示:“來自李得水的喜悅+50,來自李得水的滿足+40,來自李得水的感動+50......”
沒想到半截蘿卜,讓李爺爺情緒起伏如此之大,李瑾兒有些動容。
相比之前那個不懂感恩的老婦人,李爺爺實在好太多了。
她記的當時給那個老婦人抓了一大把米呢,誰能想到竟然只換來二十感激值,最后還引來一大幫流民變相搶糧。
這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可真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