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錯圖(手繪彩圖修訂版)
- (清)聶璜著 戴啟飛 吳冠臻譯注
- 1087字
- 2021-06-18 19:39:19
出版說明
最近幾年,眾多收藏、制藝類圖書都以圖片為主,少有較為深入的文化闡釋,很有按圖索驥、立竿見影之勢,卻明顯忽略了“物”應有的本分與靈魂。嚴重文化缺失的品鑒已使收藏界變得極為浮躁,贗品盛行,為害不小,這是許多藏家和準藏家共同面臨的煩惱。真偽之辨,只寄望于業內僅有的少數品鑒大家很不現實。那么,解決問題的方法何在呢?專家給出的唯一建議,就是深入傳統文化,讀古籍中的相關經典,并為此開出意見基本一致的必讀書目。這個書目中的絕大部分均為文言古籍,沒有標點,也無注釋,更無白話。考慮到大部分讀者可能面臨的閱讀障礙,我們誠邀相關學者進行了注釋和今譯,并輯為“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叢書”予以出版。
關于我們的努力,還有幾個方面需要加以說明。
一、關于選本,我們遵從以下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必須是眾多行內專家的基礎藏書和案頭讀本;二是所選古籍的內容一定要細致、深入、全面。然后按專家的建議,將相關古籍中的精要梳理后植入,以求在同一部書中集中更多先賢智慧和研習經驗,最大限度地厘清一個知識門類的基礎與常識,讓讀者真正開卷有益。而且,力求所選版本皆是善本。
二、關于體例,我們仍沿襲文言、注釋、譯文的三段式結構。三者同在,是滿足各類讀者閱讀需求的最佳選擇。為了注譯的準確精雅,我們在編輯過程中進行了多次交叉審讀,以此減少誤釋和錯譯。
三、關于插圖的處理。一是完全依原著的脈絡而行,忠實于內容本身,真正做到圖文相應,互為補充,使每一“物”都能植根于相應的歷史視點,同時又讓文化的過去形態在“物象”中得以直觀呈現。古籍本身的插圖,更是循文而行,有的雖然做了加工,卻仍以強化原圖的視覺效果為原則。二是對部分無圖可尋,卻更需要圖示的內容,則在廣泛參閱大量古籍的基礎上,組織畫師繪制。雖然耗時費力,卻能辨析分明,令人眼目生輝。
四、對移入的內容,在編排時都與原文作了區別,也相應起了標題。雖然它切合于原文,遵從原文的敘述主線,卻仍然可以獨立成篇。再加上因圖而生的圖釋文字,便有機地構成了點、線、面三者結合的“立體閱讀模式”。“立體閱讀”對該叢書所涉內容而言,無疑是妥當之選。
還需要說明的是,不能簡單地將該叢書視為“收藏類”讀本,但也不能將其視為“非收藏類讀本”。因為該叢書,其實比“收藏類”更值得收藏,也更深入,卻少了眾多收藏類讀物的急功近利,少了為收藏而收藏的平庸與膚淺。我們組織編譯和出版該叢書,是為了幫助讀者重獲中國文化固有的“物我觀”,是為了讓讀者重返古代高潔的“清賞”狀態。清賞首先要心底“清靜”;心底“清靜”,人才會獨具“慧眼”;而人有了“慧眼”,又何患不能鑒真識偽呢?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叢書 編輯組
2009年6月