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餅開車,載著羅陽,來到一別墅區。
剛停下,兩人師娘,也就是王蕙便從別墅里迎了出來。
后面跟著一個小胖子,天氣炎熱,才走了幾步路,額頭上就出了一層汗。
“還是你面子大啊,回來師娘還專門出來接你,看看我,出了那么多次遠門,也沒見師娘出來接過一次。”
王蕙拍了燒餅肩膀一下,沒好氣道:“你多大了,小陽才多大?”
“師娘,大林子,你們怎么還出來了,師傅知道又該說我了!”
羅陽幾人跟著王蕙進屋。
“不會,不會,你師傅也不放心你,才十七八歲,就一個人出遠門,他就在家呢,我出去也沒見他攔著。”王蕙幫羅陽拿著書包,“熱呢吧,你先去客廳,我去給你們切西瓜。”
和燒餅以及離開的曹瑾、何維等人一樣,羅陽也是郭老師的“兒徒”。即從小跟在郭老師和王蕙身邊,管吃管住,像兒子一樣養大的徒弟。
不同的是,其他人更多的在“徒”這個字上,而羅陽在“兒”字上。
2004年,一場車禍,帶走了羅陽的父母,也把如今的羅陽帶到這個世界。
車禍正好發生在羅陽父母從天津帶羅陽來BJ找郭老師拜師途中。
當時,除了父母,羅陽便只有一個二十二歲的姑姑。
姑姑未嫁,還是個學生,在照顧羅陽這件事上有心無力,郭老師便把他領進了家門。
剛開始,羅陽是震驚的,不敢相信小說里的情節會真切地發生在自己身上。
他原本是一個影視類二創UP主,經過幾年積累,有三四十萬粉絲,2020年末,掙了點小錢,作死出國旅游,因為一場疫病離世。
從震驚到接受,羅陽用了半年時間。接受之后,不是歡喜,而是疏離。
他像是一個帶著VR眼鏡的人,正經歷一場無比真實的游戲。
即使這個世界和另一個世界幾乎完全相同,他內心還是有一個聲音默默提醒他,這不是他的那個世界。
了解這個世界之后,羅陽正式開始了他的游戲升級之旅。
音樂、繪畫、文學、美學等等他都堪稱——
半吊子水平…
學音樂,了解基本樂理,能在需要的時候剽竊一兩首寒國音樂。
學繪畫,是為以后當導演做準備,他可不想自己畫的分鏡頭腳本是幾根火柴人。
文學,充實自己,與人交談或接受采訪時不至于露怯。
美學用來提升審美,畢竟他要從事的是文藝事業。
精力有限,大多淺嘗輒止,學了個皮毛。
學問這種東西,學的越多,就會發現自己知道的越少。
為什么選擇娛樂行業?
沒辦法,寒國最發達的兩條產業,一條是半導體業,另一條就是娛樂業。
對半導體行業,除了知道硅是重要原材料外,別的啥都不懂。
……
來到客廳。
“師父,我回來了。”
“好孩子,趕緊坐下吧,試戲試的怎么樣?”郭老師虛抬了抬手。
“沒選上主角,有個龍套角色,我沒接。”羅陽坐下,“馬上就開學了,聽說中戲大一不好請假,為了個龍套角色不值估。”
羅陽剛從溫州回來,參加了《溫州兩家人》的演員面試。
這不是他第一次演戲,早在高二的時候,2012年,他就完成了熒幕首秀。
《父母愛情》中衛東的少年時代。
接著,又在《戰長沙》里演了胡家幾兄弟中的一個,和這次《溫州兩家人》一樣,本來羅陽是想演胡小滿這個主角的,孔生導演覺得不合適,給他安排了一個龍套角色。
能夠參演《父母愛情》,多虧了著名音樂家劉煥……的弟弟劉蕭老師。
劉蕭老師,原來是BJ人民廣播電臺的主持,因為喜歡音樂,轉行做了音樂制作人。
羅陽當時學了點樂理知識,從記憶中抄了首寒國曲子,發給了電臺,剛好被劉蕭發現。
《父母愛情》的同名主題曲就是劉蕭老師做的,剛好缺一個小演員,他便向孔導推薦了羅陽。
演了兩部戲,攏共掙了五萬塊錢…
還沒有他一部漫畫掙得多呢!
《與神同行》,羅陽“文抄公”的起點。
人氣很高的一部寒國漫畫,從全新的角度講述民間傳說,和《悟空傳》、《佛本是道》等網絡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講的是主人公死后通過地獄十王審判的故事。
改編成電影后,前后兩部均列寒國影史票房前十,還有制作第三部、第四部的計劃。
就這一部漫畫,讓羅陽十五歲時就實現了經濟獨立。
如果不是王蕙擔心他年紀小,不放心他一個人出去住,羅陽都能在BJ市租個地段不錯的房子。
有沒有人買影視版權?
有倒是有,價格壓的很低,十萬塊,還包括沒有完成的第二季和第三季。
沒辦法,現階段影視市場上最吃香的是青春傷痛文學。
去年(2013年),郭導的《小時代》上映,狂攬4億8千3百萬,驚呆了所有人。
粉絲狂歡,路人怒罵,業內人員懵逼,投資人喜獲一賺錢的金條玉律。
《梔子花開》、《左耳》、《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等等等主打青春懷舊向的電影紛紛立項。
一直到2018年左右,這類影片才漸漸淡出市場。
95后,00后取代80后成為觀影主力,這些片子里的青春跟他們關系不大。
這類片子倒也沒有消失,換了一層皮,從青春懷舊電影改成了文藝片——《蕎麥瘋長》、《八月未央》…
除此之外,版權費不高的另一個原因是:《與神同行》搬上大熒幕的難度很大!
現代背景下,又是鬼魂又是地獄的,很難過審。
難度大,不代表沒有拍成電影的可能性。
電影審查標準中,沒有不能出現鬼這一條!
不對,好像根本沒有具體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